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化道肿瘤的内镜诊治进展PPT课件

消化道肿瘤的内镜诊治进展PPT课件

腺管开口类型; ⅢL型:包括比普通型大的管状或圆形的腺管开口,这是隆
起型腺瘤的基本类型; Ⅳ型:指象沟回、枝杈或脑回样的腺管开口,更象早期癌; Ⅴ型:该型腺管开口不典型或无结构的表面,这是粘膜下癌
及进展癌的基本类型。
23
根据大量对比研究,有学者发现小凹结构 可反映组织学的特点及性质,最为著名的 是Kudo分型,即Ⅰ型、Ⅱ型为非肿瘤的小 凹结构,ⅢL、Ⅳ型见于凸起性腺瘤,Ⅲs型 为凹陷性腺瘤的特征,Ⅴ型为高度不典型 增生或浸润性腺癌的表现。
3
消化内镜是近几十年来消化领域最大、最重要 的发展,是消化系疾病的最好的诊断和治疗手 段之一,90年内镜技术发展进入电子时代,内 镜下观察病变更清晰。
联合色素内镜、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等先进手 段,可明显提高消化道早癌的诊断率;
采用粘膜大块切除、激光烧灼、氩气凝固等多 种内镜下治疗方法对肿瘤进行治疗,可以大大 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医疗费用。
19
放大电子内镜
具有高像素和高分辨率 特点。
可使肉眼直观所见到的 黏膜组织被不同程度放 大。
有利于观察黏膜组织及 病变部位微细结构变化。
有利于发现早癌以及对 良恶性病变进行较准确 鉴别。
Gastric pits appeared as round spot 点状腺口
20
Olympus GIF-Q240Z放大 电子内镜配备20寸显示 器时可使上消化道黏膜 组织被放大115倍;
卢戈氏碘液, 正常黏膜为棕色、病灶不 着色。
美蓝,正常黏膜不着色,病灶为水蓝色。
17
卢戈氏碘液染色机制是正常的鳞状上皮 细胞内含有大量的糖原来, 遇碘后呈棕色, 而异常的鳞状上皮细胞内由于糖原含量 的减少或消失, 遇碘后浅染或不染, 称为 黏膜不染色区.
18
色素内镜优点
方便、安全、费用低廉,却能很好地发 现、鉴别微小病灶,弥补普通内镜检查 的不足。
8
超声内镜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
判断浸润深度
正确TNM分期
经EUS作细针针吸活 检 (FNA),可取得病理 学依据。
肿瘤随访、判断预后
是诊断消化道早 期肿瘤及进展期 肿瘤TNM分期的
最佳方法。
9正常Biblioteka 肠道粘膜超声下分层10粘膜正常结构消失,低回声肿块侵及肌层
低回声肿块侵及肌层,伴有淋巴结肿大
Olympus CF-240Z 配备 20 寸显示器时可使结肠 黏膜组织被放大120倍
Gastric pits appeared as short rod 短线状腺口
21
放大内镜主要根据粘 膜颜色、小凹小突的 形态及血管密度、大 小、分布与形状的改
变等进行判断。
观察指标
病变粘膜腺管开口 (pit pattern)
粘膜增厚,低回声及混合回声, 未浸润至粘膜肌层,淋巴结肿大
食管癌EUS表现
11
不规则低回声肿块局限于粘膜下层
低回声肿块突破固有肌层
胃癌EUS表现
12
局限于粘膜下层低回声肿块
侵及固有层低回声肿块
直肠癌EUS表现
侵及固有层低回声肿块伴淋巴结肿大
13
二、色素内镜、放大内镜
14
目前常规电子内镜检查对于一些微小病变,较 难察觉,从而造成漏诊、误诊。近年来,内镜 下染色结合放大内镜大大提高了微小肿瘤性病 变的识别。研究表明,放大内镜的倍数介于肉 眼和显微镜之间、与实体显微镜所见相当,可 清晰显示胃肠粘膜的腺管开口形态、分布等变 化,可起到光学活检的作用。可比较准确地反 映病变的组织病理学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区分 炎症性、增生性、腺瘤性和癌性病变,提高癌 前期病变的检出率。
15
色素内镜
通过内镜钳道把色素 (如:复方碘液、亚甲 兰、美蓝等)注入胃肠 道,再行内镜检查称色 素内镜检查。
根据胃肠道正常黏膜与 病灶着色的不同,观察 腺体形态、病灶特点, 进行靶向活检,提高疾 病的诊断率,尤其是胃 肠道早期肿瘤的诊断率。
16
内镜下色素染色
亚甲兰,肠化黏膜着色,鳞状上皮、胃 黏膜不着色。
消化道内镜诊治进展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消化道肿瘤在我国为发病率最高的恶性 肿瘤,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是我国肿 瘤防治研究领域的重点。
提高消化道肿瘤疗效的关键在于肿瘤的 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治疗。
4
消化道肿瘤的内镜诊断进展
5
一、超声内镜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
6
EUS是一种经内镜导 入超声探头,对消化 道管壁及邻近脏器病 变进行检测的一种全 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Olympus ETI-240超声内镜系统
7
该方法结合了内镜及超声双重功能,既可观察 消化道粘膜表面的病变形态,又可直接或从相 邻脏器对病变进行超声扫描,避免了腹壁脂肪 的衰减、胃肠道气体及骨骼的干扰等体外超声 的物理学限制,从而获得更为清晰的病变浸润 深度及邻近组织结构的断层影像,分辩率也更 高。
上皮下毛细血管网
上皮细胞层
Gastric pits appeared as branched 分枝状腺口
22
大肠腺管开口分型
根据日本学者工藤的分类,通常将大肠腺管开口形态 分为五型:
Ⅰ型:包括正常圆形腺管开口 Ⅱ型:包括相对大的呈星形或洋葱形的腺管开口,为增生病
变的基本类型; Ⅲs型:包括管状或圆形,比普通型小,这是凹陷型癌的基本
共聚焦激光内镜的诞生标志着内镜检查的一个 新的时代的到来,预示着内镜检查将从宏观走 向微观,从表层走向深层,从影像走向机能.
27
优点
可以在内镜检查的同时观察黏膜层腺体、 细胞结构以及微循环的变化.
24
放大内镜目前存在的问题
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 放大倍数限制和清晰度易受影响 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
25
共聚焦激光内镜 Confocal laser endoscopy
26
共聚焦内镜是一种新型的内镜检查技术,可在 内镜下将消化道黏膜放大1000倍,清晰显示消 化道组织及细胞结构,不仅可以发现肠上皮化 生、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等病理改变,还 可以观察活体的幽门螺旋杆菌。这一技术对巴 雷特食管、萎缩性胃炎、结肠腺瘤等癌前疾病 和早期肿瘤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是内镜技术 发展的一次革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