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家庭生活篇
典型案例1:赵某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吗?
赵某今年17周岁,正在上高中。
赵某父母因为意外事故去世,为其留下大笔遗产,赵某不用工作,仅凭遗产就可以维持远远高于当地一般生活水平标准的生活。
问:赵某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吗?
法律分析:
赵某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因为赵某目前17周岁,还未满18周岁,虽然父母给其留下大笔遗产,其仅凭遗产就可以维持远远高于当地一般生活水平标准的生活,但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赵某的主要生活来源显然不是其劳动所得,因此赵某不能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典型案例2:监护人能拿被监护人的钱去做生意吗?
李某的父母都在当地医院上班,一家三口生活富裕,也有不少存款。
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出差途中,李某的父母不幸遭遇车祸死亡,李某成了孤儿,父母留下了数十万元的遗产。
在李某的亲属中只有他的叔叔还是单身,比较适合抚养李某,而且他的叔叔也愿意做李某的监护人,于是有关部门就指定了李某的叔叔做他的监护人。
李某还有一个姑姑在外地读博士,两年后毕业回到家乡工作。
他的姑姑发现李某的叔叔把李某父母留给李某的遗产都拿去做生意了,而且还亏了不少。
李某的姑姑觉得这样下去对李某今后的生活和教育不利,于是向李某的叔叔提出,李某父母留下的钱只能用于李某的生活和教育,不能挪用。
但是,李某的叔叔认为他是李某的监护人,对这笔钱的使用有决定权,况且他用这笔钱做生意也是为了让这笔钱升值。
李某的姑姑见说服不了李某的叔叔,便提出接替他做李某的监护人,李某的叔叔不同意。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闹到法院。
在法院调查过程中,李某表示自己也很乐意跟姑姑一起生活。
问:李某的叔叔能拿李某的钱去做生意吗?
法律分析:
李某的叔叔不能拿李某的钱去做生意。
《民法通则》第十八条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出了被监护人的财产,李某的叔叔除为李某的利益外,无权
处分或动用李某的财产。
尽管几年中李某的叔叔对他在生活上尽了一定监护职责,但他动用李某的钱去做生意不能认为是为了李某的利益。
正如李某的姑姑所言,做生意风险很大,特别是李某的叔叔目前在经营中所遭到的风险已经影响了李某今后继续读书深造所需要的费用。
典型案例3:继子女应支付赡养费吗?
唐某与李某于1995年登记结婚,唐某是再婚,他与前妻生育的7岁的儿子唐志国随同父亲与李某一起生活直至成年。
后唐某与李某感情不和,2007年双方离婚。
离婚后李某一人独居,晚年又没有其他收入,于是起诉唐志国要求其支付赡养费。
问:唐志国应该支付赡养费吗?
法律分析:
唐志国应该支付赡养费。
因为唐志国的父亲与李某结婚时,唐志国才7岁,其父亲与李某一起将其抚养长大成人,李某和唐志国已经形成继母与继子女的抚养关系。
根据《婚姻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因此,唐志国应支付其继母李某的赡养费。
典型案例4:依法成立的收养关系能随意解除吗?
孙某,男,于1992年因酒后驾车、犯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其妻关某一人抚养不满1岁的儿子孙东,生活十分困难。
1993年,孙某和关某离婚。
关某为了能顺利改嫁,将儿子送给了蔡某夫妇。
蔡某时年41岁,与妻结婚多年未育。
双方达成了收养协议。
当双方到民政部门办理收养手续时,被告知还必须征得孩子生父的同意。
在狱中的孙某虽毫无心理准备,但苦于自己不能抚养孩子,又不能拖累妻子,无奈在收养协议上签了字。
1997年,孙某出狱,借钱做起了买卖,经过几年努力,日子逐渐富裕起来。
为了领回儿子孙东,孙某起诉到法院,以当初迫于无奈才同意送养、现在自己有能力抚养为由要求解除收养关系。
问:法院是否应支持孙某的诉讼请求?
法律分析:
法院不应当支持孙某的诉讼请求。
因为收养关系是合法有效的。
收养的成立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履行了登记程序。
孙某的同意虽然有些无奈,但是其真实的意思表示。
收养关系有效成立以后,不能够随意解除。
典型案例5:养子女可以继承养父母的遗产吗?
李某是某校初一的学生,在其1岁时父母将他送给张某夫妇收养。
2011年5月,李某的养父母因为交通事故双双离世。
李某无奈,只好回到了亲生父母生边。
养父母留下了一座三层楼房和20万元等遗产,李某养父母的弟弟认为李某既然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就不应该再继承遗产,李某及其律师则认为李某有权利继承养父母的遗产。
问:李某可以继承养父母的遗产吗?
法律分析:
依照《收养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如果养父母死亡后,未成年养子女因为没有生活来源而回到生父母身边生活,收养关系并没有因此而解除,养子女依然是养父母的子女。
养子女有权利继承养父母的遗产。
所以,李某有权利继承养父母的遗产。
典型案例6: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吗?
陈某夫妇是近七旬的老人,共生育二男一女,他们含辛茹苦将子女拉扯大。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陈某夫妇也逐渐丧失劳动能力。
陈某夫妇由与其一起生活的次子负责赡养。
但次子结婚后,以承担两个老人生活费负担过重为由,提出陈某夫妇应有兄妹3人共同负责赡养。
谁料长子以陈某夫妇在分家时财产分配不公平为由,拒绝承担赡养义务。
女儿也声称:“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自己已经出嫁,按习俗应由两个儿子承担赡养义务。
陈某夫妇只得居住在破烂不堪的危房中,生活十分凄惨。
无奈,陈某夫妇将子女告上法庭,要求子女承担赡养义务。
问:陈某夫妇的子女应承担对老人的赡养义务吗?
法律分析:
我国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子女不履行赡养扶助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的权利。
这种赡养义务不允许附加任何条件并且男女平等。
因此,长子以陈某夫妇在分家时财产分配不公平,女儿以“嫁出去女儿,泼出去的水”的农村旧习俗为由拒绝承担赡养义务,都不会得到法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