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政治均衡 第二节:直接民主下的公共选择 A:一致同意规则 B:多数票规则 投票悖论 阿罗不可能定理 单峰偏好与中位投票人定理(中位选民定理) 常任理事国与非常任理事国
第三节:间接民主下的公共选择 A:投票者(选民,Voter) B:政治家(政党,Politician) C:政府部门(官员,Official) D:特殊利益集团(Special Interest Group) 第四节:公共选择理论应用
研究了当国家干预不能提高经济效率或改善收入分配不公 平时所产生的政府失灵;
还研究了国会议员的短视,缺乏严格预算,为竞选提供资 金所导致的政府失灵等问题。”
5.阿罗和唐斯对公共选择理论建立和发展也做出重要贡献。
通过以上定义,可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其研究主题。
C:研究方法
与传统的政治理论相比,公共选择理论的特点在于将经济 学的分析方法运用于政治领域:
布坎南因在公共选择理论方面的建树,尤其是提出并论证 了经济学和政治决策理论的契约和宪法基础,1986年度诺 贝尔经济学奖。
3.丹尼斯·缪勒的定义常被西方学者引用:“公共选择理论 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 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
4.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教科书《经济学》:“这 一理论是一种研究政府决策方式的经济学和政治学。公共 选择理论考察了不同选举机制运作的方式,指出了没有一 种理想的机制能够将所有的个人偏好综合为社会选择;
二、应用“经济人”假设
1.“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关心个人利益的,是理性的; 个人行为的目的在于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2.传统的政治理论认为:“人”是为了追求公共利益而活动 在政治舞台上的,他们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经济市 场上自私自利的人,却在政治市场上成为一个利他主义者。
3.公共选择理论:“经济人”假设不仅可以用于分析经济市 场上的个体行为,也可以用于分析政治市场上的个体行为。
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第一节: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A: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 B:公共选择理论产生背景 C: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方法 D:公共选择理论框架
A: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
1.源于经济学家对于政治现象的思考,以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原理 方法作为分析工具,研究和描述政治市场上的主体 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本质:公共选择理论将政治过程也作为市场进行分析 2.公共选择是指各参与者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
动方案的过程,即寻求政治均衡的过程 公共产品需求——投票方式决定 偏好显示——偏好加总:投票规则 政治均衡
Political Equilibrium
的直接背景。 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社会福利函数的性质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学说 2.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五六十年代形成了基本原理和理 论框架。 3.60年代末以来,学术影响迅速扩大。
二、代表人物
1.英:邓肯·布莱克被尊为“公共选择理论之父”,1948《 论集体决策原理》,为公共选择理论奠定基础。1958《委 员会和选举理论》被认为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作。
经济市场上交换的是私人产品,即商品的归属; 政治市场上通过交易形成的是协定、契约、规章、条例等
公共产品。 2.经济市场中的交易发生在个体之间,而政治市场是集团间
的交换。 个人通过政治过程实现他无法通过独立的个人行为为所能
实现的目标,借助集团的力量影响政策的导向。 相对于自愿交易的经济市场,政治市场的交易在某种程度
2.领袖人物:美:詹姆斯·布坎南: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发表的第一篇专门研究公共选择的文 章《社会选择、民主政治与自由市场》
布坎南:“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以经济学家的工 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
布坎南与戈登·塔洛克合著《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 逻辑基础》被认为是公共选择理论的经典著作。
3.政治均衡 如果全体社会成员根据一定的规则,就公共产品的供给及
相应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那就取得了政治均衡。 税收份额亦称税收价格,是指事先公布的投票者(社会成
员)所需承担的税收数额,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单位 成本的一部分。
政治均衡≠ 政党斗争均衡≠政治势力均衡
B:产生背景
一、背景: 1.二战后福作为分析的基础
二、应用“经济人”假设
三、将政府活动视为交易
一、将个人作为分析的基础
1.传统的政治理论主要采用集体主义的分析方法,把集体看 做基本分析单位。
在分析集体行为时,将集体看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整体角度分析个人的政治或社会行为;
在分析国家时,往往将其看做代表社会的唯一决策单位, 而且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
2.个人的偏好是经济学分析的出发点和基石。 公共选择理论把个人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认为应当根据
个人行为解释社会和政治问题。 3.集体行动是一些个人为了各自利益,在承诺遵守相应的规
则下的共同行动; 政府只是个人相互作用的制度复合体,个人通过制度复合
体(投票机制,决策方式,利益集团等)作出集体决策, 以实现他们相互期望的集体目标。 个人是集体决策的最终承受着,因此,也只有个人才具备 评判决策结果的资格。
选民参加选举的目的是选择能够最大化其效用的政府或政 策;政治家的目的在于权力、地位、威望
政党的目的在于最大化选票以赢得选举 特殊利益集团(院外集团)影响政治决策(公共选择)维
护自身利益
三、将政府活动视为交易
1.公共选择理论:政治活动是个人、集团之间出于自利动机 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政治过程和经济过程一样,是 利益的交换。
上具有非自愿性。
3.公共选择理论强调政治活动的交换本质,从而也进一步强 调了通过制定和实施适当的规则来保证人们自愿选择的自 由的意义。
公共选择理论:确保作出最佳选择的前提是最大化个人的 选择自由。
4.在无约束的情况下,个人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难免会 妨碍其他人的利益,就会导致冲突,因此,必须提供一种 规则,在规则范围内确保个人充分的选择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