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选择理论知识讲解

公共选择理论知识讲解


市场决策与非市场决策的联系与区别
内容
媒体 杠杆
主体
动力
经济 市场
政治 市场
物物交换 (商品)
参与者公共承 认的公共产品 的成本 (政策、法律 制度)
钞票 选票
价格
个人之间可进
(等价交换、 行的简单交易
平等自愿) (个人、厂商)
规则
(不平等性 和强制性服 从与统治)
个人或集体之 间进行的复杂 交易
个人利益 最大化
交易的本质是帕累托改善过程,交易的结果是帕累托最优 的实现。
交易的分类 简单交易:
基本的直接的交换,一对一的银货两讫。
复杂交易:
多个经济主体之间多重交换。政治决策过程即是多个“经 济人”相互交易的过程。
四、公共选择理论的贡献
公共选择理论对于公共政策研究具有可借鉴之处: 1.公共选择学者从经济学的假设、理论和方法入手来研究
足球世界中的公共选择理论
球迷追求看球过瘾,最好中国队称霸世界。 俱乐部追求赚钱多多。俱乐部内部,产权是
国家的,可是选外援的回扣、出国考察的潇 洒全是自己的,在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前 提下,足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队会买回来 质次价高的教练、球员。 足协要钱,要官,要名,并且把这些凌驾于 中国队的战绩(代表公共利益)之上。
三、特点
1.前提: 人都是理性行为者,其行为的目的是谋求私利的最
大化。 政治领域中的人,即政治家、文官及其他国家(政
府)代理人同私人经济中的是人一样的,都是“经 济人”,均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政治家追求选票最大化,选民追求投票净利益最大 化,执行决策的政府官员追求预算最大化
2.切入点:决策环境的划分 市场决策与非市场决策的联系与区别
二、界定
一个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方法来 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问题的新研 究领域。
可以把公共选择理论看作一个政策 科学学派,看作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交叉 研究领域。
5. 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归结为三个要素:个人主义、经 济理性和交易政治。
个人主义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出发点,同样也被看成是集体 行为的出发点。公共选择注重于分析个人行为,如投票人、 政治家和官员的行为,分析个人行为如何通过政治过程而 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
本专题课件选自:
厦门大学2003级研究生
一、公共选择理论兴起的背景和原因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界定 三、公共选择理论的特点 四、公共选择理论的贡献 五、案例分析
一、背景和原因
公共选择理论的兴起同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密切相关,它是应一定时代的发展需要而产 生的。
凯恩斯主义的盛行与失败
政治和公共决策问题,为公共政策和政治学研究提供了一个 新的视野、新的研究途径;他用方法论个人主义来取代作为 传统政治学主导途径的方法论集体主义,是对公共政策研究 政治学途径的有益补充或扩展。 2.公共选择学者丰富了当代政策科学和政治学理论,如它 的非市场决策理论、政府失败论、国家与政党理论、投票规 则的损益分析、官僚体制与代议制民主的分析,扩展或补充 了当代政策科学和政治学的理论研究。 3.有助于对当代西方国家公共政策过程的本质及其局限性 的认识,也加深了对人类公共决策过程及其规律性的认识。
经济理性原则认为,人是利己主义的,追求个人利益和效 益最大化,其活动受个人利益驱动与导向。公共选择理论 认为人们在政治领域中也是如此,因此由个人组成的国家 或政府不应被看成是以大众利益服务为目的的。
交易政治认为政治在公共选择理论中被视为一个在解决利 益冲突时进行交换达成协议的过程,含有交易的性质。
(政客、组织)
3.理论特点
公共选择理论不在于研究选择的好坏,而是 研究作为集体的国民为什么是对普遍规律的总 结
4.交易概念的运用 选择→交换→交易 在公共经济学看来,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是交换。
交易指经济人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出发,在经济主体之间 进行自愿交换,从而得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