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锥曲线焦点弦问题

圆锥曲线焦点弦问题

圆锥曲线焦点弦问题题型一:已知倾斜角为θ的直线过圆锥曲线12222=+by a x 的焦点F ,且与圆锥曲线交于BA ,两点,1.若),(或FB AF FB AF λλ==,求离心率2.求弦AB 的长3.求ABO ∆面积的取值范围经典解法:如图,在中,21F AF ∆由余弦定理:θcos 22112212122F F AF F F AF AF -+=由a AF AF 221=+得θcos 21c a b AF -=同理,在中,21F BF ∆θcos 21c a b BF +=1. 若),(或FB AF FB AF λλ==,则θλθcos cos 22c a b c a b +=-即11cos +-=λλθe (椭圆,抛物线) 11cos -+=λλθe (双曲线) 2. θθθ22222211cos 2cos cos c a ab c a b c a b BF AF AB -=++-=+=3. 如图,=∆ABO S θsin 2121211AB c y y OF =-=θθ2222cos sin c a acb -题型二1:如图,直线21,l l 均过圆锥曲线12222=+by a x 的焦点F ,与圆锥曲线分别交点B A ,;D C ,, 求四边形ABCD 面积的取值范围θ2222cos 2c a ab AB -=,θπθ22222222sin 22cos 2c a ab c a ab CD -=⎪⎭⎫⎝⎛--=θθ22222222sin 2cos 22121c a ab c a ab CD AB S ABCD--== 题型二2:如图,直线21,l l 均过圆锥曲线12222=+by a x 的焦点1F ,2F ,与圆锥曲线分别交点B A ,;D C ,, 求四边形ABCD 面积的取值范围高考题:1.过抛物线)0(22>=p py x 的焦点F 作倾斜角为300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 、B两点(点A 在y 轴左侧),则=FBAF解:由公式:11cos +-=λλθe 得:11-21+=λλ,解得λ=3,∴=FB AF 312.双曲线12222=-by a x ,AB 过右焦点F 交双曲线与A 、B ,若直线AB 的斜率为3,FB AF 4=则双曲线的离心率e=解:∵由已知tan θ=3∴θ=600, 由公式:11cos +-=λλθe 得:e 11-21+=λλ=141-4+ ∴ e=563.(2010高考全国卷)已知椭圆C :12222=+by a x (a>b>0),离心率23=e ,过右焦点且斜率为k (k>0)的直线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FB AF 3=,则k=( B )A 、1B 、2C 、3D 、2 解:由公式:11cos +-=λλθe 得cos θ=31∴ k=tan θ=2;故选B 。

4.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科题)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过且斜率为的直线交于两点。

若,则的离心率为( )解 这里,所以,又,代入公式得,所以,故选。

5.(08高考江西)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倾斜角为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点在轴左侧),则有____图3解 如图3,由题意知直线与抛物线的地称轴的夹角,当点在轴左侧时,设,又,代入公式得,解得,所以。

6.(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科第16题)已知是椭圆的一个焦点,是短轴的一个端点,线段的延长线交于点,且,则的离心率为___解设直线与焦点所在的轴的夹角为,则,又,代入公式得,所以。

7.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过左焦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交的两支于两点。

若,则___解这里,,因直线与左右两支相交,故应选择公式,代入公式得,所以所以,所以。

8.(2009年高考福建)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倾斜角为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若线段的长为8,则___解由抛物线焦点弦的弦长公式为得,,解得。

11.(2007年重庆卷第16题)过双曲线的右焦点作倾斜角为的直线,交双曲线于两点,则的值为___解易知均在右支上,因为,离心率,点准距,因倾斜角为,所以。

由焦半径公式得,。

12.(由2007年重庆卷第16题改编)过双曲线的右焦点作倾斜角为的直线,交双曲线于两点,则的值为___解 因为,离心率,点准距,因倾斜角为,所以。

注意到分别在双曲线的两支上,由焦半径公式得,。

设F 1、F 2是椭圆12322=+y x 的左、右焦点,弦AB 过F 2,求1ABF △的面积的最大值。

(法一)解:如图,设2(0)xF B ααπ∠=<<,22||||AF m BF n ==,,根据椭圆的定义,1||23AF m =-,1||23BF n =-,又12||2F F =,在ΔAF 2F 1和ΔBF 2F 1中应用余弦定理,得2222(23)44cos (23)44cos m m m n n n αα⎧-=+-⎪⎨-=++⎪⎩, ∴23cos m α=-,23cos n α=+,∴11211||||2()sin 22F ABB A S F F y y m n α∆=⋅-=⋅⋅+ 22()sin 3cos 3cos ααα=+-+243sin 2sin αα=+ 令sin t α=,所以01t <≤,∴21()22t g t t t t==++在(01],上是增函数 ∴当1t =,即2πα=时,max 1()3g t =,故1ABF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433.13. 如图,已知椭圆12322=+y x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21,F F ,过1F 的直线交椭圆于D B ,两点,过2F 的直线交椭圆于C A ,两点,且BD AC ⊥。

求四边形面积的最小值。

F 2F 1AOBxy解 由方程可知,,则。

设直线与轴的夹角为,因为,所以直线与轴的夹角为。

代入弦长公式得, ,。

故四边形的面积为,所以四边形面积的最小值为。

(2010辽宁)设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的左焦点为F ,过点F 的直线与椭圆C 相交于A ,B 两点,直线l 的倾斜角为60o ,2AF FB =. (Ⅰ)求椭圆C 的离心率;(Ⅱ)如果||AB =154,求椭圆C 的方程解 (1)这里,,由定理1的公式得,解得。

(2)将,代入焦点弦的弦长公式得,,解得,即,所以①,又,设,代入①得,所以,所以,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全国卷II)P 、Q 、M 、N 四点都在椭圆2212y x +=上,F 为椭圆在y 轴正半轴上的焦点.已知PF 与FQ 共线,MF 与FN 共线,且0PF MF ⋅=.求四边形PMQN 的面积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解:如图,由条件知MN 和PQ 是椭圆的两条弦,相交于焦点F(0,1),且PQ ⊥MN ,直线PQ 、NM 中至少有一条存在斜率,不妨设PQ 的斜率为K ,又PQ 过点F(0,1),故PQ 的方程为y =kx +1将此式代入椭圆方程得(2+2k )2x +2kx -1=0设P 、Q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x ,1y ),(2x ,2y ),则12x x ==从而222221212228(1)||()()(2)k PQ x x y y k +=-+-=+亦即||PQ =(1)当k ≠0时,MN 的斜率为-1k,同上可推得221(1))||12()k MN k+-=+-故四边形面积22222222114(1)(1)4(2)1||||122(2)(2)52k k k k S PQ MN k k k k++++===++++ 令u =221k k +得4(2)12(1)5252u S u u +==-++ ∵u =221k k+≥2当k =±1时u =2,S=169且S 是以u 为自变量的增函数∴1629S ≤< ②当k =0时,MN 为椭圆长轴,,。

∴S=12|PQ||MN|=2 综合①②知四边形PMQN 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16。

(Ⅱ)C ,D 为M 上的两点,若四边形ACBD 的对角线CD ⊥AB ,求四边形ACBD 的面积最大值. 【解】(Ⅰ)设A (x 1, y 1) ,B (x 2, y 2),P (x 0, y 0)⇒⎩⎪⎨⎪⎧b 2x 21 + a 2y21 = a 2b 2b 2x 22 + a 2y22 = a 2b2 ⇒ y 1 - y 2x 1 - x 2 = - b 2(x 1 + x 2)a 2(y 1 + y 2) ⇒ k AB = - b 2x 0a 2y 0OP 的斜率为 12 ⇒ x 0y 0 = 2,直线x + y- 3 = 0的斜率为-1 ⇒ k AB =-1⇒-1= - 2b2a 2 ⇒ a 2 = 2b 2 ……①由题意知直线x + y- 3 = 0与x 轴的交点F (3,0)是椭圆的右焦点,则才c = 3 ⇒a 2 - b 2 = 3 ……②联立解得①、②解得a 2 = 6,b 2 = 3所以M 的方程为:x 2—6 + y 2—3 = 1(Ⅱ)联立方程组⎩⎪⎨⎪⎧x + y- 3 = 0x 2—6 + y 2—3= 1,解得A (433 , - 33 )、B (0, 3),求得| AB | = 463依题意可设直线CD 的方程为:y = x + mCD 与线段AB 相交⇒ - 533< m < 3联立方程组⎩⎪⎨⎪⎧y =x + m x 2—6 + y 2—3= 1 消去x 得:3x 2 + 4m x +2m 2 - 6 = 0 …… (*)设C (x 3, y 3),D (x 4, y 4),则| CD |2 = 2(x 3 - x 4)2 = 2[(x 3 + x 4)2 - 4x 3x 4]= 169(9 - m 2)四边形ACBD 的面积S = 12 | AB |• | CD | = 869 9-m 2当n = 0时,S 最大,最大值为863 .所以四边形ACBD 的面积最大值为863 .(2010新课标)设1F ,2F 分别是椭圆E :2x +22y b=1(01b <<)的左、右焦点,过1F 的直线l 与E 相交于A 、B 两点,且2AF ,AB ,2BF 成等差数列. (Ⅰ)求AB ;(Ⅱ)若直线l 的斜率为1,求b 的值已知双曲线)0,0(12222>>=-b a by a x 的离心率为2,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等于3,过右焦点2F 的直线l 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1F 为左焦点. (1) 求双曲线的方程;(2) 若AB F 1∆的面积等于62,求直线l 的方程.∴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2(-±=x y已知椭圆C :+=1(a >b >0)的短轴的一个顶点与两个焦点构成正三角形,且该三角形的面积为.(1)求椭圆C 的方程;(2)设F 1,F 2是椭圆C 的左右焦点,若椭圆C 的一个内接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过点F 1和F 2,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大值..解:(1)∵椭圆C :+=1(a >b >0)的短轴的一个顶点与两个焦点构成正三角形,且该三角形的面积为,∴依题意,解得a =2,b =,c =1,∴椭圆C 的方程为:.(2)设过椭圆右焦点F 2的直线l :x =ty +1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 则,整理,得:(3t 2+4)y 2+6ty ﹣9=0,由韦达定理,得:,,∴|y 1﹣y 2|===,∴==,椭圆C 的内接平行四边形面积为S =4S △OAB =,令m =≥1,则S =f (m )==,注意到S =f (m )在[1,+∞)上单调递减,∴S max =f (1)=6,当且仅当m =1,即t =0时等号成立.故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为6.(2016全国1)设圆222150x y x ++-=的圆心为A ,直线l 过点B (1,0)且与x 轴不重合,l 交圆A 于C ,D 两点,过B 作AC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 . (I )证明EA EB +为定值,并写出点E 的轨迹方程;(II )设点E 的轨迹为曲线C 1,直线l 交C 1于M ,N 两点,过B 且与l 垂直的直线与圆A 交于P ,Q 两点,求四边形MPNQ 面积的取值范围. 解:(Ⅰ)因为||||AC AD =,AC EB //,故ADC ACD EBD ∠=∠=∠, 所以||||ED EB =,故||||||||||AD ED EA EB EA =+=+.又圆A 的标准方程为16)1(22=++y x ,从而4||=AD ,所以4||||=+EB EA . 由题设得)0,1(-A ,)0,1(B ,2||=AB ,由椭圆定义可得点E 的轨迹方程为:13422=+y x (0≠y ).(Ⅱ)当l 与x 轴不垂直时,设l 的方程为)0)(1(≠-=k x k y ,),(11y x M ,),(22y x N . 由⎪⎩⎪⎨⎧=+-=134)1(22y x x k y 得01248)34(2222=-+-+k x k x k . 则3482221+=+k k x x ,341242221+-=k k x x . 所以34)1(12||1||22212++=-+=k k x x k MN . 过点)0,1(B 且与l 垂直的直线m :)1(1--=x k y ,A 到m 的距离为122+k ,所以 1344)12(42||22222++=+-=k k k PQ .故四边形MPNQ 的面积 341112||||212++==k PQ MN S . 可得当l 与x 轴不垂直时,四边形MPNQ 面积的取值范围为)38,12[.当l 与x 轴垂直时,其方程为1=x ,3||=MN ,8||=PQ ,四边形MPNQ 的面积为12. 综上,四边形MPNQ 面积的取值范围为)38,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