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一、选择题1.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是()A. 淞沪会战B. 枣宜会战C. 第三次长沙会战D. 平型关大捷2.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后,蒋介石发来贺电说: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
忠勇之气,益寒敌胆。
蒋介石如此评价平型关战役,主要是因为()A. 它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胜利B. 它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C. 它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D. 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3.美国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忍不住惊叹,一篇80多年前的文章现在依然很火。
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战轮”的错误观点,伟人用振聋发聩的声音告诉国人,只要坚持下去胜利必然属于我们。
这篇文章指的是()A. 《资政新篇》B. 《革命军》C.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 《论持久战》4.“兄弟阋(争吵)于墙,外御其侮。
”当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之际,国共两党毅然抛弃嫌隙,联手抗日。
下列事件发生在国共两党正式“联手抗日”之后的是()A. 九一八事变B. 西安事变C. 卢沟桥事变D. 平型关大捷5.面对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局面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奉命开进南泥湾开荒种地。
1943年,生产自给率达到100%;到1944年,共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624头,上缴公粮1万石,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体现了我党()A.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作风B. 高瞻远瞩,争取和平的精神C.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D. 不畏牺牲、不折不挠的精神6.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这样做是为了()A. 打倒列强,除军阀B. 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C.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D. 消灭地主阶级,建立统一战线7.如表反映的战役是()A. 百团大战B. 台儿庄战役C. 平型关大捷D. 淞沪会战8.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A. 红军长征胜利B. 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C. 百团大战取得阶段性胜利D. 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列史实与推论不正确的是()A. AB. BC. CD. D10.《保卫边区歌》里唱到:“杨柳发了芽,杏树开了花,我们是老百姓,我们也是兵,保卫了边区保卫了我们的家。
”这首歌最早传唱于()A.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 抗日战争时期C. 解放战争时期D. 新中国建立后11.“宁做中华断头尸,不做倭奴(指日寇)屈膝人”,下列哪一史实典型地反映出中国军民这种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A.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B. 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渡江战役C.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D.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2.国民政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
”这场“合适的仗”是指()A. 平型关大捷B. 百团大战C. 转战陕北D. 挺进大别山13.《晋察冀日报》是中共在抗战中创办的一份重要报刊,1940年改版后,以国内新闻、国际新闻、通讯、社论、诗歌、漫画等为主,并创办了副刊《老百姓》。
它所刊载的文章大多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在解放区和敌占区都发行,给人们极大的希望和鼓舞。
这反映了()A. 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成就斐然B. 舆论宣传在抗战中发挥了特殊作用C. 民主革命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14.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15.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前两年,中共武装力量抗击了 58%至62%的侵华日军(不包括关东军)和全部伪军,作战万余次。
1944年,中共武装力量在华北、华中、华南二大敌后战场,共计抗击日伪军110余万,占总数的84%.材料表明中共的抗战()A. 对战争胜利有决定意义B. 牵制了日军大量的兵力C. 使日本的防线日趋崩溃D. 与国民党军队配合密切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我们要求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中共中央1937年7月8日通电材料二: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某地以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党赛”。
在持续六周的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
日军滔天罪行罄竹难书,震惊了世界,被中外舆论称为“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酷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示通电发表的历史背景和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日军的哪一暴行?(3)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民族之魂在腥风血雨中重塑。
请分别列举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一个著名战例。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
……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
……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
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摒弃前嫌。
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
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以上材料摘编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一、选择题1.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是()A. 淞沪会战B. 枣宜会战C. 第三次长沙会战D. 平型关大捷【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林彪的指挥下,取得了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战役。
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后,蒋介石发来贺电说: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
忠勇之气,益寒敌胆。
蒋介石如此评价平型关战役,主要是因为()A. 它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胜利B. 它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C. 它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D. 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平型关大捷是国共合作实现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抗日军民的士气。
所以蒋介石如此评价平型关战役。
故选A。
3.美国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忍不住惊叹,一篇80多年前的文章现在依然很火。
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战轮”的错误观点,伟人用振聋发聩的声音告诉国人,只要坚持下去胜利必然属于我们。
这篇文章指的是()A. 《资政新篇》B. 《革命军》C.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 《论持久战》【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论持久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
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
《论持久战》论证了抗战的发展规律,阐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批判了对抗战的各种错误认识。
该著作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
故D符合题意。
ABC不符合题意。
故排除ABC。
故选D。
4.“兄弟阋(争吵)于墙,外御其侮。
”当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之际,国共两党毅然抛弃嫌隙,联手抗日。
下列事件发生在国共两党正式“联手抗日”之后的是()A. 九一八事变B. 西安事变C. 卢沟桥事变D. 平型关大捷【答案】D【解析】由题干信息“发生在国共两党正式’联手抗日’的战争是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故选D。
5.面对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局面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奉命开进南泥湾开荒种地。
1943年,生产自给率达到100%;到1944年,共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624头,上缴公粮1万石,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体现了我党()A.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作风B. 高瞻远瞩,争取和平的精神C.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D. 不畏牺牲、不折不挠的精神【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局面,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奉命开进南泥湾开荒种地。
1943年,生产自给率达到100%;到1944年,共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624头,上缴公粮1万石,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体现了我党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故选C。
6.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