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管理学(8.1.4)--行政决策

行政管理学(8.1.4)--行政决策

第8章 行政决策与行政执行第1节 行政决策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行政决策通常都是(A )。

A.满意决策 B.最优决策 C.常规决策 D.战略决策2.有关具体方法和步骤的技术性问题的决策是( C )。

A.战略决策 B.战役决策 C.战术决策 D.常规决策3.在行政决策子系统中具有权威性和主导性特点的是(A)。

A.决断子系统 B.信息子系统 C.参谋子系统 D.监控于系统4.决策的监控子系统下最有力的监控力量是( C )。

A.新闻舆论 B.人大 C.人民群众 D.社会团体5.行政决策目标确立的方法中又被称为“多属性效用理论”的是( C )。

A.综合指标法 B.目标排序法 C.综合评分法 D.逐步淘汰法6.行政决策的中心环节是( D )。

A.目标确立 B.方案设计 C.后果预测 D.方案抉择7.在行政决策方式中,具备能使投票人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一明显优点的是( A )A.全体一致规则 B.多数规则 C.过半数规则 D.民主集中制8.行政决策目标的特征不包括( D )。

A.层次性 B.政治性 C.多样性 D.从属性9.方案抉择的主要环节不包括( D )。

A.方案设计 B.确定标准 C.可行性分析 D.合法化10.后果预测的主要方法不包括( D )。

A.德尔斐法 B.头脑风暴法 C.时间序列法 D.趋势外推法11.( A )是联系整个行政过程的核心A.行政决策 B.行政管理 C.行政执行 D。

行政监督二、概念题1、决策决策是人类社会所持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现代管理学意义上的“决策”一词及其理论的形成,是在20世纪中叶发朝于美国,由“Decision—Making”一词翻译来的。

决策有私人决策和公共决策(行政决策)两种基本类型。

2、行政决策行政决策(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是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它是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部门在处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做出的决定。

公共组织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或正在发生的问题做出决策,并转化成相关的公共项目,通过调动各种组织机构,调配备种社会资源,运用各种功能手段,达到问题的解决、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行政决策具有内容的广泛性、既定行政决策的权威性等特点。

3、行政监控指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公民及国家行政组织自身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行政执行过程及行为是否遵从法律规章进行监督;对行政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控制,以保证法律规章的正确执行和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的行为。

4、战役决策是指为战略决策所制约并为之服务的局部性或阶段性决策,是战略决策的延续和指令化。

5、审批制度指上级机关及领导或专门审批机构(如财政部门、公安部门等)对下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行活动事先进行的查验制度。

上级机关反领导或专门审批机构对执行活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要件,是否符合法定程序,采取法定手段以及对活动的组织、人员、财物的安排是否合理、执行能否以最有效率并符合节约的要求进行等进行进一步的审核,以确保工作合法、合理地开展。

6、确定型决策指面临确定的条件和环境,各种不同方案的结果也是确定的,因而时按要求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决策。

7、风险型决策指在面临不可控状态的同时,在所拟定的各种方案中,不同方案在不可控出素的作用下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但各种方案后果的概率可以预测,L A J而决策后果就带有一定的风险。

8、不确定型决策指从不同角度考虑,做出不同的选择,而很难断定哪种选择是最好的决策。

这类决策有以下特点:目标因人而异;有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要决策的问题有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两种以上变化不定的客观条件。

9、质询、询问制度一般指人大、政协对政府的工作提出疑问并要求相应政府机关做出答复的制度,是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政府等国家机关的一种方式。

质询是最正式的监控制度它须在人大开会期间以代表联名的方式向政府机关正式提出质问,被质询机关做出的答复具有法律约束力,该机关必须对其答复负有法律上的责任。

询问则是较一般的质问,它不具有强制性,答复的方式一般也不一定要求正式的书面答复。

10、行政决策系统行政决策系统是由参与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组成的一种组织体系。

从政府组织体制上说,决策系统可从纵向、横向划分为若干分系统。

纵向上可分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权机关的决策分系统,横向上任何一级政权机关可大致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决策分系统、政党决策分系统和政府(狭义)决策分系统。

11、行政决策信息子系统信息子系统是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职人员、设备及有关工作程序组成的系统它专门信息或资料。

信息子系统在行政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的职能或作用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

12、行政决策参谋子系统参谋子系统是由掌握各门类知识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它是决断子系统的辅助机构。

参谋子系统集中了参谋咨询人员的集体智慧,它运用现代化决策技术和方法,为决断子系统提供决策方案和其他的咨询服务,保证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参谋子系统的组织形式包括:官方的、半官方的、民间的、跨国的等四种。

具有集体性、科学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点。

13、行政决策监控子系统监控子系统是指决断子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行政决策行为以及对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依法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行政决策监控是一种政治行为,监控主体必须在法律赋予的权力范围内施行。

实行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监控机构的组织形式有所不同。

14、行政决策体制行政决策体制是指行政决策的机构和人员等要素所形成的组织体系。

行政决策体制依托于行政决策组织。

15、独裁制指通过传统继承或政变等方式产生的权威人物享有最高决策权的行政决策体制。

包括:宗教领袖型、君主亲政型、军人独裁型等类型。

16、君主亲政型决策体制指君主既当朝又亲政,这种类型的决策体制是传统君主专制在当代的延续,在这种决策体制下:君主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君主属下的大臣会议相当于内阁,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力。

君主通过对大臣的选择权和监督权而成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

17、绩效预算又称成效预算、业绩预算,是国家预算的一种形式。

是以项目的绩效为目的。

以成本为基础面编制和管理的预算。

绩效预算的具体做法,按政府各部门职能及施政计划,根据成本效益分析原理,通过分析以往政府财政成个效益,决定政府现在和未来的活动。

18、议会制决策体制首先由公民选出自己认为能代表自己表达意愿的代表或议员,然后由代表或议员来代表公民直接或参与做出行政决策,维护自己的利益。

议会制决策模式在当代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议会——总统制、议会——内阁制、议会——委员会制。

19、议会——总统制在这一体制下,国会和总统部分别由选民选举产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事务决断权,政府成员不得兼任国会议员。

国会通过的决策方案要经总统签署方能生效,总统对国会的决策方案有否决权。

国会有权弹劾总统,但总统无权解散同会。

总统在外交和军事方面的某些决策要受国会制约20、议会——内阁制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中心,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国家行政权属内阁,国家元首是“虚位”。

内阁所作的重大决策,必须取得议会客数支持。

内阁首脑为议会客数党领袖,内阁通常由议会客数党组成。

议会可对内阁提出不信任案,内阁也可提请元首解散议会,由经重新大选产生的议会来决定内阁的去留。

21、议会—委员会制议会至上,不仅具有立法权,而且掌握行政权。

由议会产生的委员会主持日常行政车务,但委员会只是议会的一个执行机关,委员会成员可以为议会的最后决策提供咨询。

委员会不能解散议会、议会也不能解散委员会。

委员会所作山的决策,须经委员会集体讨论通过,委员会主席或副主席的权限与其他委员平等。

22、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属于民主集中制决策体制的一种,它既同在“三权分立”基础上的西方议会制订本质的差别,也不完全等同干苏俄十月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苏维埃制,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决策体制秀干部别国家机关去工作。

23、行政效能指行政组织实现预期目的的适应性相能力,是对行政组织功能的评价能的高低取决于组织结构、领导才能、决策质量、人员素质、技术装备等同素。

24、行政决策问题行政决策问题是被行政主体所认知并有必要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

25、程序化决策也称例行决策、常规决策、重复性决策遵循的问题,可按程序化步骤行字的决策。

26、行政决策的类比分析法是对行政决策问题进行界定的一种主要力法,就是建立若干类比的标准模型,对已经出现的问题的成因、特征与类别等因素进行比较,以发现此问题与他问题的相似性、相关性、差异性,并以类比的结果作为基础,对问题的性质和类型进行确认。

27、行政决策的假设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是对行政决策问题进行界定的一种主要方法。

就是通过对决策问题相关因素尤其是相互冲突的因素的设定,然后进行创造性的综合,以期对问题有一个比较伞面的认识。

其具体操作包括设定问题的利害关系人,提出相应的依据,对每假设都进行比较评估,最后在综合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可接受的假设和方案。

三、简答题1、参谋子系统在行政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的职能或作用①协助决断于系统界定政策问题,确立政策目标。

②为决断子系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途径和方法。

③对公共政策的实施进行跟踪反馈分析。

2、 决断子系统在行政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的作用①界定政策问题。

②确立政策目标。

③设计政策方案。

④选择政策方案。

3、行政决策构成要素包括那些内容①组织人员:任何决策组织都以人为核心,组织首先是人际关系的体现。

②物质因素:决策组织赖以存在所需的场地、房屋、办公设备和经费。

③组织目标:组织成员认可为可以追求达到的某种未实现的状态或条件。

④职能范围:组织目标的具体化。

⑤机构设置:决策权力的一系列特定机构的确定,是组织内部分工的结果。

⑥职位设置:一定机构内的职级、职数和职责的确定。

⑦权力与职权:权力是影响他人的能力,通常来自下决策者本身的综合条件;职权则是被组织正式承认的权力,与职位密切相关。

⑧规章制度:以书面文件等形式对组织的构建、运行程序等进行严格规范⑨团体意识:形成组织目标的共同心理基础。

⑩技术和信息:决策组织的技术包括组织决策原则、方式在内的“政治技术”和决策过程中所采用的科学技艺。

4、行政决策目标的特征①层次性。

决策日标是由总目标、子目标、二级了目标等从总到分,从上到下地组成的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总目标、分目标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构成了—个层层节制的目标系统。

②多样性。

行政决策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决策目标的多样性。

从内容上看,有政治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等各领域的目标;从范围和数量看有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和微观目标、单目标和多目标;从期限上看、有长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从程度上看,又有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