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本体结晶熔融
片晶内部有颗粒状亚结构, 这是理解半结晶高分子变形 性质基础。
P.H. , Makromol.Chem., 186:1961, 1985.
结晶与重结晶
DSC测定等温结晶与熔融 SAXS测定不同温度下晶体特征长度
熔限产生的原因。 晶片厚度分布?晶片稳定性?
先发展的晶体拥有高的熔点——高的稳定性。 后形成的晶体较早融化——较低的稳定性。 较高结晶结晶温度下得到较大的晶片厚度导 致更高的最终熔点,但是加热后晶体不增厚。
聚合物本体结晶新观察与结论
报告:匡晓
主要内容
1 2 3 4 5
背景 片晶结构 结晶与重结晶 多阶相模型与相图 小结
背景
1 熔限产生的原因。晶片厚度 分布?晶片稳定性? 2 片晶的细观结构? 3 晶片厚度与偏离平衡熔点 T f 的过冷度成反比?实际上 观察到与一个高于平衡熔点的 T c 偏差成反比 1 Tc d c 4 共聚单元的加入 同一条线性关系不变
结晶熔融相图
四个相:无定形熔体(a),中介相层(m),原生晶体(Cn),稳定晶体(Cs) 转变线:结晶线Tmcn 重结晶线 Tmcs 熔融线Tacs 中介相线Tam 三相点:Xn(中介相、原生晶、熔体) Xs(稳定晶粒、中介相、熔体) 等温结晶后加热路线 低结晶温度(A路线) 高结晶温度(B路线) Gert Strobl,Prog. Polym. Sci. 31 (2006) 398–442
结晶线、重结晶线:不受等规度和共聚单元含量的影响,外推到0相交与同一温度 T 。 c 融化线,外推到0得到每个样品的平衡熔点 T 。共聚单元引入,融化线向低温移动。 f 共聚单元越多,移动越多。
Gert Strobl,Prog. Polym. Sci. 31 (2006) 398–442
融化线与重结晶线相交于Xs(对应一个临界晶片厚度),标志重结晶结束 初始晶片厚度高于临界厚度,熔融前不会发生重结晶,直到温度接熔融。 初始晶片厚度低于临界厚度,熔融前发生重结晶,到达Xs后熔融。 加热时,不管再哪里达到重结晶线,dc-1都随着这条线引导变化,最终融化的温 度随样品Xs位置变化而变化。 Gert Strobl,Polymer 48 (2007) 1352e1359
PEEK不 同级分在 各T结晶 的dc-1 、 da-1 温度 关系
Tc-dc-1关系为为一条——结晶线 不受等规度、共聚单元含量的影响, 也不受分子量的影响。 Gert Strobl,Macromolecules 2005, 38, 9396-9397
T>115(105)°C,只有一个熔融峰。加热晶片厚度保持不变然后上升到熔点。 T<115(105)°C,有两个个熔融峰。加热伴随快速的重结晶,直到最终融化。
背景——表手段
SAXS:结晶动力学,结晶参数(长周期、晶片厚度、结晶度)。
DSC:热学性质(结晶温度、熔点),结晶度。
结晶结构
G.H. Michler. KM, page 187. Hanser, 1992. Magonov et al ,American Laborary,32:52,199
1、从高温区穿过平衡熔点 T ac 时,结晶相的化学势降到熔体之下,从中介相 需要一个更低的温度 T am 。 2、晶体化学势总是在中介相之下,中介相在宏观体系只是亚稳态的。对于尺 寸在纳米尺度物体,由于低的表面自由能,薄的中介层比相同厚度的晶粒有 更低的吉布斯自由能g。
Gert Strobl,Prog. Polym. Sci. 31 (2006) 398–442
sPP与辛烯共聚物在不同温度等温结 晶的DSC熔融曲线
Gert Strobl,Prog. Polym. Sci. 31 (2006) 398–442
结晶与重结晶
片晶厚度dc 与什么有关
Tc? 共聚单体? 分子量?
不同种类sPP及其辛烯共聚物在不同Tc与dc-1关系 iPP在不同结晶温度Tc与晶片厚度倒数dc-1
加入共聚单元不,Tmcn 不变Tam不变,其他的线 变化。
Gert Strobl,Prog. Polym. Sci. 31 (2006) 398–442
小结
1、片晶内部存在颗粒状亚结构(小晶块) 2、结晶线Tc—dc-1为一条直线,与分子链的等规 度或共聚单元的加入无关。 3、温度高于结晶温度发生快速重结晶,低等温结 晶温度时表现更加明显。 4、结晶与熔融不是相互可逆过程,结晶可能一种 多阶段过程,存在一种亚稳态的中介相。
多阶相模型与相图
Ostwald’s rule 先成核结晶形成的不是最 稳定的结晶形态,而是一 种介晶,或者一种最不稳 的纳米尺度晶体。
结晶线、熔融线不同,结晶熔融不是相互可逆的过程 ,代表不同的控制定律 熔融过程:链序列从晶体侧表面到熔体的直接转化 结晶过程:走了另外的路径,包含了结构介于晶体和熔体之间的相转变,而晶体出 现多阶段转变过程。
Gert Strobl,Prog. Polym. Sci. 31 (2006) 398–442
具有中介相内部结构的薄层在晶体侧表面和熔体之间形成,被取向附生力稳定, 所有的结构缺陷和共聚单元在生长前沿已被排斥出去,高的活动性允许自发增 厚值临界值,其中核心区域形成小晶块的方式结晶,进一步表面从无序完善稳定化。 中介相(mesomphic)可以介入并影响结晶过程的热力学条件。 四个相: 无定形熔体(a),中介相层(m),原生晶体(Cn),稳定晶体(Cs) Gert Strobl,Prog. Polym. Sci. 31 (2006) 398–442
欢迎提问
Gert Strobl,Macromolecules 2005, 38, 9396-9397
Tc足够高: 加热晶片厚度保持恒定直接熔融。 Tc较低时:加热伴随晶片增厚,即重结晶直 到最终的熔点再熔融。
Gert Strobl,Polymer 48 (2007) 1352e1359
结晶线
熔融线
重结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