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黄金市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中国黄金市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对我国黄金市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摘要】:黄金市场是任何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相对国际上成熟的黄金市场而言,我国黄金市场是一个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的新市场。

本文主要浅析我国黄金市场的现状、现存的经济和制度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对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黄金市场;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2001年4月,中行行长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

2001年4月,央行行长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

同年6月,央行正式启动黄金价格周报价制度,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对国内金价进行调整。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运行,这是我国黄金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象征着中国黄金市场迈出了新的步伐。

随着上海黄金期货交易所推出黄金期货,我国的黄金交易市场日趋完善,黄金市场也是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金融产品的高回报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同时兼备多种属性,首当其冲的是一般等价物属性。

黄金由于受到其生产速率和生产成本的影响导致它的价值波动与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发行的纸币相比很小,但这并不影响黄金的金融属性,相反增强黄金金融产品的魅力。

一、我国黄金市场的现状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黄金市场起步较晚,尤其是黄金期货在2009年上海黄金期货才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

但我国的黄金市场发展速度快,产品种类也相对丰富。

我国黄金市场是由场内和场外两部分组成的。

场内黄金交易市场包括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前者以黄金现货交易为主,后者为黄金期货交割。

场外黄金交易市场主要包括五大类交易,包括由商业银行代理的实物金条销售、商业银行的纸黄金业务、商业银行的黄金寄售和租赁业务、产金用金企业间进行的非标准化黄金交易和黄金投资或咨询公司开办的黄金保证金交易。

从目前交易现状规模来看,我国的黄金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的第三大期货市场。

2011年,上海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为308,239,140手,累计成交额为434,534.36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9.24%和31.60%。

(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交易主体包括各种涉金企业,商业银行、各类黄金投资公司和中介代理公司。

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的交易主体主要包括各种金融机构和自然人投资者。

其中包括金融类、外资金融类、综合类、自营类等。


我国黄金市场在监督管理方面现主要由金融监管部门监管和市场自律。

金融监管部门主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市场自律指的是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由其章程和会员管理办法自动对其会员进行约束。

二、我国黄金市场存在的问题
尽管十多年的渐进式改革使得中国黄金管理基本实现了参与主体进入、产品开发及定价机制的市场化,为中国黄金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作为正在融入全球黄金市场的一个新兴市场,中国黄金市场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相关法规滞后及多头监管模式效率低。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金逐步失去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其
货币职能逐步弱化,西方主要国家原有的与黄金交易相关的法规基本得以废除。

改革黄金管理体制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尽管国务院于2001年正式启动了黄金管理体制改革,但是,现今人民银行对黄金市场的监测和管理主要还是依据国务院于198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于2001年颁布的《关于规范黄金制品零售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若干行政性规定。

这些规定已经跟不上我国目前快速发展的黄金市场的的步伐,造成人民银行基层行在对黄金市场监测和管理中的依据不明、职责不清。

此外,按现行规定,国内黄金及黄金市场的监管部门是人民银行,而商业银行个人黄金投资理财业务的主管部门是银监会,黄金期货的监管部门是证监会,一般黄金生产及首饰经销的业务监管部门则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这种多头管理很容易导致监管的真空地带,并且造成市场管理混乱,从而影响监管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黄金市场结构不完善。

与国际成熟的黄金市场相比,目前我国黄金市场具有建立时间短、开放程度低等特点,这种现状限制了黄金市场效率的发挥。

从黄金市场交易体系结构和交易主体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1、市场交易体系结构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我国黄金衍生品市场缺位问题上。

在成熟的市场,衍生品交易比例占到交易总量的90%以上,但中国黄金市场尚未对此市场进行开发,这直接导致了市场规模有限、黄金投资功能发挥不充分的现状,从而影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2、市场交易主体结构不完善。

从国际黄金市场运行经验来看,一个成熟黄金市场的主体结构通常是做市商投资主体占主要地位。

如伦敦黄金市场,由其五大做市国际金商报出黄金价格,作为其他国家的定价参照标准。

而在伦敦金银协会(LBMA)中,有一半会员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

而目前我国黄金市场交易主体出现向“当业者”一边倒的现象,严重缺乏有实力的大型做市商,从而影响了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

因此,上海黄金交易所仅仅发挥了商品黄金资源配置主渠道的作用,而金融黄金资源配置渠狭窄,明显影响其市场效率的发挥。

(三)中国黄金价格尚未融入国际黄市场价格体系。

目前,中国在实物黄金———黄金原料和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方面,仍然存在较为严格的进出口管制,从而导致中国黄金市场不得不被动接受国际市场的定价机制,国际市场的黄金价格也难以反映目前中国黄金生产供求的真实情况,从而使得中国黄金市场成为国际黄金市场的附属市场。

(四)影响黄金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不确定性强。

黄金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且反应明显,如政治、经济、原油价格和美元汇率等。

一般来说政治因素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市场对其敏感度较高,反映在黄金价格上波动上往往夸张于其对经济的真实影响。

二次世界大战、伊拉克战争时期黄金的价格呈不懂程度上扬。

经济因素影响黄金价格的主要有利率调整、通货膨胀、对外贸易财政赤字、金融市场的行情。

原油价格与会昂·黄金价格呈正相关性,而美元的稳定性与黄金价格呈负相关。

近年来美元持续走低是导致黄金持续涨价的关键因素。

三、针对中国黄金市场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中国黄金市场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在建立和完善中国黄金市场的法律法规方面相对滞后,清理、废除明显滞后于黄金市场发展实际的政策规章,为黄金市场投资者提供可以预期的
政策保障无疑是当务之急。

黄金管理当局应及时清理与发展改革方向相悖的政策法规,稳步推进黄金市场法律法规,为黄金市场营造一个长远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建立黄金自律组织。

建立黄金自律组织,不断提高黄金市场的自律管理能力对黄金市场规范化发展也将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各地应根据当地黄金市场的发展状况,参照国外黄金市场管理模式,通过组建由政府机构、黄金生产企业、黄金销售企业、黄金市场检测管理部门等参加的黄金自律协会,进一步加强黄金市场的自律管理,规范黄金市场交易中的各项操作,防范风险,弥补多头监管可能存在的监管盲区,使黄金市场在自发管理中得以健康发展。

(三)培育机构投资者。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黄金市场的主要业务之一是代客理财,即场内与场外黄金交易的代理业务,缺乏系统性的黄金产品设计能力、定价能力及做市能力,参与黄金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与国外大型黄金经销商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我国应积极发展黄金机构投资者,在提高商业银行或大型黄金经销商的定价与做事能力的基础上,拓展黄金市场的深度与广度。

(四)放宽市场准入限制。

为了进一步增强黄金市场价格的有效性,使得中国黄金价格能够融入国际黄金市场价格体系,我国应逐步打破黄金市场结构单一的现状,鼓励各类投资者入市,着重培养和发展若干有影响的国内金商集团,使它们成为中国黄金市场的主导力量,并逐步发展成为在亚洲地区有影响力的中国金商。

同时,还要建立若干支中国黄金投资基金,把中国黄金业务做大做强,成为中国黄金市场的中坚力量。

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力量是我国融入国际黄金价格体系的前提条件。

(五)丰富黄金投资工具。

黄金市场是商品市场的一个子市场,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投资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内应鼓励市场经营机构开发出多样化的黄金投资产品,提供更多的投资与避险工具。

【总结】:随着中国与世界金融接轨的不断加深,中国黄金市场的影响力必然在世界黄金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加深。

近年来黄金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我国黄金市场还应有待加强。

我国应鼓励经营主体在规范市场交易机制的前提下,开拓黄金投资工具,比如黄金期权、黄金基金等产品,创设更多的投资工具,拓展市场交易品种。

我们相信,随着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市场培育、品种丰富的不断加强,中国黄金市场在国际黄金市场上的影响力也就越来越大,必将逐步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黄金市场。

【参考文献】:
[1]郑秀田.我国黄金市场的波动特征与风险度量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2]周洁卿.黄金和黄金市场[M].学林出版社,2008年。

[3]张志枫、周璐.中国黄金市场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N].经济论坛,2009年。

[4]费明硕.黄金市场发展情况初步研究[N].宏观经济管理,2010 年第8 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