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普及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2)

2016普及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2)


• 今年三月份,一位50多岁的父亲在家突然晕倒, 幸好那天,在南京医科大学学医的女儿也在家中。 女儿曾经在省人民医院急诊实习过,学过急救知 识。看到父亲倒地,她初步判断是心梗,于是立 即为父亲进行心肺复苏,120到来后,在救护车 送院途中她也没有停止。当120救护车将其父亲 送到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时,距离这位父亲昏倒已 经有1个小时了。医生惊喜地发现,这位父亲还有 生命体征,于是立即采用一切急救方法,最终成 功地把患者抢救了回来。
宣布抢救失败。
• 同样是落水后呼吸、心跳停止,然而邯郸市武安的小 沛然就幸运得多。那是在2009年的11月份,武安的小 沛然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生的事情。当时邯郸市人民 医院护士孟月梅到武安沙村送病人,当她把病人送到 家准备返回邯郸时,突然听到有人呼喊:“有小孩儿 掉入水池了!”她赶紧跑了过去,只见水池里漂着一 个小孩,孟月梅慌忙喊人,打捞孩子。好不容易将孩 子救了上来,却发现孩子此时已没有了心跳和呼吸。 由于身边没有任何仪器,孟月梅跪倒在孩子身边,徒 手为其做心肺复苏。大约过了15分钟,孩子终于苏 醒了,看着孩子没有大碍,这才放下心来。这时,孩 子的家长闻讯赶来了,对孟月梅千恩万谢。11月3 0日,心怀感激的孩子家长带着安然无恙的小沛然, 特地来到市人民医院,向孟月梅送去一面锦旗。
• 三位女士参与紧急救治 • 第一个拍摄救治现场的目击者徐女士介绍,19时30分许, 金波晕倒在呼家楼站开往潞城方向站台,逐渐失去意识, 随后,两名女乘客上前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期 间不少乘客向两名救人者递上纸巾。后来,一名自称是急 救医生的外国女子参与到救治中,按压其胸部。 • 徐女士先后拍摄了4段视频,视频中,地铁工作人员一边 疏散乘客让出空间,一边拨打急救电话。“后来用他手机 通知了家属,家属好像是说他患有糖尿病。”徐女士称, 20时许,999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将其接走,参与救治的三 位女士配合警方做笔录。 • 整个救治过程持续约半个小时,仅有几名女士按压救治, 地铁人员未提供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急救设备。
• 这些人均是在救援人员到来之前, 已经没有了呼吸、心跳。 道路交 通事故、各种安全事故数量的增长 也使越来越多的事故当事人需要现 场急救。在这些突发事件发生的第 一现场,有掌握一定现场急救知识 的人在医生到达之前,尽快为伤者 进行心肺复苏,就有可能挽救成千 上万的生命。
今年1月10日上午7点50分左右,40岁的李先生(化名)刚出 汉中门地铁站便突然倒在地上,口吐白沫。当周围人都手 足无措时,正好路过的省人民医院护士谢文静为他做了心 肺复苏,最终为李先生赢得了抢回生命的时机。昨天是全 国第五届“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活动日”,在凤 凰社区生命安全体验馆,省人民医院的专家用这样一个故 事告诉市民,紧急伤病事件尤其是心跳停止发生后的十分 钟左右,是急救处置的关键时期。
• 指地铁工作人员缺乏必要处置 • 现场视频在网上发布后,有网友发帖称在事发地 铁站现场的急救行为不专业,地铁工作人员也缺 乏必要的处置,还指出地铁缺少基本的应对心脏 骤停的体外心脏除颤器(AED)。 • 网友“急诊夜鹰”发帖提出质疑:视频时长2分 30秒,胸外按压仅仅占据23秒,按压了55次;更 多时间花费在人工呼吸上;施救者嘴巴也沾染一 些污物;现场虽有多个地铁工作人员,但没有直 接参与施救,仅仅是沟通、呼救;事发的呼家楼 地铁站没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生存之链:生命链
早期呼救 生 存 链 早期心肺复苏 早期心脏电击除颤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紧急呼救
• 发现患者不省人事,应该如何呼救? 对于非目击 情况下(即没有亲眼见到患者出现状况而是到达 现场时患者已然出现状况),应在条件便利时大 声呼救或者电话呼救(120);对于目击情况下, 应先行心肺复苏再行电话呼救或者边心肺复苏边 呼救。 电话呼救时需医务人员在电话里指导现场 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有多人在场时,应同时心肺 复苏和呼救;若无法确定救治程序,则应优先进 行心肺复苏而不是呼救。切忌只顾着呼救,对患 者不管不顾。
• 有材料显示目前国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仅为1.5-5.2%之间,而美国的心肺复苏 成功率已达到40%以上
• 这就要求我们居住的住所能在现代化的医疗 救助保护之下,同时我们的同事、家人、朋 友具有简单、实用、有效的急救技术,才能 防患于未然达到真正的起死回生的效果。
37
现场救护的重要性
• 2004年北 京国际马拉松赛上, 两名参赛选手呼 吸 心跳骤停,在他 们倒地10多分钟之 内竟没有人能实施 紧急的心肺复苏。
• 小品表演艺术家 高秀敏在家中去世,死因 为急性心肌梗死;广州著 名律师、广州市律师协会 执行会长颜湘蓉应邀参加 “穗港中介服务业洽谈交流 会”时在演讲台上猝死;
著名笑星马季先 生和著名相声演 员侯耀文因冠心 病而猝死……
• 点评: • 视频时长2分30秒,胸外按压仅仅占据23秒, 按压了55次。 • 更多时间花费在人工呼吸上,以及犹豫和 商量之中。
• 一位女士志愿对倒 地的金波进行人工 呼吸
• 地铁工作人员 一边疏散乘客 让出空间,一 边拨打急救电 话。 视频截图
• 点评: • 现场虽有多个地铁工作人员,但没有直接 参与施救,仅仅是沟通、呼救。 • 现场没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时间就是生命-早CPR
CPR成功率与开始抢救的时间密切相关
从理论上来说,对于心源性猝死者,每分钟大约10%的正相关性:
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
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 心搏骤停8分钟实施CPR--成功率约20%
• 据统计,就心肺复苏技术而言,在心脏停止跳动1 分钟内实施,病患存活率可达90%,而在停止4分 钟后实施,其存活率降至60%。也就是说每推延 一分钟,病患的存活率就要下降10%。那些因心 跳呼吸骤停而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其黄金抢救 时间在发病后的4~6分钟内。但再快的救护车, 也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 • 有关资料显示,现在全国可在现场成功实施 心肺复苏案例不到1%,有许多病患甚至都等不到 医护人员到场就去世了。所以,更多的人如果能 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方法,对抢救生命来说,意 义很重要。
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
心搏骤停10分钟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
白金 时间1分钟内, 黄金时间4分钟, 白银时间4-8分钟, 白布单时间8-10分钟后
2018/7/7
现场救护的重要性
……所以,
我们不能单纯等待医护人员 到现场抢救。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自 救互救知识,学习心肺复苏术。
• 无法进行人工呼吸时,只做心脏按压也会 对病人有帮助。心脏按压是最重要的。有 条件时应该同步进行人工呼吸。
呼救电话内容
(一)报告人电话号码与姓名 (二)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和联系电话。 (二)病人所在地确切地点,尽可能指出附近街道的交汇处或 其他显著标志。 (三)病人目前最危重的情况,如昏倒、呼吸困难、大出血等。 (四)灾害事故、突发事件时,说明伤害性质、严重程度、伤 病员的人数。 (五)现场所采取的救护措施。
• 19时50分许,金波好友吴学文作为第一个 亲友赶到现场。吴学文赶到地铁站时,金 波的状态已经不佳,“躺在地上不动,身 边有一堆带血的棉球,很多乘客围着。” 核实完吴的身份后,20时许,金波被送往 距离地铁站约一公里外的朝阳医院抢救。 朝阳医院急诊科医生介绍,送到医院时, 金波已没有生命体征,属于突发性心脏病 猝死。
• 为做到一点,就需要广大的医务人员除了自身熟练 掌握CPR技术外,还应积极投入到CPR的社会普 及工作中,使每个公民都掌握CPR的相关技能,以 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救互救,以挽救生命。如 果我们相当一部分人如果掌握了CPR 的基本知识 和技能,一旦遇到需要紧急救助的危重伤病人,就 能不失时机地进行正确有效地救治,从而减少意外 伤害及危重疾病造成的伤亡。据统计美国在20世纪 末开展CPR的社会普及工作以来,目前用于现场急 救已达7000 万人次,如今每天约有100 万人幸免 于死 ,由此可见CPR普及的潜在的社会效益是无 法衡量的。
• 人类猝死87.7%发生在医 院以外,没有医护人员参 与抢救。 • 猝死人员有35 – 40 % 如 现场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可以挽救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3秒— 出现头晕。 5~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秒—可出现全身抽搐。 60秒—瞳孔散大,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4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现在救护的要求
• • • • 急救现场化; 民众参与化; 知识普及化; 信息网络化。
珍惜生命 从你我做起……
— 学习心肺复苏 术
现代救护的特点 “第一目击者”-----第一反应者
第一反应者
• 第一目击者应成为第一反应者 • 现场对伤病员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 护措施 • 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
注意:征得急救中心同意后,再挂断电话
其他呼救电话
999 122 110 119 96599(青岛救援)
• 未接受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可以实施心肺复苏吗? 专业人员还没赶到时是可以的。判断一个人呼吸 心跳没有了、呼救完成后,持续心脏按压(即使 不做人工呼吸)能够增加病人获救的机会。 • (1)最好的情况是大家尽可能地接受心肺复苏的 训练。未接受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实施心肺复苏, 应节约时间快速、科学地呼叫和求助(拨打 120 或者助手呼救、不能丢下患者只顾呼救)。 • (2)一般而言,缺乏训练的心肺复苏对心跳呼吸 停止的患者抢救会有一定帮助,但心肺复苏由专 业医护人员和受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进行,能保 证复苏质量,使患者获救的可能性更大。
• 网友“急诊夜鹰”在新浪微博上认证身份 为“急诊医生,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导 师”的微博签约自媒体人。他认为,人工 呼吸涉及感染风险的接触、技术实施难度 大,与其花费太多时间在人工呼吸上,不 如实施单纯胸外按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