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防城港市2021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广西防城港市2021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广西防城港市2021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20·河西模拟)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材、质、色在世界建筑史上()。

绘制于这些古建筑之上的彩画是建筑物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物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标识。

中国古建筑彩画分为官式彩画与地方彩画,它们各具特色,既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体现,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区建筑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修缮保护仍沿用传统的人修复方式,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通过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失,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古建筑彩画遗存的科学保护与传承已()。

近年来,专家们把数字技术应用于文物的数字存档,这既可对文物进行虚拟修复,又可对文物进行虚拟展示。

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工程、各大博物馆开发的数字博物馆正是成功应用的()。

运用数字技术完整记录,整理、修复、存储古建筑彩画遗存信息,△ ,搭建新的学习平台。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 独树一帜多样性刻不容缓案例B . 自成一家普遍性事不宜迟案例C . 自成一家多样性刻不容缓个例D . 独树一帜普遍性事不宜迟个例(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既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又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还能为建筑彩画的永久保存和科学修缮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B . 既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又能为古建筑彩画的永久保存和科学修缮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还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C . 既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又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还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D . 既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又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还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司马迁创作的,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 狄更斯是19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有“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主线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史。

C .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

他编辑整理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 . 巴金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8高一上·黔南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坚持“四分法”,即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

与诗歌和小说比较,散文这一文体颇似平淡之水,没有酸、甜、苦、辣、咸五味,却几近于道,而真正的“道”包含在无色之色、无声之声和无味之味中。

同理,我们在散文理论的建构中,也应避开各种干扰,去体悟其中的“道”。

②散文是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

如果说,小说是民族历史的再现,诗歌是民族精神的写照,散文则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从先秦散文到“唐宋八大家”、晚明小品、“五四”白话散文,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热”,散文创作成绩辉煌,不容忽视。

古人有言:“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这意味着散文这种文体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

③散文还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

当今的港台散文、东南亚和欧美华语散文蓬勃发展,都得益于中国传统散文的滋养。

如果回溯文学和文化历史,就可以发现散文是“文体之母”,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是由散文呈现的,“散文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的基本载体”。

④诗歌、小说分别是意象和故事的审美,而散文主要是感觉的审美。

诗歌的沉思给予人们更为梦想的生活感觉,小说的虚构给予人们更为想象的生活感觉,而散文的亲和给予人们更为实际的生活感觉。

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倾向于简单易懂,而散文将生活的简单转化为文学的简洁,更直接流畅地进入生活世界,以更贴近身边的方式表达生活感觉。

⑤新时期以来,散文创作热闹异常,却不乏平庸狭隘之作,这是因为散文作者缺乏高雅精致、大气开阔的诗性情趣追求。

中国古代散文辉煌,是因为其中常有恢宏之气与壮阔情怀,有为国家、历史、思想、天地而写的情趣,所以有像先秦散文那样汪洋恣肆的气魄,而现在的散文常偏于个人生活一隅,为个人玩味和自我情致而写。

⑥但这并不意味着写“高大上”题材就是好散文。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人们对文学审美的实际需求,已不再是单一性的“载道”或“言志”,更趋于精神生活的趣味提升。

现在的读者之所以喜欢散文,就是因为它没有什么历史负载,更没有什么“救亡图存”的宏大志向,它将人们带入到一种恬静而安详的审美世界,去感悟历史、咀嚼人生,以及品味生活,更能够体现出文学审美的基本宗旨:娱乐与享受。

⑦但散文创作不可止步于简单的“娱乐与享受”。

要写好散文,作者需要具备卓异的审美素养、从容有致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具备有襟怀、有情怀、有高品质和高品位的情思理趣。

⑧散文的后面站着一个人,一个成熟、健旺的人,他在思想、在行动,并通过一种朴素的话语来见证这个思想着、行动着的人,这便是散文写作之所以感人的真实原因。

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散文读者,与这个“人”顺畅地交流,则须放弃分析和阐释,更多地去阅读、感受、体悟。

只有会读散文了,才能了悟、阐释散文的精微和妙处。

(选自王国平、吴春燕《散文如水何以悟“道”》,有删改)(1)联系全文,下列关于散文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散文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成为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

B . 散文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的基本载体,也滋养着华语散文的发展。

C . 散文将生活的简单转化为文学的简洁,以更贴近身边的方式表达生活的感觉。

因此,写了散文就能感到生活简单。

D . 散文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文学审美的实际需求,而这种需求又与时代前进的步伐相联系。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①段遵照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划分,将散文与其他各种文体一一进行比较,从而引出散文文体平淡而几近于道的基本特征。

B . ②至④段紧承上文,分别从精神载体,文化传承、传播纽带,审美角度等不同角度,论述了散文文体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主要特征。

C . ⑤⑥段首先对新时期散文创作实践进行评价,然后指出现在读者之所以喜欢散文,在于其更能够体现出文学审美的意趣。

D . ⑦段分别从创作与阅读的角度进行阐述,指出新时期散文繁荣的原因,在于既拥有优秀的散文作者,也拥有真正的散文读者。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散文这种文体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读者读散文的时候就能够读出民族情感里的酸、甜、苦、辣、咸。

B . 从文学和文化历史来看,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都是散文,所以传统四大文体中的散文是“文体之母”。

C . 散文既可以“宏大”,有恢宏之气与壮阔情怀;也可以“简单”,将人们带入恬静而安详的审美世界。

D . 创作散文至少需要具备思想能力和表达能力,而阅读散文则需要放弃分析和阐释,多些感受与体悟。

3. (12分) (2019高三上·浦东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先秦诸子由于社会影响巨大,历史贡献卓著,因此对中国文脉的形成有特殊贡献。

我把先秦诸子的文学品相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庄子、孟子;第二等级:老子、孔子;第三等级:韩非子、墨子。

在这三个等级中,处于第一等级的庄子和孟子已经是文学家,而庄子则是一位大文学家。

②把老子和孔子放在第二等级,实在有点委屈这两位精神巨匠了。

我想他们本人都无心于自身的文学建树,但是,虽无心却有大建树。

这便是天才,这便是伟大。

在文脉上,老子和孔子谁应领先?这个排列有点难。

相比之下,孔子的声音,是恂恂教言,浑厚恳切,有人间炊烟气,令听者感动,令读者萦怀;相比之下,老子的声音,是铿锵断语,刀切斧劈,又如上天颁下律令,使听者惊悚,使读者铭记。

孔子开创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承载厚重责任、端庄思维的文体。

孔子的厚重和端庄并不堵眼堵心,而是仍然保持着一个健康君子的斯文潇洒。

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千年正统,因此他的文风也就成了永久的楷模。

他的文风给予中国历史的,是一种朴实的正气,这就直接成了中国文脉的一种基调。

中国文脉,蜿蜒曲折,支流繁多,但是那种朴实的正气却颠扑不灭。

因此,孔子于文,功劳赫赫。

本来,孔子有太多的理由在文学上站在老子面前,谁知老子另辟奇境,别创独例。

以极少之语,蕴极深之义,使每个汉字重似千钧,不容外借。

在老子面前,语言已成为无可辩驳的天道,甚至无须任何解释、过渡、调和、沟通。

这让中国语文,进入了一个几乎空前绝后的圣哲高台。

我听不止一位西方哲学家说:“________从语言方式,老子________是最高哲学。

孔子不如老子果断,因此在外人看来,更像一个教育家、社会评论家。

”外国人即使不懂中文,也能从译文感知“最高哲学”的所在。

有一段时间,德国人曾骄傲地说:“全世界的哲学都是用德文写的。

”这当然是故意的自我夸耀,但平心而论,回顾以前几百年,德国人也确实有说这种“大话”的底气。

然而,当他们读到老子就开始不说这种话了。

据统计,现在几乎每个德国家庭都有一本老子的书,其普及度远远超过老子的祖国。

③说完第二等级,我顺便说一下第三等级。

韩非子和墨子,都不在乎文学,有时甚至明确排斥。

但是,他们的论述也具有了文学素质,主要是那些干净而雄辩的逻辑所造成的简洁明快,让人产生了一种阅读上的愉悦。

当然,他们两人实干家的形象,也会帮助我们产生文字之外的动人想象。

④更重要的是要让出时间来看看第一等级,庄子和孟子。

孟子是孔子的继承者,比孔子晚了一百八十年。

在人生格调上,他与孔子很不一样,显得有点骄傲自恃,甚至盛气凌人。

这在人际关系上好像是缺点,但在文学上就不一样了。

他的文辞,大气磅礴,浪卷潮涌,畅然无遮,情感浓烈,具有难以阻挡的感染力。

他让中国语文,摆脱了左顾右盼的过度礼让,连接成一种马奔车驰的畅朗通道。

文脉到他,气血健旺,精神抖擞,注入了一种“大丈夫”的生命格调。

⑤但是,与他同一时期,一个几乎与他同年的庄子出现了。

庄子从社会底层审察万物,把什么都看穿了,既看穿了礼法制度,也看穿了试图改革的宏谋远虑,因此对孟子这样的浩荡语气也投之以怀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