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1)第二章编制依据 (1)第三章工程概况 (1)3.1 基本概况 (2)3.2 A区地下室车库顶板概况 (2)第四章荷载计算 (3)4.1 荷载取值 (3)4.1.1 吊车 (3)4.1.2 钢筋车 (3)4.1.3 混凝土罐车及泵车 (3)4.1.4 砂车 (3)4.2 结构验算 (4)第五章材料选择 (7)第六章钢管加固搭设及拆除 (8)6.1 工艺流程 (8)6.2 构造要求 (9)6.2.1 脚手架构架 (9)6.2.2 纵横向水平杆 (9)6.2.3 立杆 (10)6.2.4 剪刀撑与横向斜撑 (10)6.2.5 脚手架拆除 (12)第六章钢管加固支撑的检查 (13)第七章施工安全注意措施 (13)第一章编制说明为了保证如意佳苑三期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按规范化要求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如意佳苑三期工程A区地下室车库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的需要,在本工程的地下室车库顶板上布置临时施工道路。
由于施工道路的荷载远大于设计活荷载,需对施工道路部位的地下室顶板进行顶撑加固(具体位置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第二章编制依据1、国家和行业现行施工验收规范、规程、标准以及江苏省、南通市关于建筑施工管理的有关规定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4、《建筑施工计算手册》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构造与计算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8、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9、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图纸10、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第三章工程概况3.1 基本概况工程名称海安县如意佳苑A区地下室工程地点海安县中坝路以西,曙光路以南,草坝路以东,江海路以北基础形式筏板基础+柱下加厚柱墩车库层高(m) 3.85(商业裙房区域为4.45)抗震等级非抗震结构形式框架建设单位海安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南京回归建筑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吴江新世纪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3.2 A区地下室车库顶板概况顶板结构标高-1.8m(西侧商业区域为-1.2m)地下室净高3.5m(西侧商业区域为4.1m)顶板厚度350mm,400mm 梁、板混凝土强度C35柱截面尺寸600×600,700×700,700×800,500×500梁截面尺寸450×1000,400×800,500×1000,400×900,300×800,300×700柱网间距8400mm×8400mm 井字梁间距8400mm×8400mm顶板面筋18@150(附加筋为16~22不等,间距200)底板面筋16@200顶板活载 5.0kN/㎡顶板静载30kN/㎡第四章荷载计算4.1 荷载取值4.1.1 吊车按20T吊车考虑,自重28吨,吊运钢筋每捆按5吨计,偏安全考虑,取系数1.1,合计33×1.1,总计37吨。
4.1.2 钢筋车按载30吨钢筋考虑,钢筋车自重约15吨,钢筋30吨,偏安全考虑,取系数1.1,合计45×1.1,总计50吨考虑。
(考虑动荷载)4.1.3 混凝土罐车及泵车按装12立方米车考虑,混凝土罐车自重约15吨,12立方米混凝土按30吨计,偏安全考虑,取系数1.1,合计45×1.1,总计50吨;泵车自重约40吨,一次输送砼最大量为0.6立方米,计1.5吨,偏安全考虑,取系数1.1,合计41.5×1.1,总计46吨。
4.1.4 砂车按装15立方米车考虑,砂车自重约20吨,砂25吨,合计45×1.1,总计50吨考虑。
(考虑动荷载)4.2 结构验算吊车、钢筋车、混凝土罐车、沙车等作用下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的确定。
因混凝土罐车轮胎较钢筋车少,车库顶板受力最不利,以下按混凝土罐车作用下验算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附录BB.0.2:连续梁板的等效均布活荷载,可按单跨简支计算。
但计算内力时,仍应按连续考虑。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附录BB.0.4:单向板上局部荷载(包括集中荷载)的等效均布活荷载q e=8M max/bL2式中L——板的跨度;b——板上荷载的有效分布宽度,按本附录BB.0.5确定;M max——简支单向板的绝对最大弯矩,按设备的最不利布置确定。
按混凝土罐车后车轮作用在跨中考虑,后轮均作用在一个共同的平面上,轮胎着地尺寸为0.6m×0.2m,后车轮作用荷载取50T,前车轮作用荷载不计,(偏安全考虑)。
详附图500KN汽车的平面布置图如下所示:M max=500KN×9m/4=1125KN.m (偏安全考虑取L=9.0m)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附录BB.0.5:1b cx、b cy取值为:b cx=1.4+0.6=2m,b cy=1.8+0.2=2mb cx≥b cy , b cy≤0.6L ,b cx≤L时b=b cy+0.7L,(偏安全考虑取L=5.6m)b=2+0.7×5.6=5.92q e=8M max/bL2=(8×1125)/( 5.92×5.62)=48.5KN/m2偏于安全考虑,不计算梁板的承载能力,只考虑支撑钢管的承载能力,按60KN/m2计算。
现场根据实际情况顶撑架体的立杆纵、横向间距均按600设置,水平杆步距为1500,计算单元为(1.8m×1.8m =3.24m2)共计9根立杆如下图所示:计算单元计算支撑架的受压应力及稳定性:1、根据荷载60kN/m2,每根立杆承受的荷载为N=0.6×0.6×60000N/m2=21600N2、钢管面积:A=397mm23、立杆的受压应力为:σ=N/Aσ=21600/397=54.4N/mm2<[N]=205 N/mm24、立杆受压稳定性:σ=N/фA≤f长细比λ=L/i钢管回转半径查表i=15.8 《建筑施工手册》表5-17λ=1500/15.8≈94.94按λ=95查轴心受压杆的稳定系数ф=0.626 《建筑施工手册》表5-18σ=21600/0.626×397=86.91N/mm 2<205 N/mm 2 满足要求。
5、挠度验算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如下:EIql EI pl 100990.0100667.044+=υ 恒载取设计准许最大值p=30kN/m 2×0.6=18kN/m ;活载为上述均布恒载:q= 48.5kN/m 2×0.6=29.1kN/m ;ν=mm 33.21008.1101.21006001.29990.01008.1101.210060018667.0554554=⨯⨯⨯⨯⨯⨯+⨯⨯⨯⨯⨯⨯; 纵向钢管的最大挠度为2.33mm 小于 纵向钢管的最大容许挠度 600/150与10 mm ,满足要求。
第五章 材料选择5.1 钢管,选用外径48mm ,壁厚2.8mm ,钢材强度等级Q235-A ,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纹、分层、压痕、划道和硬弯,新用的钢管要有出厂合格证。
脚手架施工前必须将入场钢管取样,送有相关国家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钢管抗弯、抗拉等力学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
5.2 扣件,选取与钢管规格相配套的扣件,并应符合建设部《钢管脚手扣件标准》JGJ22-85的要求,由有扣件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厂家提供,不得有裂纹、气孔、缩松、砂眼等锻造缺陷,扣件的规格应与钢管相匹配,贴和面应平整,活动部位灵活,夹紧钢管时开口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
钢管螺栓拧紧力矩达65N.m时不得破坏。
如使用旧扣件时,扣件必须取样送有相关国家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扣件抗滑力等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
5.3 木枋,选取规格为40×90,木枋不得有腐朽,虫眼个数在1m范围内不得超过4个,木枋开裂长度不得超过木枋长度的10%,最大的节子尺寸不得超过宽度的25%,任意木枋1m范围内的节子个数不得超过6个,木枋材面斜纹的倾斜度不得超过10%,材面最严重的缺角尺寸不得超过宽度的20%,缺角长度最长不得超过50cm,且每立方米不得有15根以上有钝棱的人木枋。
5.4 垫板,立杆下端垫200×50脚手板,脚手板不得有腐朽。
5.5 顶托,立杆顶撑采用U型托与梁板顶紧,且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的使用长度不得大于200mm,按道路8.4m宽度搭设支撑钢管。
第六章钢管加固搭设及拆除6.1加固区设计施工道路宽度为5m(支撑加固宽6m),详细布置详见布置图附后。
6.2 工艺流程弹线分格→铺底部垫木→立杆顶插可调托撑逐根树立立杆并随即与第一步横杆扣紧→装第一步小横杆并与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大横杆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小横杆→安第二步大横杆→安第二步小横杆→安装木方敲紧可调托撑→纵横向加设剪刀撑。
6.3 构造要求6.3.1 脚手架构架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施工道路的现浇梁、板底的立杆纵横向间距均600×600,水平杆步距均为不大于1500。
6.3.2 纵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应连续设置连续不间断;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各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大于400mm的中间纵向水平杆,并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
6.3.3 立杆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
脚手架立杆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地下室顶板的顶撑加固立杆与负一层现浇板顶撑加固的立杆必须在同一立面位置,保证上、下层的立杆同心。
钢管立杆顶部应采可调节U型托,且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的使用长度不得大于200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不得采用搭接或在水平上错接。
对接应符合下列规定: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