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渡也精彩——浅谈幼儿园过渡环节的组织(2)

过渡也精彩——浅谈幼儿园过渡环节的组织(2)

过渡也精彩——浅谈幼儿园过渡环节的组织(2)
个体差异,许多老师采取这样的方法来减少孩子们的消极等待现象。

事实也证明,这种方法的确有效地避免了消极等待的情况,从表面上看,秩序井然,时间隐性浪费的情况大大减少。

然而,许多本质的问题却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们看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玩到积木,孩子们狼呑虎咽,本来能喝两碗粥,偏偏一口没喝就说自己吃不下了。

为了看到心爱的图书,孩子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下一大杯水,飞快地跑出水室;为了多玩一会儿海洋球,孩子对画画敷衍了事……这种看不到的伤害潜伏在看似有“秩序”的外表中,而这时造就的坏习惯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

(四)考虑不周,不恰当的利用区角活动作为过渡环节
在早间入园,下午离园时,许多老师会安排一些区角活动,比如阅读区和建构区。

因为这样的活动比较安静,让人感觉幼儿的秩序感很好。

然而,笔者认为,在入园,离园这样时间短且不稳定的时间段,不宜采用阅读区和建构区作为过渡环节。

因为孩子进行阅读和构建活动时,是一个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如果常常被打扰,强迫中止,不利于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应当安排相对完整的时间进行这些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恒心和毅力。

二、造成过渡环节误区的原因
这些过渡环节中的误区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传统教育影响太深,对过渡环节不够重视。

传统教育中,只有为过渡而过渡。

把过渡环节看作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为过渡而过渡。

认为它不是“正规”的活动课,它的作用只是为下了个活动做铺垫,而本身没有什么意义。

因此对其不够重视。

(二)对纲要的错误解读
纲要中指出“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许多老师错误理解为纲要要求压缩过渡环节。

其实,通观纲要的精神,我们就会发现,纲要中强调减少的是“不必要”的过渡环节,而“必要”的过渡环节,不但不能减少,还要增加。

(三)追求教育活动的“效率化”,没有真正建立起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的效率化使许多幼儿园片面追求外在的效果,而没有把幼儿本身的发展看作最重要的问题。

我们应当适当淡化外在效果,把幼儿的内在发展放在首位。

(四)许多幼儿园在时间安排上过于整齐划一,不利于过渡环节的开展。

制度化的管理,程式化的检查,让许多老师不得不尽力压缩过渡环节,以完成教学任务。

我们应当适当增加时间安排的弹性,这样才能让过渡环节有机融入一日生活中。

三、过渡环节,契机无限
(一)个别沟通,及时进行情绪疏导
由于早间入园,孩子不是集中入园,这为我们与孩子的个别相处创造了足够的条件。

这个时间段,我们可以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沟通。

通过与个别孩子的交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洞悉孩子的心理状况。

针对孩子的一些情绪问题,也可以及时进行疏导。

幼教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