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兴趣。

”积极开展户外活动,培养幼儿参加户外活动的兴趣是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龄前阶段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迅速,身体各器官的系统尚未发育完善。

积极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不仅能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幼儿运动能力,有效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而且,能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

那些身体活动能力较强的孩子,会在成人的称赞中、小伙伴的羡慕和钦佩中,逐渐形成肯定"自我"的概念,从而促使他们建立较强的自信心,能不依靠他人帮助而独立尝试新的活动。

为此,我园根据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为幼儿开展户外活动科学地提供条件,并充分利用户外的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作适当锻炼,对提高幼儿各系统、各器官的生理机能和发展幼儿个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起到较大作用。

户外体育活动是通过丰富的活动材料,充足的场地空间,科学的项目设置来促进幼儿动作、思维、意志等方面发展的一种途径和方式。

户外活动主要分为晨间体育活动、上午体育活动、下午体育活动,本学期我园在开展户外活动中一如既往取得了好成绩,旨在以优化幼儿户外活动的研究为抓手,到了户外活动的时间,整个幼儿园一片欢声笑语,本人也为如何开展幼儿户外活动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一:晨间户外活动。

本园的晨间户外活动一共分为两个环节。

一:晨间体育活动。

二:早操活动。

1:晨间体育活动。

在晨间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情况:如在晨间活动中由于对经常更新大量的不同材料的活动器械有一定的困难,以及活动目标的划一使部分幼儿对晨间活动感到没什么兴趣,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因而达不到一定的指标。

针对发现的情况,为解决晨间活动如何能真正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实现分层指导,我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尊重幼儿为前提,将“一物多玩”作为晨间活动的重点。

(1)、“一物多玩”激发幼儿主体积极性。

只有幼儿对活动器材感兴趣,才能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与运动。

但是,正如我们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情况:幼儿园无法在活动器材上做到经常更换,对一些坚持性较差的幼儿而言,重复的活动往往使他们玩到一半就放弃了,强迫这些幼儿继续活动只能使他们对体育活动感到厌倦。

那么如何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上让活动器械来吸引幼儿呢?我在日常观察中发现:那些对单一活动不感兴趣的幼儿中,有一些幼儿为了打发在他们看来是无聊时间的时候,也会利用手上的器械创新出一些自己喜欢的玩法。

因此,我及时结合幼儿的创新,师生共创出单一器械的多种玩法。

例如:蹦床。

本学期新购买了几个蹦床,孩子们对蹦床非常感兴趣,蹦床常用的方法就是蹦跳,为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想出一物多玩。

在我们的鼓励下,幼儿想出了玩蹦床的一些方法,有的说:玩“活蹦乱跳”(一个人站在蹦床上双脚向上跳,看谁跳得高,跳得好);玩“同心协力”(两个人手拉手,同时蹦跳);玩“我是小勇士”(在蹦床上蹦跳着,借助弹力跳下地)等等还有许多玩法,正因为这些玩法是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师生共创的,活动内容新颖,所以随着活动的展开,幼儿的兴趣也不断得到满足,主动性也加强了,同时坚持性也得到了发展。

例如:溜溜布。

孩子们对溜溜布非常感兴趣,玩溜溜布的方法有很多,在晨间活动时,我拿着溜溜布,会先询问孩子们想怎样玩,想到了新的玩法吗?孩子们都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玩“变大变小”(大家拿着溜溜布转成一个圆圈,往前走,变小,往后退,变大);玩“乌云和太阳”(请一些孩子拿着溜溜布当乌云,一些孩子当太阳,听口令“要下雨了”,乌云便去遮住太阳,被乌云遮到的太阳便要暂时不能参加游戏,听口令“天晴了”,乌云便要走回家,太阳出来到处跑。

);玩“下雨啦”(围成一个圆圈往同一个方向走或跑,听口令后,赶紧把自己躲在布下面,藏起来);等等还有许多玩法,我采纳了孩子们的意见,鼓励了孩子们一物多玩的创新思维,激发了他们的主体积极性。

(2)、“一物多玩”对发展幼儿运动能力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幼儿的体育活动内容主要有基本动作练习,基本动作主要有走、跑、跳、平衡、钻爬、攀登、投掷等。

我们之所以称这些锻炼内容为基本动作,是因为这些动作是人的基本生活中的主要运动内容,同样这些运动内容也是体育运动的基础,所以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对于锻炼他们的动作灵敏、协调、正确姿势非常重要。

例如:跷跷板。

教师在幼儿能较好掌握跷跷板的基础上鼓励幼儿想出新的玩法,如:两个小朋友合作来玩跷跷板;助跑前后踩跷跷板保持平衡;小朋友还想出利用跷跷板来障碍物发展跳跃能力,根据幼儿的水平来设计障碍物的高度,可以叠起两块或三块跷跷板来让小朋友跨跳或者双脚并拢跳。

在这些新的玩法中不仅仅发展了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脚的协调能力,还发展了幼儿双脚并拢向前跳跃和跨跳的技能。

(3)、“一物多玩”实现对幼儿的分层指导在幼儿晨间活动中,教师是否能合理安排和调节幼儿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往往直接关系到活动是否成功,是否达到锻炼幼儿身体的目的。

所谓运动负荷,它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

心理负荷则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量,它一般包括认识、情绪、意志三方面的负荷。

在幼儿晨间活动中,只有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

例如:滑板车。

在滑板车的活动中,教师以闯关的游戏情景来作为分层指导的载体。

第一关幼儿学习的是基本技能:冲跑双脚跪。

第二关的幼儿学习的是单脚助滑动,第三关:走直线。

同时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不强迫幼儿选择闯关,而是让幼儿在游戏中觉得自己已有把握时再鼓励他进入下一关,这样减轻了幼儿的心理负荷,使幼儿能在一个愉快的心境中活动。

例如:抛接球。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活动,但教师通过日常的观察,从自己班的幼儿水平出发利用一物多玩实现了分层指导。

层次一:自抛自接,向墙面目标投射;层次二:对抛对接;层次三:一人接多人抛;他们还针对幼儿的发展状况——抛球过低、接球率不高设置了层次。

2:早操活动。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本园早操逐步形成了四个基本环节:A、热身运动:如走、跑和变速跑等全身运动,达成热身的目的;B、操节:操节是早操的主要部分;C、体能活动:利用身体或器材练习走、跑、平衡、跳和钻等等动作,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的协调性和运动能力;D:放松活动。

这个环节主要让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逐渐放松,并适当做一些柔韧性和静力性练习的动作,使心率逐步下降,逐渐恢复正常。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发现孩子们进行早操活动时的一些情况:开始做一套新的早操,孩子们很感兴趣,兴趣勃勃地做早操,但是动作不熟练、不到位;慢慢地动作熟练了,可以跟上节奏了,但是,也就慢慢地没有兴趣了,再逐渐地变得动作很懒散,不到位。

未能达到做早操运动的目的。

要更好地坚持开展早操活动,就必须要让孩子对早操保持兴趣。

于是,根据这一事实情况,我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更好地开展早操活动。

一:每天带操要面带微笑,目光要注视着孩子们。

二;在早操音乐的前奏时,要经常变换花样,做一些不同的有趣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比如:星期一是学小猫走路,星期二是练习队形变化;星期三是打功夫;星期四是玩趣味游戏;星期五是跳交谊舞等等。

三:在进行操节和体能活动时,每周可试着更换一个小小的动作,以及来吸引孩子们,例如:本班在做棍棒早操活动时,本来在前2个8拍时,棍棒是举在头顶的,但是,我就经常换着把棍棒放在胸前或者是放在身侧边等等。

四:每天要总结孩子做早操的表现。

为了更好地开展晨间活动,首先,要求幼儿每天八点整前准时来园,以保证锻炼时间。

良好的常规可以改变活动中互相影响的现象,使锻炼有条不紊,活而不乱。

晨间活动“一物多玩”,激发和培养了幼儿的体育兴趣,提高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物多玩中,他们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及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二:上午的户外活动我曾对我园的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了观察,发现有32%的幼儿不喜欢玩有一定难度的体育游戏活动,如攀登、滑板车、投篮等;有20%的幼儿很少或从来不敢在众人面前领操或领头做游戏,被老师请到后,常表现出犹豫和为难的神情;有15%的幼儿在自由体育活动中无所事事,或旁观别人或经老师提醒和安排下才开展活动;有50%的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只能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练习学会的动作。

以上情况表明: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较普遍存在着缺乏自信心、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主体精神。

基于上述现状,我试图通过体育活动帮助幼儿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产生成功愉快的情绪体验,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帮助幼儿形成主体的精神。

于是我在上午的户外活动中对本班幼儿进行了“在体育活动中发挥幼儿主体性精神”的有益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创设愉快情绪,得到成功体验良好的环境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刺激要能起到积极的有教育价值的作用,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使幼儿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时,应注意自己的言语和行为,经常用微笑的目光鼓励幼儿,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在评价幼儿游戏时,要更多的关注幼儿活动过程,而不是只关注活动结果;要更多的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所付出的努力,而不只关心最终结果;要更多的关注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不是只关注某一点,特别是不要只看到他的不足,要有意识地去发现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2)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做到:(1)给予幼儿一定的结伴自由;(2)在结伴活动中,让幼儿介绍自己的活动方式方法。

(3)通过互补配对活动,让能力较差,但在某方面占优势的幼儿与另一位能力发展较好但恰好缺乏前者的优势与长处的幼儿配对,有意识安排他们在一起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让他们互相学习,感受互助的快乐。

(3)提供和选择难度不同的器械,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据幼儿动作发展水平,我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难度不同的体育材料。

如沙包有大有小;高跷有高有低;平衡木有宽有窄;如玩“冲过封锁线”游戏时,为了让所有幼儿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我将原来宽4米的平行线改为扇形线,提供幼儿的沙包也有轻有重,让幼儿自己选择合适的沙包与位置进行游戏,这样就可以使不同能力的幼儿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2、让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

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

教师要把幼儿看作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扮演实现某一教育目标的事先规定好的角色;教师要敢于“冒点风险”,让幼儿对他们自己的活动负责,从而使幼儿的自我价值感、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加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