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指导】焦虑、紧张、恐惧、消极、悲观等不良心理状态会影响病人的食欲、睡眠和休息。
消除不良心理状态的方法有:1.视病情需要,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治疗效果,以稳定思想情绪,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2.情绪紧张时,可通过听音乐、与其他病人进行思想交流来放松。
3.术前晚难以入睡时,可适当服用镇静剂,如安定,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术前指导】1.饮食:(1)根据各种手术性质、部位、范围给予不同的准备方法。
如肠道手术的病人入院后给低渣饮食,术前3日吃流质饮食;非肠道手术病人的饮食可不受限制,但术前晚餐应清淡,易消化,不宜过饱。
(2)行全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病人手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饮,避免因麻醉或手术过程中的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行局部麻醉的病人术前可进清淡、易消化饮食,不宜过饱。
2.活动、休息:术前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增进食欲,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
3.呼吸道准备:(1)吸烟者,术前1-2周要停止吸烟。
(2)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防止咳嗽。
(3)有慢性咳嗽病史者,必须在术前得到控制,才能施行手术。
4.肠道准备:(1)有习惯性便秘者,应合理搭配饮食,必要时可服用石蜡油、番泻叶、果导等缓泻剂,并掌握使用开塞露的方法。
(2)一般腹部手术在术前晚上灌肠,防止因麻醉后肛门括约肌松弛而使大便污染手术台,增加感染机会,同时可减轻术后腹胀。
(3)肠道手术术前3天用药物导泻,以清洁肠道。
5.床上排便训练:(1)排除外界因素对患者床上排便的影响,如增设遮挡屏风,无关人员回避等。
(2)在患者允许的情况下,抬高床头,协助患者坐在便器上。
(3)排便时双腿屈膝协助用力,病情较重者勿用力排便,在排便时深呼吸,以防病情突变。
(4)手术前排泄训练重点是教会患者使用大小便器,演示便器放置和取出的方法。
6.入手术室前指导术前1天患者应沐浴、理发、剃须、剪指甲、更衣,不能自理者由护士协助。
护士会按手术部位做好手术区域皮肤准备工作,剔除汗毛,预防术区切口感染。
接手术前协更衣,排空小便,下腹部手术、盆腔手术及手术在4小时以上者均应放置导尿管,并妥善固定。
取下假牙、眼镜、发夹、饰品、手表及贵重物品交家属保存。
1.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
2.卧位指导(1)全麻病人未清醒时,头偏一侧,避免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2)腰麻后去枕平卧6小时。
待麻醉作用消失,血压平稳后应根据不同手术部位和治疗需要安置合适的卧位,以减少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1)头面部手术后取高坡卧位,将床头垫高15-30cm,有利于头面部的血液循环,预防颅脑手术后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颈、胸、腹手术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有利于引流。
长期取半卧位的患者,要经常活动下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3)四肢手术后取平卧位,患肢抬高应高于心脏平面约15cm,有利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和伤口疼痛。
3.饮食指导(1)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手术后需禁食1-3天,待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少量流质饮食,逐步递增至全量流质饮食,至第5-6天进食半流质饮食,第7-9天可过渡到软食,术后10-12天开始普食。
(2)非腹部手术后,局部麻醉和无任何不适者术后可按需进食。
(3)蛛网膜下隙麻醉和硬脊膜外腔麻醉者术后6小时可根据需要适当进食。
(4)全麻术后,待完全清醒,无恶心、呕吐后方可进食,先给予流质饮食,以后视情况改为半流食或普食。
(5)在保证一定能量的基础上,可选择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当患者进食不足或不能进食时,应有静脉供给充足的水、电解质和营养素,必要时早期提供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
4.伤口护理指导(1)手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脱离及感染的征象。
(2)一般情况下,伤口辅料没有浸湿,不需要每天换药,过勤的换药反而会影响伤口的愈合。
(3)换药是无菌操作,医生均需要戴口罩、帽子进行,所以换药是家属不要靠近,防止交叉感染。
(4)关于活动对伤口的影响。
术后伤口至少都进行了三层以上的缝合,在护士的指导下的活动是不会引起伤口裂开的。
(5)拆线后24-48小时后可沐浴。
5.术后排便、排气指导患者手术后排便、排气困难的原因(1)麻醉可抑制排尿,减缓肠蠕动。
(2)术中操作,特别是腹部手术后,可以直接影响肠蠕动功能。
(3)术后切口的疼痛,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等因素,都会影响患者的排便。
缓解手术后排便、排气困难的方法(1)手术前一天练习在床上排便。
(2)术后尽早活动,腹部手术的患者可用腹带保护伤口。
(3)根据情况尽早拔除尿管。
(4)能进食后应多饮水,食新鲜蔬菜、水果、如香蕉、红薯等促进排尿和排便。
6.活动指导腹部手术通常为肝脏疾病、胆道疾病、胰二指肠疾病等。
往往大手术、手术时间长,对患者全身影响大,术后引流管多,再加上麻醉可减慢肠蠕动功能,而导致患者不愿活动,易造成:(1)呼吸变浅,痰液聚集不易咳出,引起坠积性肺炎、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
(2)肠蠕动减慢,引起腹胀甚至肠粘连、肠梗阻。
(3)卧床使血流缓慢,导致血栓形成的危险。
术后活动方法术后6-24小时(1)呼吸运动:患者双目微闭,用鼻吸气,呼吸比为2:1或3:1,每4小时一次,每次做1-2遍。
(2)上肢运动:手指-肘关节-肩关节分别做屈伸动作,每天2次,每次10遍。
(3)下肢运动:足趾-踝关节-髋关节分别做屈伸、内翻、外翻动作,每天两次,每次10遍。
术后24-72小时(1)深呼吸:呼吸比2:1或3:1,每2小时做1次,每次5遍。
(2)上肢运动:上肢屈伸、上举、握等动作,每天2-3次,每次10-20遍。
(3)下肢运动:下肢进行屈伸、拉等动作,可练习下床活动,先从床上做起-床边站起-扶床行走,每天2-3次,每次15-20分钟。
术后72小时由第二阶段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患者的活动时间和强度,增加步行速度和距离,循序渐进。
疼痛外科手术后术区切口的疼痛,往往是患者麻醉清醒后的第一感觉,术后疼痛主要是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增高导致的。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减轻疼痛。
(1)增加交流,放松心情,深呼吸、听音乐分散注意力。
(2)根据患者自身需求使用镇痛泵。
(3)遵照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4)术后6-24小时后,病情平稳,采用半卧位,减轻腹部伤口张力。
(5)颈部手术后颈部应减少活动。
恶心、呕吐术后恶心,呕吐常由于麻醉作用引起,腹部手术也可导致。
可采取的方法有:(1)患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入气管。
(2)呕吐后用温开水,淡茶水或漱口水清洁口腔,以免增加口腔异味,再导致恶心。
(3)可用手压合谷穴的方法亦有作用。
(4)根据情况用止吐药物。
腹胀术后早期腹胀常是由于为肠道蠕动受抑制,肠腔内积气无法排出所致。
病情允许可适当增加活动量,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若术后数天仍无肛门排气、腹胀明显应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4.呃逆上腹部手术患者若出现顽固性呃逆,要警惕膈下积液或感染的可能,医生通过做B超等检查明确病因。
尿潴留常因麻醉后排尿反射受抑制、切口疼痛引起尿道括约肌反射性痉挛以及患者不习惯床上使用便器引起。
对于术后6-8小时尚未排尿,或虽排尿但尿量少、次数频繁者,应警惕有尿潴留的发生,先稳定患者的情绪,使用热敷、轻柔按摩膀胱区,听流水声等多种方法诱导排尿,病情允许还可协助患者下床排尿,上述措施无效时行无菌导尿术,第一次放尿液不能超过1000ml。
发热发热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手术中组织损伤、渗血渗液的吸收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
有超过70%的患者术后均会发热,但体温一般不超过38℃,一般发生在术后三天内。
可采取的方法是:(1)温水擦浴全身,根据情况可用酒精擦浴。
(2)衣服有浸湿时应及时更换。
(3)可进食的患者鼓励多饮水。
(4)室内加强通风,保持舒适的温湿度。
胃管(胃肠减压)为了手术的需要,95%以上腹部大手术患者均需放置胃管。
胃管是侵袭性操作,对患者的鼻粘膜、咽喉部有一定损伤,所以在放置胃管期间内,患者及家属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安置胃管前患者应全身放松,安置过程中配合护士做吞咽动作,避免做呕吐动作,可张开嘴做深呼吸。
(2)安置胃管期间可用温开水,淡茶水或漱口水,漱口每2-4小时一次,切忌用棉签涂擦,因脱脂棉签涂擦会使口唇干裂。
(3)长期安置胃管的患者可适当含服润喉片。
(4)将胃管减压器放置于低处,以利用引流。
(5)保持胃肠减压管道通畅,防止打折、扭曲、受压和脱出。
腹腔引流管(1)引流袋会妥善固定在床沿下,并放置于患者的手臂下面。
(2)引流袋不能放置于地上,以免污染。
(3)引流袋不要高于腹壁引流管口,以防止引流液倒流。
(4)起床时将引流袋别在衣服上,防止滑脱。
(5)家属不能随便倾倒引流液。
1.体位、活动术后平卧,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减少腹内压力和手术缝合处的牵张力,有利于愈合及减轻切口疼痛。
次日改为半卧位。
术后切口放置沙袋或盐袋压迫12-24小时,以防伤口出血发生继发感染,请勿随意移动沙袋的位置,并可使用阴囊托或丁字带托起阴囊,以防阴囊水肿。
未经医生护士同意请勿下床活动,年老体弱、复发、绞窄性疝、巨大疝者应适当延迟下床活动的时间。
2.饮食术后6-12小时可进流食或半流食,次日可进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饮食。
因术后卧床时间较长,肠蠕动慢,水分被吸收易发生便秘,而造成腹压过高,引起术后复发,因此要注意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
3.伤口观察注意观察有无伤口渗血,避免大小便污染,发现异常时通知医护人员。
术后切口放置沙袋或盐袋压迫12-24小时。
以防止伤口出血发生继发感染,并可使用阴囊或丁字带托起阴囊,以防阴囊水肿。
4.防止腹内压过高术后注意保暖,以防受凉而引起咳嗽,如有咳嗽应及时告知医生,我们会为您用药物治疗,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减少腹内压增高对伤口愈合的不利影响,预防便秘,不要用力排便,必要时我们会给予缓泻剂通便治疗。
1.出院后注意适当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
2.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多食高纤维饮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以防便秘发生。
3.积极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如肺部疾病、前列腺肥大等。
4.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5.若疝复发,应及早诊治。
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是一种常见的静脉血管疾病,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引起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人们一旦患上静脉曲张,腿部的血管就会突起,而治疗起来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如何更够预防静脉曲张是现在很多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预防静脉曲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不要久站:久站是导致静脉曲张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特殊职业的人,因为工作需要,常常需要站立很久,而站立时间长,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就会引起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站立时,不要总用两条腿一起支撑全身重量,可有所侧重,让两条腿轮换休息。
二、每天泡脚:为了预防静脉曲张,建议大家每天晚上睡前应该注意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