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裂缝及变形

裂缝及变形


(d)保护层劈裂
钢筋锈蚀后 体积会膨胀3~4 倍! 使混凝土保 钢筋锈蚀是一 护层劈裂。 个电化学过程
第六章 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及挠度验算
钢筋锈蚀引起的劈裂裂缝从钢筋截面上看是径向劈裂, 但从混凝土表面看是沿钢筋的纵向裂缝,这种纵向裂缝会大 大削弱混凝土和钢筋间的粘着力。当钢筋间距较小时,钢筋 间的径向劈裂裂缝会惯通,从而使保护层成片剥落,这将大 大削弱钢筋和混凝土间的粘结力,后果将十分严重。
度不够,裂缝间混凝土处处σct < ft ,因此将不会再出现新
的裂缝。故裂缝间距最终将稳定在 l ~ 2 l 之间,可近似取 裂缝的平均间距 l m =1. 5 l。
由于混凝土材料的不均匀性,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开展
具有很大的离散性,裂缝间距和宽度也是不均匀的。但大量 的试验统计分析表明,裂缝间距和宽度的平均值具有一定规 律性。
裂缝综合理论计算公式:
我国现行《规范》采用此式,但 式中系数K1 、 K2通常由各国自行确定。
lm K 2c K1
d

第六章 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及挠度验算
根据对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并考虑不同构件受力特征的影响,对于 常用的带肋钢筋,我国《规范》给出的平均裂缝间距 lm 公式为,
轴心受拉构件
偏心受拉构件:
acr =2.4
受弯构件: cr =1.5×1.66×验算
wmax 2.1
sk
Es
(1.9c 0.08
d eq
te
)
式中,ψ为钢筋应力(应变)不均匀系数,
1.1 0.65
对于常用的矩形截面 轴拉时:
te sk
第六章 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及挠度验算
wmax l wm 0.85 l
sk
Es
lm
将各系数代入,得
wmax cr
sk
Es
(1.9c 0.08
d
te
)
式中: αcr—与构件截面应力状态有关的系数 轴心受拉构件: cr =1.5×1.9×0.85×1.1=2.7
第六章 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及挠度验算
例如: 利用钢筋约束区的概念在薄腹梁的腹板 上适当布置腰筋可有效控制薄腹梁腹板中的 裂缝宽度; 利用钢筋约束区的概念大大提高了钢丝 网水泥的抗裂性; 利用钢筋约束区的概念在混凝土易开裂 的局部布置钢丝网,可有效提高抗裂性或减 小裂缝宽度。 钢筋约束区的概念对于设计者很重要。
Ate=0.5bh+(bf-b)hf
在计算配筋率时,近似用受拉区有效配筋率 te替换,即 可用于受弯构件。
As te 0.5bh (b f b)h f
第六章 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及挠度验算
第六章 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及挠度验算
最大裂缝宽度Wmax
实测表明,裂缝宽度具有很大的离散性。取实测裂缝宽度 wt
f t Ac 1 f t d l mu 4 m
lm K
d

裂缝间距越小,裂缝宽度也越小; 钢筋直径越细,裂缝宽度也越小; 配筋率ρ越大,裂缝宽度也越小;
采用变形钢筋,可减小裂缝宽度。
根据粘结-滑移理论, “裂缝宽度是裂缝间距范围内钢筋与混凝土的
变形差”,宽裂缝对结构耐久性很不利,分布细而密的裂缝对结构耐久性
deq=4As/u ,u为纵向钢筋的总周长。
第六章 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及挠度验算
上述对轴拉构件的裂缝分析对受弯构件也适用,只是受 弯构件截面上只有部分受拉,计算中可近似将受拉区看作一 轴心受拉构件。为简化计算,《规范》近似取受拉一侧截面 高度一半的面积作为有效受拉面积 Ate ,对于常用的矩形、T 形或工字形截面,有效受拉面积 Ate可按下式计算:
第六章 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及挠度验算
荷载效应长期作用的影响:
由于混凝土的徐变和应力松弛,回导致裂缝间混凝土不 断退出受拉工作,钢筋应变增大,裂缝随时间也不断增大。 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也使钢筋和混凝土间的粘结力削弱, 使裂缝宽度不断增大。根据长期观察结果,荷载长期作用下 裂缝的扩大系数为
τl = 1.5
第六章 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及挠度验算 6.1 产生裂缝的原因
变etu 随混凝土品种、配合比、添加剂、养护条件、加载速度、截面上的 裂缝和变形验算属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即:第二极限状态), 应力梯度等不同会发生变化。严格地说,只有 当混凝土的拉伸应变et 达到 通常在承载力计算后进行。其可靠度也相对较低一些,应采用荷载 及强度的标准值进行验算。 某处混凝土的 极限拉应变etu 时才会出现裂缝, 在混凝土结构中裂缝通常是由拉应力引起的。因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
lm 1.1(1.9c 0.08
lm 1.9c 0.08
d
te
d
)
受 弯 构 件
te
式中 C — 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到受拉区底边的距离(mm),
当 c < 20mm时,取c = 20mm; 当 c > 65mm时,取c = 65mm;
d — 钢筋直径 ( mm ),当用不同直径的钢筋时,d 改用换算直径
关于裂缝计算的讨论:
1,最新的研究表明,现有的裂缝理论还很不完善,裂 缝本身又有较大的离散性,计算结果误差较大; 2,目前只验算横向裂缝,但从长期来看,横向裂缝对 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并不大,而纵向裂缝对结构耐久性 的影响最大,却而又不会计算; 3,目前只验算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宽度,而直接影响耐 久性的是钢筋表面处的裂缝宽度,但还不会计算; 4,研究裂缝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在裂缝 计算理论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提高结构的耐久性的有 效措施是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适当加大混凝土保护 层,以及合理的构造措施。 5,《规范》只反映现阶段人们的认识水平,有待逐年 修改,更新,在裂缝计算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距离的增加,混凝土中又重新建立起拉应力t ,而裂缝截面突增的钢筋拉应力
s 也逐渐恢复正常;
5. 当混凝土中拉应力t 增大到 ft 时,下一个最薄弱截面将可能出现新的裂缝; 裂缝间混凝土退出受拉工作,钢筋应力渐趋相等。
6. 当钢筋接近屈服时,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会产生较大滑移,粘结应力基本丧失,
第六章 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及挠度验算
较有利。这是控制裂缝宽度的一个重要原则。
第六章 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及挠度验算 2、根据无滑移理论
裂缝宽度与离钢 筋的距离成正比
对于构件表面裂缝,wm与保护层厚度 c 成正比。由上节知,裂缝平均 间距lm与裂缝平均宽度wm成正比,故 l = Kc
m
3,综合上述两种理论后,得裂缝间距lm的一般表达式,即
表面纵向裂缝 剥 落
劈裂裂缝惯通
第六章 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及挠度验算
5.荷载产生的裂缝 我国《规范》将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
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进行验 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 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验算时 ,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轴心抗拉强度标准 值 ft k ;而按荷载效应准永久值组合验算时,构件受拉边 缘混凝土不宜产生拉应力; 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 期作用影响验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Wmax不应超过最 大裂缝宽度限值Wlim,即:Wmax≤Wlim
引起裂缝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混凝土收缩或温度变形受到约束; 2. 施工措施不当; 3. 基础不均匀沉降;
4. 钢筋锈蚀;
5.荷载作用;
第六章 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及挠度验算
1. 混凝土收缩或温度变形受到约束产生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过程 中发热量很大,内部温度较 混凝土收缩或温度变 高,混凝土体积膨胀,内外 化时,体积会发生变化, 温差很大,内部混凝土膨胀 若能自由变形则不会产生 受到外部已硬化混凝土的约 裂缝;但若变形受到约束, 束,使构件表面混凝土受拉 则会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 产生裂缝。对于杆件系统, 力,从而引起裂缝。 这种裂缝通常与构件纵向正 交。
正比。可见,保护层越厚表面裂缝越宽。
它综合了上述两种理论中影响裂缝宽度的 主要因素,并在统计回归的基础上建立了实用 的计算公式。裂缝综合理论也许称不上“理论 ”,实际上只是一种实用的计算方法。
裂缝综合理论
第六章 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及挠度验算
6.2 裂缝宽度的验算 1、根据粘结—滑移理论
混凝土 拉应力 钢筋 应力 粘结应力
由图(b)可见,图中 l 为粘结应力传递长度,在裂缝两侧 l 范 围内混凝土的拉应力总是小于 ft ,所以不可能再产生新的裂缝。
第六章 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及挠度验算
如果两条裂缝的间距大于 2 l ,则在其间还会存在σct≥ ft 的混凝土 区段,就会产生新的裂缝; 如果两条裂缝的间距小于 2 l ,则由于粘结应力传递长
f tk
当 <0.2时,取 =0.2;
当 >1.0时,取 =1.0;
te
As bh
sk
受弯时:
te
As 0.5bh
sk
Mk Mk As hh0 0.87 As h0
Nk As
d eq
n d
i i
ni d i2
i
第六章 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及挠度验算
以轴心受拉构件为例
s1 As s 2 As ft Ac
s1 As s 2 As m u l
m u l f t Ac
粘结应力分布
f t Ac f t Ac 1 ft d l mu m d 4 m
第六章 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及挠度验算
第六章 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及挠度验算
裂缝产生和开展过程中钢筋及混凝土的应力变化
1. 裂缝出现前,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变沿构件的长度基本上是均匀分布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