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及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及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及第一章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A.19世纪四十年代B. 19世纪五十年代C. 19世纪六十年代D. 19世纪七十年代A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故事说明了()A.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B.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D.一切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B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C. 工人起义D.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B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C5、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 )A.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B.只见区别不见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C.变化发展的观点D.普通联系的观点A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上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A7、“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A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客观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发挥B.集体主义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A9、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B10、“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是( )A.神秘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11、下列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是()A.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将欲取之,必先予之C1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意识具有:()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B13、“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B14、“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A1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朴素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B.辩证的唯心主义和历史的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唯心主义C16、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B.规律的平等性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D.规律的能动作用A17、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论蕴含的哲理是:()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B18、“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C19、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C.结构性 D.可分性A20、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D21、运动是物质的( )A.发展过程 B.活动方式C.转化形式 D.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D2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D2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B24、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B25、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A.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 B.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的C.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矛盾的次要方面决定的C2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C27、《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表明(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量变高于质变C.质变优于量变 D.质变和量变互相渗透A28、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是:()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 B.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B29、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通过:()A.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客观实在性B.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C.社会实践D.必要地物质手段和条件C30、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C3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32、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之时,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A33、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是A.凡是经典著作中阐述的思想我们都必须坚持B.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C.应当用儒家思想取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D.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D二、多选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BCD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BCD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ABC4、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AB5、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ABC6、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CD7、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下列两个方面()A、思维和存在能否为人们所认识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C、人们的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D8、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客观规律的关系有()A、人能认识客观规律B、人能消灭客观规律C、人能创造客观规律D、人能利用客观规律AD9、“拔苗助长"的事例是()A、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B、违反客观规律的表现C、急躁冒进的表现D、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C10、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复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ABD11、从起源上说,意识是()A、感性认识的产物B、理性认识的产物C、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社会性劳动的产物CD12、下列成语和常用语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按图索骥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AC13、下列活动属于人所独具的意识活动的有()A、三思而后行B、饥不择食C、眉头一皱计上心头D、趋利避害的本能AC14、下列说法中,表示时间一维性的有()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B、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ABCD1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运动是物质的必然结果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内容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D16、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A、事物没有任何变化B、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C、事物的空间位置未变D、一事物还未能转化为他事物BCD17、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A、担当者B、形式C、主体D、基本属性AC18、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A、主观形式B、根本属性C、主体D、存在方式B D19、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A、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B、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C、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D、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ABC20、从意识产生的生理机制和本质看,()A、意识是人脑的反射活动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人脑是意识的来源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ABD21、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ACD2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含义的有()A、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C、运动是物质位置的移动D、运动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BD23、意识的本质是()A、人脑的机能B、人脑的生理过程C、“绝对观念”的产物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AD2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ABC25、“先有计划,后做工作;先有图纸,后造房子",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B、物质存在形态的多样性C、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D、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CD26、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A、坚持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B、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C、是同唯心主义、二元论的根本区别D、是对旧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扬弃ABCD27、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C、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ABCD28、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ABD2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A、反映客观世界B、创造物质世界C、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D、创造理论体系ACD30、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静止是指()A、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B、绝对不动C、排斥运动D、事物处于量变状态AD31、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A、道生万物B、理在气先C、上帝创造了世界D、物质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ABCD3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画饼不能充饥BC3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