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0课 美苏冷战__教学设计

第20课 美苏冷战__教学设计

第20课美苏冷战__教学设计
十堰市第十八中学王友权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1)知道杜鲁门主义等史实。

(2)了解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北约”和“华约”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形成的内容。

(3)了解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的情况。

2、能力培养:
(1)分析冷战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归纳冷战的大致进程,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理解美苏冷战是美苏两强争霸世界的实质。

(2)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社会安全和进步的威胁。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而且学生们已经掌握二战的影响,学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重点】
对美苏冷战过程的大致了解。

【教学难点】
分析冷战爆发的必然性和冷战的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单元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
一、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
【自主学习】
1、出台的时间:年3月。

2、主要内容: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3、意义:标志着美国推行的开始。

4. 本质: 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合作探究】
二战后的美国为什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二、两大阵营对峙(“冷战”对峙)
【自主学习】
1、美国方面:实施战略,对苏联推行全面的“遏制”政策。

为稳定和复兴欧洲,美国政府推出了“”。

2、苏联方面:为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联合东欧先后建立了“情报局”和“经互会”,形成了以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相对抗。

3、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北约建立的时间是:年4月;华约建立的时间是年5月。

【合作探究】
美苏“冷战”对峙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冷战”激化)
【自主学习】
1、柏林危机:
⑴时间:第一次是年6月,第二次是年11月。

⑵结果:德国分裂成为和两个国家,并于1961年8月,由苏联和东德政府修筑“柏林墙”,封锁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

2、古巴导弹危机
⑴古巴独立:年。

⑵危机起因:年8月,苏联在古巴秘密建立导弹基地,被美国发现。

⑶危机解决:通过谈判,美苏各让一步,危机和平解决。

3、伴随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____________________ 宣告结束。

【合作探究】
两次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几乎使战争一触即发,为什么美苏两国间最终没有爆发战争呢?
【小结】:美苏冷战的时间是1947年到1991年。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巩固练习】
1、笼罩了世界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苏联解体
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

它存在于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即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护了相对的和平。

这场战争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冷战
C、朝鲜战争
D、中东战争
3、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雅尔塔会议上的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图二:古巴导弹危机
⑴据图一指出当时的美苏两国之间是何种关系?结成这种关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⑵据图二指出当时的美苏两国是何种关系?这种关系使当时世界形成怎样的政治格局?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⑶材料二中的这一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又呈现出什么新的特征?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