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通过地理课件的演示,观察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
(地理实践力)2.结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总结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综合思维)3。
运用资料,了解二十四节气及其意义。
(人地协调观)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弧和夜弧: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与它所在纬线昼弧与夜弧的长度有关.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
2.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
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到最大.(3)北半球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
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范围也达到最大。
(4)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相反。
(5)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时.二、四季的更替1.天文四季(1)表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2)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出现明显的四季变化。
(3)划分①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起点.②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四季的起点.2.气候四季(1)划分目的:与气候变化相吻合。
(2)划分方法:北温带国家多把3、4、5月确定为春季,6、7、8月确定为夏季,9、10、11月确定为秋季,12月和次年1、2月确定为冬季。
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恰好相反。
(1)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别越大。
()(2)自9月1日到教师节,我国各地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3)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短。
()(4)全球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特征明显;低纬度、高纬度地区“四季模糊”,特征相似。
()(5)太阳直射点所在地()A.昼最长夜最短B.太阳高度最大C.昼夜等长D.昼长夜短[提示](1)×二分日时,全球昼夜等长.其余时间,除了极昼极夜的地区外,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别越大。
(2)√自9月1日到教师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因此我国各地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3)×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4)√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较大,且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同时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变化最大,四季更替最为明显。
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变化不大,正午太阳高度终年较大,全年获得太阳辐射能最多,全年皆夏,没有真正意义的冬季,季节更替不明显.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很大,全年正午太阳高度很小,获得太阳辐射能较少,全年皆冬,没有真正意义的夏季,季节更替也不明显。
(5)B[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就昼夜长短而言,除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外,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相反的半球昼短夜长。
就太阳高度而言,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最大,为90°。
]昼夜长短的变化材料下面两个表格为某县一中学生作息时间表(节选)。
某县一中学生作息时间表(夏季节选)时间内容备注7:20—7:40起床7:40—8:00早操某县一中学生作息时间表(冬季节选)时间内容备注7:40—8:00起床8:00—8:20早操问题1(综合思维)夏季作息时间为什么比冬季作息时间提前?提示:夏季白昼时间比冬季长,日出早。
问题2(综合思维)九月份新学期开学至立冬节气期间,白天和黑夜分别有什么变化?提示: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
问题3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什么关系?提示: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错误!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3.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4.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5.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夜弧求昼长、夜长(昼弧、夜弧的长短反映昼夜长短)昼长时数=错误!夜长时数=错误!(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求昼长、夜长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时-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时)×2夜长=24时-昼长(3)根据相关性计算①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
②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度数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
如40°N的地区昼长是15小时,则40°S的地区夜长为15小时。
[拓展延伸]昼夜长短与太阳的方位(与日影朝向相反)1.日出、日落太阳的方位①太阳直射北半球,除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晨昏线与极昼、极夜边缘纬线的切点)外,全球其余各地均是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则是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②太阳直射南半球,除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外,全球其余各地均是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则是正南日出,正南日落。
③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均是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④时间变化规律是:同一地点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同直射点的移动一致.2.正午太阳的方位正午日影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①太阳直射的纬线上,太阳处于天顶(正上方)上.②太阳直射纬线以北的地区,太阳处于正南方。
③太阳直射纬线以南的地区,太阳处于正北方。
1.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C点的昼长为()A.24小时B.12小时C.20小时D.10小时(2)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A.太原B.长春C.南昌D.昆明(1)C(2)B[第(1)题,从图中的信息可知,图中C点所在的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是5∶1,昼夜之和是24小时,所以其昼长约是20小时。
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所示日期为夏至日,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且位置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
]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枯荣,都是自然的伟力所致,非人为所能改变。
西方人只有春夏秋冬,中国人却通过观天发明了二十四节气,从惊蛰到芒种,从霜降到大雪,24个如诗如画的名字串起了我们与众不同的四季。
问题1(综合思维)四季的成因是什么?提示:四季的形成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有关。
问题2(综合思维)我国与众不同的四季是如何划分的?提示:我国的四季与欧美四季的划分有明显不同,是以二十四节气为基础划分的。
错误!1.四季产生的原因从天文现象上看,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
如下图所示:2.季节变化的纬度差异3.不同的四季的划分方法2.读五带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地区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A.热带B.北温带C.北寒带D.低纬度地区(2)假设黄赤交角为30°时,地球上()A.寒带的范围变大B.温带的范围变大C.热带的范围变小D.寒带的范围变小(1)B(2)A[第(1)题,热带地区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全年皆夏,四季变化不明显;位于南、北两极地区的寒带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小,气温低,全年皆冬,四季变化不明显;低纬度(0°~30°)地区有热带分布,全年皆夏;只有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南、北温带,一年中冬、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大,气温变化大,因而季节更替最明显.第(2)题,黄赤交角的大小对五带的划分影响很大。
如果热带的纬度范围变为赤道到南、北纬30°,那么寒带的纬度范围为从南、北纬60°到南、北纬90°。
由此可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地理实践力:观察地球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的分布特点地球同纬度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且昼夜变化相同。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一天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
具体如下图所示:下图是甲、乙两地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日变化图。
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关于地心对称B.关于地轴对称C.关于赤道对称D.关于极点对称(2)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h的值是()A.23。
5°B.43°C.47°D.66。
5°(3)下列关于该日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地正午太阳方位相同B.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C.乙地有极昼极夜现象D.乙地位于南美洲(1)A(2)C(3)B[第(1)题,根据甲地的昼长与乙地的夜长相等,故判断两地南北纬相反,纬度相等.且两地的正午时间相差12小时,可判断两地的经度相差180°.第(2)题,根据北半球夏至日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甲地,可判断乙地位于北半球,甲地位于南半球,设两地的纬度为X,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
5°N,利用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即可。
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甲地位于南半球,且甲地的太阳高度最大,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4时30分,故当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
][素养立意]本题组通过两地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考查了昼夜长短对称分布规律的应用等,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题组1昼夜长短的变化(生活中的地理)下表为某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表(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1。
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A.地球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1.B 2.C[第1题,三地相比较①昼夜变化幅度大,②昼夜变化幅度小,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
第2题,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北京昼长夜短,并且昼渐长。
因此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题组2四季的更替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