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9);亦有学者报告,未手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2.6年(Am J Cardiol 1999,84:677)。
我国有数据显示,先心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预后较好。
1995年,胡盛寿教授等报告,患者(含手术治疗和不能手术者)5年、10年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93.4%和93.4%(《中国循环杂志》 1995,10:151)。
关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的应用亦使其预后明显改善。
近期阜外医院一项研究显示,靶向治疗时代患者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4.1%、73.7%和70.6%;而传统治疗时代则分别为67%、57.5%和49.3%。
在2011年荆志成教授的研究中,靶向治疗时代我国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1 年和3 年生存率分别为92.1%和75.1%。
可以说,只要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多数肺动脉高压可以达到较好的预后。
病情评价:肺动脉压力值还不够?
既往文献多根据肺动脉压力的数值将肺动脉高压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这种分级对于临床中识别不同病情的患者具有一定意义,但不够全面、准确。
首先,肺动脉压力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往往并不呈平行关系。
例如,先心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压力值很高,但心功能较好,而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压力值并不太高,而心功能较差。
其次,影响肺动脉高压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6分钟步行距离、脑钠肽(BNP)、病情进展速度、心输出量、右房压力,不包括肺动脉压力。
此外,晚期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往往并不升高,但心输出量急剧降低,从而使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危及生命。
关键字:肺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