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旅游文化概论》课程教案五、考核方式考核的方式:考查(其中平时成绩占40%)六、具体教学内容设计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在初步掌握旅游和文化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的本质特征,从而认识旅游和文化互相依存关系和提高旅游者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旅游文化概述一、文化与旅游文化释义二、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第二节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一、旅游文化的特征二、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第三节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一、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旅游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难点:中国旅游文化的概念和特征四、学时分配:4学时五、授课方式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六、参考书目:▪(1)柳诒微编著.中国文化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8▪(2)向仍旦编.中国古代文化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3)沈祖祥主编.旅游文化概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4)甄尽忠主编.中国旅游文化.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5)余秋雨著.文化苦旅.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七、思考讨论题:1.什么是文化?如何理解文化的含义?2.什么是旅游文化?如何理解旅游文化以及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3.如何分析旅游文化的构成体系?理解旅游文化的构成对从事旅游工作有什么现实意义?4.文化在旅游业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5.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关系?第二章旅游山水文化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山水景观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科学价值,提高山水审美意识和鉴赏水平。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山水文化概述一、山水与文化二、山水文化的形成第二节山水景观的文化意蕴一、山水文化内涵二、山水审美意识三、山水审美形态四、山水欣赏角度第三节山水景观的旅游价值一、山地景观二、水体景观三、森林景观四、大漠景观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山水文化的审美价值及鉴赏方法难点:中国传统山水审美意识及形态四、学时分配:4学时五、授课方式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六、参考书目:《中国山水文化》.陈水云.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2001《人文地理学》.陈慧琳主编.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七、思考讨论题:思考讨论题:1.什么是山水景观?2.如何理解山水景观的文化内涵?3.中国人的山水审美意识经历了哪些重要发展阶段,各阶段具有什么特色?4.中西在山水审美上存在哪些差异?5.中国人的山水审美形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旅游聚落文化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旅游聚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提高对中国历史名城、中国古村落的文化价值的理解和旅游鉴赏能力。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聚落文化概述一、聚落文化释义二、聚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三、聚落文化与旅游的关系第二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含义和特点二、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及其特色三、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价值第三节中国特色古村落一、特色古村落的地域分布二、特色古村落的基本类型三、特色古村落的文化体验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特色古村落的类型难点:特色古村落的文化价值与鉴赏方法四、学时分配:2学时五、授课方式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六、参考书目:《中国古镇游-自助旅游地图手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七、思考讨论题:1.什么是聚落文化?2.如何理解聚落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独特旅游价值?3.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价值何在?旅游开发中应遵循什么原则?第四章旅游园林文化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及主要类型,提高园林文化的鉴赏能力。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旅游古典园林文化概述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二、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三、中西古典园林的文化差异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及其特征一、皇家园林二、江南园林三、寺庙园林四、凭海临风的岭南园林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性一、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二、讲究谐和,追求含蓄三、讲究形式美,追求意境美三、教学重点难点:中国旅游文化的概念和特征四、学时分配:2学时五、授课方式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六、参考书目:(1)徐建融:《府邸园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1996。

(2)章采烈:《中国园林特色旅游》,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北京,1997。

七、思考讨论题:1.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具有什么主要特点?3.中西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有什么根本差异?试从文化角度分析形成的原因?4.如何理解中国古典园林对自然美、含蓄美以及意境美的追求,采用哪些手法实现这种文化特性第五章旅游建筑文化一、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基本特点,熟悉宫殿、帝王陵墓、坛庙、祠堂等中国古代主要建筑类型。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概述一、建筑的本质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第二节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取向一、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二、淡于宗教的人本思想三、浓于忠孝的礼乐精神四、兼容并蓄的包容观念第三节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特色一、门阙森森的宫殿建筑二、事死如生的陵墓建筑三、礼制森严的坛庙建筑四、功能各异的建筑小品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建筑类型及特点。

难点: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与文化取向。

四、学时分配:4学时五、授课方式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六、参考书目:(1)罗哲文编著.中国古代建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楼西庆编著.中国古建筑二十讲.北京:三联书店,2001七、思考讨论题:1.如何理解建筑的本质?对发展旅游业有什么现实意义?2.如何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3.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与礼乐观念有什么关系?4.如何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取向?5.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遵循哪些布局原则?如何理解其文化内涵?6.如何理解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文化内涵?作业:以实际景区景点为例,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文化取向。

第六章旅游宗教文化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这几种对中国文化影响较大的宗教的产生、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基本教义及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影响。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宗教的本质和旅游价值一、宗教的定义与本质二、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第二节宗教的流派及其教义一、种类繁多的宗教流派二、各具特色的宗教教义第三节宗教的神佛偶像一、佛教神佛偶像二、道教神仙谱系三、基督教上帝信仰和伊斯兰教一神信仰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佛教诸神、佛寺道观清真寺教堂的旅游价值。

难点:四种宗教的教义。

四、学时分配:4学时五、授课方式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六、参考书目:(1)程裕祯编著.中国文化揽萃.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2)沈祖祥主编.旅游宗教文化.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3)霍国庆编著.佛教旅游文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七、思考讨论题:1.如何理解宗教的本质?2. 为什么说宗教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3.如何理解佛教、道教的建筑艺术?4.如何理解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第七章民俗旅游文化一、教学目的:了解民俗文化及民俗旅游的基本概念,掌握礼仪民俗、节日民俗、服饰民俗、婚嫁民俗知识,并能运用于旅游开发的实践中。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民俗文化概述一、民俗文化释义二、民俗文化的基本特点三、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第二节民俗文化景观的主要内容一、民族服饰二、民居民宅三、游艺活动四、民俗节日第三节民俗旅游的文化意蕴一、民俗旅游的概念二、民俗旅游的作用三、民俗旅游的文化体验三、教学重点难点:中国古代礼俗、节日民俗文化、婚姻民俗四、学时分配:4学时五、授课方式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六、参考书目:(1)宁采义,各遂营,宁若涛编著.中国旅游文化.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2)王淑良编著.中国旅游史.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3)巴北祥编著.中国民俗旅游。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4)孙之龙编著.世界屋脊的民俗与旅游。

西藏卷.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七、思考讨论题:1. 如何理解民俗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2. 如何理解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3. 如何利用中国民俗文化的特色进行文化旅游开发?4. 中国民间建筑具有什么特性?5. 为什么说民俗旅游能带给旅游者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和高级的精神享受?第八章饮食文化与旅游一、教学目的:了解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产生、演变的历史过程和中国传统饮食礼仪的主要内容。

熟悉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沿革、中国的茶道和茶艺,以及中国古代的酒政、酒戏、酒令和中国主要名酒。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饮食文化概述一、饮食文化的内涵二、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三、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二节食文化一、食文化的成因二、主要地方风味三、中国食文化的特色第三节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一、酒文化的形成二、酒的社会功能三、酒品、酒器与酒戏四、酒德、酒礼第四节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一、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二、茶品、茶具与茶饮三、中国茶道三、教学重点难点:中国传统食礼、中国茶文化、中国酒文化四、学时分配:4学时五、授课方式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六、参考书目:(1)赵荣光编著.中国饮食文化概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王学泰著:《华夏饮食文化》,中华书局,北京,1993年。

(3)林乃燊:《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商务印书馆,北京,2003年。

七、思考讨论题:1.如何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旅游价值?2.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理解中国食文化的内涵?3.如何理解茶道是饮茶的最高境界的观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