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议论文界定概念

议论文界定概念

中的界限容易被模糊,甚至被忽略。 如果能在表层上的相近中剖析出两个概念之间深层次的差 异,发掘它们貌似细微的差别,那么这些被大家轻易放过 的差别,也许就能成为论证走向深入的关键点。
比如龙应台在《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一文中写道: 素养跟知识有没有差别?当然有,而且有着极其关键的差
别。我们不要忘记,纳粹头子很多会弹钢琴,有哲学博士学 位。这些政治人物难道不是很有人文素养吗?我认为,他们 所拥有的是人文知识,不是人文素养。知识是外在于你的东 西,是材料、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必须让知识进入人 的认知本体,渗透他的生活与行为,才能称之为素养。人文 是在涉猎了文、史、哲学之后,更进一步认识到,这些人文 “学”到最后都有一个终极的关怀,对“人”的关怀。脱离 了对“人”的关怀,你只能有人文知识,不能有人文素养。
原题再现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
这三句话的核心词都是“健康”。“健康”在《 现代汉语辞典》上的解释是:1.(人体)发育良好 ,机理正常,有健全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2.( 事物)情况正常,没有缺陷。
考生只要能抓住“健康”这一核心词从命题人提 供任一角度来写都可视为切题。相对而言,能融合 多个角度,有重点的说清说透一个道理更好,不必 拘泥于简单的一一对应。
个性是什么?不是外表,是内在;不是金钱和掌 声,是价值和文化;不是敷衍,是一种塑造自我、 引领时代风尚的精气神!
青春不是肤白貌美的代名词,而是一种美丽情怀 的集合体;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 命的一种“状态”,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 。
何为古木之姿?当是木之根越扎越深,立足传 统;而树的枝条向四方延伸,不断长出新的嫩叶 ,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天地。
一、阐释法:阐释概念内涵
2014年江苏卷作文题核心概念“青春”,学生给出了个性 化的理解:
但,何为不朽?真正的青春是否只停留在皮相之上?
窃以为青春是一种情怀,一种状态。女人的青春,不是一 场流水逐落红般转瞬即逝的游戏,应是清照未嫁时提鞋疾走 的娇憨而腼腆的笑容;卓文君当垆美酒,半截藕臂轻露的勇 气和坚持;昭君出塞面对未知的茫茫大漠的无畏与坚毅。青 春,并非肤白貌美时期的代名词,而是一种美丽情怀的集合 体,是每个女人在任何时期都可以拥有的不朽。
这里对“青春”的解释,全面 而又重点突出,为自己的立论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一般而言,对概念 内涵的阐释,固然需要词典义,但 更需要结合文章作出个性化的解读 。
另有一种“拆字法”值得一用。如有人对“和谐 ”的解释:“和”字是“禾”与“口”,表明人人 都能吃到饭;“谐”是“言”与“皆”,表明人人 都能说话——“和谐”之义就是人人都能吃到饭,人 人都能说话、表达自己的观点。
该文段通过对“人文知识”与“人文素养”这两个相近的 概念的比较辨析,让读者一下子清晰了“知识”与“素养” 之间的深层次区别,“素养”起源于“知识”,但绝不能止 于“知识”,如果知识没有内化到认知本体,没有指向对“ 人”的终极关怀,就无法成为“人文素养”。至此,通过对 相近概念的比较辨析,读者对“人文素养”的理解就更深透 了。
健康: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积极向上 乐观豁达
社会健康:公平 正义 和谐
文化健康:影视界 信息 新闻媒体
维也纳的智慧 古画之思 布拉格不说话 生活智慧的城市景象
关于健康,一向崇尚人与自然共融共生的王开岭 似乎更能领悟其中真谛:“争分夺秒,光合作用, 我要做一个郁郁葱葱的人。”一语道破健康的本质 ,即如植物一般充分发挥其向阳性,不断充实自己 ,始终保持生机与郁郁葱葱的生活态度。唯有心灵 变得葱郁了,才有有繁花般的人生。
树木若如那墙上芦苇般“头重脚轻根底浅”, 内心则会变得空洞;若一味地汲取养分、拓展根 基,而不向上延伸,则会变得笨重木讷,毫无生 机。
古木之姿,当为上下求索,传统之根愈扎愈深 ,新文化之叶也于枝头熠熠生辉。
阐释法:阐释概念内涵 定范围:抽象的具体化,化大为小 引用法:解释或定范围+引用诗文或名言加以
界定概念 --------使议论文观点更明确 立意更深刻
目标:
了解界定概念的基本方法
选择一两种加以运用
议论文写作应建立核心概念的深度挖掘意识。
所谓“核心概念”,是指写作者对所议论问题使用 的关键概念,对所持论点中的关键词语。
对“核心概念”的内涵、特征、实质等,要作必要 的界定和阐释,这样才能把观点说清楚,把道理讲 深刻。
阐释 比较法:是什么+不是什么 比喻法
言之有理 从一而终或层层深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