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例谈小学《人自然社会》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

例谈小学《人自然社会》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

例谈小学《人自然社会》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
摘要:小学《人自然社会》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其不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人自然社会综合实践
前言:
《人·自然·社会》的学习本身就是一门全面的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人?自然?社会》课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活动方法。

小学《人?自然?
社会》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不仅可以促进这两门课程的共同发展,还可
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一、《人自然?社会》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依据
(一)具有相同的培养目标
从培养目标来看人自然社会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都是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的基础上,完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教师可以通过这两门课程的整合,来
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逐步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于社会对于集体的荣誉感
和责任感。

(二)具有相同的课程理念
两者都是本着“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的理念,主张
在课程概念中强调实践和多元学习,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坚持“从学习中学习”,强调实践联系,注重过程经验,避免通过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来改变学习方式。

同时也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索。

(三)具有相似的主题活动内容
《人?自然?社会》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提出了建立道德,增强学生的社会
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任务。

这两个部分的教学目标主题活动是相
同的。

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要促进学生的
独立发展,合作参与能力,并在实践中树立美好的道德品质。

四年级《珍爱野生
动物》一课,认识野生动物,了解它们的生存状况;知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的存在对我们人类及整个地球的价值,学会保护和珍爱野生动物。

综合实践
活动课《动物本领大》,通过“动物本领大搜索”“动物本领‘故事会’”“探究仿生的
奥秘”等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积极地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两者具有相似的主题活动内容。

二、《人?自然?社会》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实践
(一)整合重点或联系紧密的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整合重点或者寻找两门课程间联系较紧密的内容来完成《人?自然?
社会》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实践。

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的第2
课“火灾的预防与逃生”中,就需要学生面对突发状况,及时作出自我判断,并在
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火灾来临,我们应该怎么做?”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家人或
同学一起设计学校家里的火灾逃生路线计划,开展火灾逃生自救的演习,并做逃
生活动的梳理反思。

这样先让学生按照自身记忆和常识进行判断,之后教师在对
学生的做法加以指导,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分析和小组讨论的形式与综合实践
活动中,掌握《人?自然?社会》课本中的知识。

因为教材中并没有类似较明确的
活动指导,所以具体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自己进行开发和思考。

再如四年级《人?自然?社会》中第15课“江南古民居”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和综
合实践课程“探寻家乡的古建筑”进行整合,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社会调查,这样
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家乡历史的荣誉感。


师在课前也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理解实时做到引导
和补充。

同时也可以开展“我是小导游”活动,来对家乡的名胜古迹作介绍,让学
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出分析和理解,并以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删减重复的课程内容
在二年级《人?自然?社会》第15课“你玩过这样的游戏吗”刚好和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中的“我有一双巧巧手”所重合,其中都包含了一些手工的剪纸制作,小小
不倒翁的制作,还有自制降落伞等。

这两者可以在删减重复部分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尽可能的做到合二为一。

就以自制降落伞做例子,“人自然社会”课程中更主
要的是让学生可以了解降落伞的主要构成分为两部分:伞面和降落伞绳。

并且着
重阐明了降落伞下降的科学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来制
作降落伞。

教师就可以将这两门课程整合在一起,设计“制作降落伞”的主题活动。

首先,让学生通过实验方法了解降落伞着陆的科学原理。

学生根据科学原理选择
制作降落伞的材料,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着重于让学生设计和制作降落伞,同
时培养学生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设计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更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所以教师就可以
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来灵活地掌握和整合各种知识和技能,提高学
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知识转移水平。

其次,鼓励学生动手制作降落伞,完成降落
伞的任务,学生进行创意设计,提高了想象力。

最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降落伞
降落实验,学生交换了他们的作品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这种二合一的整合和实施,体现了“人自然社会”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目标。

(三)灵活安排课时
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安排了《人?自然?社会》和全面的实践活动课程。

其中,《人?自然?社会》的一年级至六年级每学期为7个小时;1至2年级的平均实践
活动课程每周至少1个小时;小学3至6年级的平均每周不少于2堂课。

教师需
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这样就可以集中运用这两个课程的课程,并根据综合主题
活动的内容灵活安排课程,以完成教学任务。

结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侧重于让学生积极探索和发现自己,充分发表意见并获得
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人?自然?社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多样
化和全面的实践活动,以使学生体验这一宝贵的创新自主学习过程。

通过这两者
之间的整合,不仅丰富了这两个课程的资源,而且促进了这两个课程的实施,提
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使《人?自然?社会》课程和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可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楼薇薇.浅谈小学科学和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7(5).
[2]李增皓,侯俊美.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策略探讨[J].中小学电教(下),2011,11:99
[3]李梦园.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6,3:19.
[4]张瑞凤.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J].时代教育。

2016,20:2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