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介绍
《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它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行为科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促使了企业组织的发展,组织行为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组织行为学”已经成为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
加强此课程的研究与教学,对于学生毕业后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协调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将分成四大单元、共十一章进行讲授。
具体章节详见下表“课程内容”
部分。
三、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组织行为能力发展的良好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对于组织行为方面的基本技能有所掌握,理解并能运用基本的组织行为技能。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分析个性差异、管理压力、防御挫折,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具体培养目标为:
1、使学生强化对我们的民族自信和理论自信,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2、使学生全面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体系,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组织中人的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3、使学生建立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或深入研究组织行为理论打下基础;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勤劳务实与细致耐心等职业精神。
七、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设计分四个模块依次进行教学:第一,组织行为学概述模块:采用课堂授课形
式,着重讲解组织行为学的总体理论框架及其要点,掌握组织行为学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内涵、地位和作用,此教学模块重在引导学生培养其对组织行为学的认知能力。
第二,个体心理与行为模块:采用课堂授课和课程设计(运用比较成熟的心理与行为测试问卷)形式,着重于讲解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基础概念与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此教学模块重在引导学生理解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相关知识和分析应用能力的提升。
第三,群体心理与行为模块:采用课堂授课和课程设计(运用比较成熟的心理与行为测试问卷)形式,着重讲解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基础概念与理论,测试学生的沟通技能水平并指导其提升的技能,此教学模块重在让学生掌握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理论知识,重在引导学生提升其沟通能力,第四,组织行为模块:采用课堂授课形式,着重讲解组织行为的理论框架及其要点,掌握组织行为对组织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此教学模块重在培养学生掌握组织行为的基础概念与理论,引导认识个体与组织的关系,爱岗敬业。
运用理论教学与实践调查(问卷调查)相结合教学方法,具体操作措施:第一模块进行理论讲授教学,其他三个模块在理论讲授教学过程中或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实践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得分分析个体或企业存在的问题,探讨其相关提升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遇部分学科前沿与疑难问题,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并注重运用注重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八、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
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成绩组成包括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和结果性考核(期末考试),其中过程性考核占比40%。
九、课程考核成绩评定方法
十、教材和参考书目
1.教材
(1)《组织行为学》编写组,《组织行为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8月。
2.教辅材料
(1)关培兰,组织行为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
(2)胡君辰,组织行为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