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袁雪娇(北京城市学院经济管理学部 )摘要:外贸依存度是判断一国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该国或地区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与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从概念本身出发, 通过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方面对有关我国外贸依存度较高原因进行综述。
入世十年,外贸依存度呈现蹿升的趋势,仅这十年,中国平均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 53.6%,比入世前翻了近一番。
可见,入世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对我国贸易乃至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前言对外依存度是各国广泛采用的一个衡量一国经济对国外依赖程度的指标,是用一国进出口总额除以该国的GDP。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快速提高的现状,引起了国内外很多专家的重视。
对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如此之高的状况,有的专家认为这一状况是不真实的,其主要由中国GDP构成因素及其汇率方面的因素影响。
在对外贸易刺激和推动下中国经济GDP以近10%的增长率傲视全球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中国外贸依存度水平是否过高的关注和讨论如有人认为中国现阶段的外贸依存度过高担心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健康发展,有人则认为目前中国外贸依存度水平并不高尚未触及安全线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理性看待入世以来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将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取向乃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二、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建立的背景(一)新西兰温室气体排放概况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是个岛屿国家,面积26.8万平方公里,人口四百多万,属于发达国家之一。
目前,新西兰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全球总排量的0.2-0.3%,1990年,新西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59,797.2千吨二氧化碳当量(carbon dioxide equivalence,简写CO2-e),2010年,增加到71,657.2千吨CO2-e,增长了19.8%。
1990——2010年间,平均每年增长0.9%。
其中二氧化碳是新西兰主要排放温室气体,增长最快,达到34%。
新西兰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源是农业和能源部门,具体如表1所示,2010年数据显示,该国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源是农业,为33,748.4千吨CO2-e,占总排放量的47.1%,远高于其它发达国家12%的平均水平。
另一主要来源是新西兰的能源部门,为31,107.8千吨CO2-e,占总排放量43.4%。
表1 新西兰1990——2010年总温室气体排放部门资料来源:New Zealand’s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1990–2010,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第10页。
由于新西兰经济以农业为主,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为了维持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依赖大量的交通运输和能源的支撑,故人均能源消耗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人均CO2年排放量2008年达7.8吨/人,是西欧国家平均水平的2倍,中国的1.5倍(2008年为4.91吨)。
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持续上升对新西兰的影响越来越大。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第四次全球气候评估报告中指出,1950以来,澳大利亚−新西兰地区气温已上升了0.3−0.7摄氏度,该地区气候变暖导致周围海平面上升约70毫米,季节性积雪减少、冰川出现萎缩。
气候的变化使得新西兰西部雨季泛滥,而东北部少雨,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
近几年来,新西兰大部地区遭遇严重干旱,导致农牧业产量及产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
农业是新西兰经济的基础,其农牧产品出口量占其出口总量的50%,鹿茸、羊肉、奶制品和粗羊毛的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鹿茸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
而农牧业是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产业,尽早采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实施节能减排,对于新西兰而言刻不容缓。
(二)新西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为了能有一个低碳的未来,新西兰政府一直致力于制定一个长期减排的气候变化政策。
并不断提出更高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目前新西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短期是1997《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的要求,即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而新西兰承诺的国际减排义务是2010年的碳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
2009年8月,面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2013-2020年),新西兰政府宣布了2020年的中期减排目标,进一步承诺到2020年将本国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10-20%。
2011年3月,新西兰政府又提出温室气体2050长期减排目标,即温室气体排放量从1990年到2050年水平减少50%的目标。
新西兰政府也意识到要实现这些减排目标,压力很大,曾采取了碳税、奖励、补贴、直接的监管等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为了以最低成本实现减排目标,2001年新西兰通过《2002 年应对气候变化法》,2008 年9 月该法案修订后,将新西兰排放贸易体系(NZ ETS)纳入,作为新西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
二、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发展现状(一)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法律基础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新西兰加强了立法工作。
2001年11月新西兰通过《2002 年应对气候变化法》(the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Act 2002 ,缩写CCRA),并在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期间,就碳排放权交易、碳税、奖励、补贴、直接的监管措施等五种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广泛征询意见,最后确定建立NZ ETS作为低成本实现新西兰减排的首选方法。
2008 年9 月15 日,新西兰对该法案进行修订,主要修订内容是明确NZ ETS是新西兰以低成本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给所有经济部门限定了CO2排放限额,超额排放需购买额外指标。
并确定了加入的行业部门和时间表、温室气体类型、排放单位的配额分配、碳价格等内容,同时制定措施以降低NZ ETS对企业、家庭、就业的影响。
2011 年5 月17 日,新西兰针对减排2050年目标,对该法案再次进行修订,针对有关的机构和人员做出了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NZ ETS。
2012年8月23日,在欧洲债务危机恶化、全球碳交易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新西兰再一次提出修订草案。
此次修订的主要目的是在新西兰经济持续复苏基础上,确保NZ ETS的推行不会使国内企业、家庭面临额外经济成本的增加,同时进一步提高NZ ETS系统的运作效率,确保NZ ETS在新西兰减排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基本框架1、各部门减排时间表和过渡期根据新西兰立法,NZ ETS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2008年1月1日,林业部门成为首批进入碳交易体系的产业部门,2010 年7 月1 日,NZ ETS 扩展到液化化石燃料、固定能源和工业加工部门,2013年1 月1 日,废弃物排放和合成气体行业于进入NZ ETS,农业部门原定2013年加入,2012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推迟到2015年。
最终到2015 年,NZ ETS将覆盖新西兰的所有行业及由《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全部六种温室气体。
因担心NZ ETS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新西兰经济受损,NZ ETS立法规定,2010年7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是NZ ETS过渡时期,有两个重要的过渡措施:一是免费发放较大比例排放许可配额,其他部分通过NZ ETS以25新西兰元(约等于127元人民币)的固定价格购买一单位新西兰排放单位(New Zealand Units,NZUs);二是液化化石燃料、固定能源和工业加工部门的企业,只需要履行50%的减排责任义务(One-for-two surrender obligation),每排放两吨CO2-e温室气体上缴一个NZUs配额,相当于12.5新元/ t CO2-e。
2、碳交易单位种类NZ ETS不仅创建了NZUs作为国内的排放单位,用于国内各企业之间减排量的交易。
而且规范了《京都议定书》下确定的国际排放单位在新西兰的交易规则,国内企业可以通过京都市场进行海外交易,使用国际碳信用额度。
如《京都议定书》中基于配额交易下的分配数量单位(AAU s)、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核证减排量(CERs)和联合履行(JI)项目减排单位(ERUs)及长期土地补偿的清除单位(RMUs),以实现最低的成本减排温室气体。
不过新西兰碳交易的价格主要还是取决于国内NZUs的需求和供给。
2012年8月,新西兰政府发布《NZ ETS 2011 – Facts and figures》报告,列出了新西兰过渡期碳交易单位类型、交易量和所占比例,具体见表2,由于液化化石燃料、固定能源和工业加工部门是2010 年7 月1 日进入该体系,所以2010年的数据是7月1日-到12月31日。
由表3数据可以看到,2010年新西兰碳交易市场以NZUs为主,国际碳信用额度所占比例低,但2011年,情况发生变化。
具体而言,2010年至2011年,新西兰林业部门排放单位(NZUs)由531.9万CO2-e降为210.5万CO2-e,占总量的比例由64%下降为12.88%,其他部门排放单位由255.6万CO2-e降为229.3万CO2-e,占总量的比例由30.8%下降为10.0%,而核证减排量(CERs) 由13.3万CO2-e猛升为415.0万CO2-e,占总量的比例由1.6%升为25.4%,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2010年NZUs的价格一直低于CERs的价格。
而2011年7-8月间,CERs的价格跌破了NZUs的价格,导致新西兰碳交易市场上CERs的交易数量持续上升。
表3 2010-2011年新西兰ETS中碳交易单位类型、交易量及所占比例注:2010年指的是从7月1日-到12月31日,2011年指的是从1月1日到12月31日资料来源:NZ ETS 2011 – Facts and figures,2012年8月3、碳排放配额和碳交易价格由于碳排放权是法律创设出来的权利,因此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对整个ETS 的运行至关重要。
它一般分为无偿(免费)分配和有偿(拍卖)分配两种。
欧盟碳交易体系初始阶段是以无偿分配为主。
NZ ETS则是按照政府免费发放排放许可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方式。
为了新西兰企业不因NZ ETS竞争力受损,NZ ETS允许本国企业只对其二氧化碳排量放的一半承担减排义务,并借鉴欧盟的经验,在过渡期对一些企业免费发放排放许可配额。
以2005年排放合格的企业排放水平为基准,对碳排放中、高密集型企业按照基准的60%或90%进行免费发放。
出口企业是按排放基准的90%进行免费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