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第2大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卷2

高考第2大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卷2

文言文阅读专题卷(二)(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8分)【导学号:20332019】戚元鲁墓志铭曾巩戚氏宋人,为宋之世家。

当五代之际,有抗志不仕、以德行化.其乡里、远近学者皆归之者,曰同文,号正素先生,赠尚书兵部侍郎。

有子当太宗、真宗时为名臣,以论事激切至今传之者,曰纶,为枢密直学士,赠太尉。

有子恭谨恂恂、不妄言动、能守其家法、葬宋之北原、余为之志其墓者,曰舜臣,为尚书虞部郎中。

元鲁其子也,名师道,字元鲁。

为人孝友忠信,质厚而气和,好学不倦,能.似其先人者也。

盖自五代至今百有六十余年矣,戚氏传绪浸远,虽其位不大,而行应礼义,世世不绝如此,故余以谓宋之世家也。

元鲁自少有大志,聪明敏达,好论当世事,能通其得失。

其好恶有异于流俗,故一时与之游者,多天下闻人。

皆以谓元鲁之于学行,进而未止,意其且寿,必能成其材,不有见于当世,必有见于后。

孰谓不幸而今死矣!故其死也,无远近亲疏,凡知其为人者,皆为之悲,而至今言者尚为之慨然也。

元鲁初以父任为建州崇安县尉,不至。

以进士中.其科,为亳州永城县主簿,又为楚州山阳县主簿。

嘉祐六年三月二十九日,以疾卒于官,年三十有五。

娶陈氏,内殿承制习之女;再娶王氏,参知政事文宪公尧臣之女;有子一人;皆先元鲁死,而元鲁盖无兄弟。

呜呼!天之报施于斯人如此,何也?元鲁且死时,属其僚赵师陟乞铭于余,师陟以书来告。

余悲元鲁不得就其志,而欲因余文以见于后,故不得辞也。

以熙宁元年某月某甲子,葬元鲁于其父之墓侧,以其配陈氏、王氏。

将葬,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铭曰:行足以象其先人,材足以施于世用,而于元鲁未见所止也。

生既不得就其志,死又无以传其绪,曷以告哀?纳铭于墓。

(选自《曾巩集》卷四十二)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德行化.其乡里化:教化B.能.似其先人者也能:才干C.以进士中.其科中:考取D.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速:催促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D项,速:请求。

]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代时,戚元鲁的曾祖父在乡里享有盛名,德高望重,但是抗逆朝廷,不愿做官。

B.戚元鲁的父亲叫戚舜臣,做过尚书虞部郎中的官职,一生恭敬勤谨,严守家法。

C.戚元鲁在学问品行方面精进不止,可惜三十五岁就英年早逝,否则一定能有建树。

D.戚家是宋代有名望的世家,作者曾巩亲自为戚家不止一个人撰写过墓志铭。

A[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A项,“抗逆朝廷,不愿做官”错,原文的意思是他的先祖有高尚的志气,不愿做官。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其好恶有异于流俗,故一时与之游者,多天下闻人。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元鲁且死时,属其僚赵师陟乞铭于余,师陟以书来告。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他的喜好和厌恶跟世俗的人有所不同,所以当时跟他交游的人,大多是世间有名望的人。

(“好恶”“游”“闻人”各1分,状语后置句1分)(2)元鲁将要去世的时候,嘱咐他的同僚赵师陟向我求写一篇墓志铭,赵师陟用书信来告诉我。

(“且”“属”“乞”各1分,状语后置句1分) 4.戚元鲁在品行和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由文本第一段“为人孝友忠信,质厚而气和,好学不倦”可概括出前三点;由第二段“少有大志,聪明敏达”可概括出最后一点。

【答案】孝友忠信;敦厚和顺;好学不倦;聪明敏达。

(每点1分)【参考译文】戚家人是宋国人,(戚家)是宋国的世家。

在五代的时候,有个心存高尚的志气、不愿做官、用(美好的)道德品行教化他的乡里(的百姓)、能让远近求学的人都归附的人,叫戚同文,号正素先生,(死后)被追封为尚书兵部侍郞。

他有个儿子,在太宗、真宗时是(一位)名臣,因为议论事情时言辞激烈直率被传颂至今,叫戚纶,官至枢密直学士,被追封为太尉。

(戚纶)有个儿子谦恭谨慎、言行合乎规矩、能恪守家法、死后埋葬在宋国的北原、我给撰写墓志铭的人,叫戚舜臣,做尚书虞部郞中。

元鲁就是戚舜臣的儿子,名叫戚师道,字元鲁。

(戚元鲁)为人孝顺友爱、忠诚信义,本质淳厚、脾气随和,喜欢学习不知倦怠,才干类似他的祖先。

从五代到现在一百六十多年了,戚氏家风(积淀深厚),流传久远,虽然他们的官职不高,可是操行符合礼义,世世代代都是这样,没有断绝,所以我说(戚家)是宋国的世家。

戚元鲁从小就有远大志向,聪慧明白敏捷通达,喜欢谈论当今社会时事,能通晓其中的得失。

他的喜好和厌恶跟世俗的人有所不同,所以当时跟他交游的人,大多是世间有名望的人。

大家因此认为戚元鲁的学问品行,精进且未停止,预料他如果长寿,一定能有所成就,(即使)不体现在当代,也一定会体现在后世。

谁能料到他现在非常不幸地去世了呢!所以他去世的时候,无论跟他生前的关系远近亲疏,大凡知晓他的为人的,都替他悲痛,到现在说起来还为他悲慨不已。

戚元鲁最初因为他父亲的原因被任命为建州崇安县尉,(他)没有赴任。

后来考中进士,担任亳州永城县主簿,又担任楚州山阳县主簿。

嘉祐六年三月二十九日,因为疾病死在官任上,年仅三十五岁。

(戚元鲁)娶妻陈氏,是内殿承制教习的女儿;(陈氏去世后)又娶妻王氏,是参知政事文宪公王尧臣的女儿;(他还)有一个儿子;(他们)都比元鲁先去世,并且元鲁也没有兄弟。

唉!上苍对这个人如此酬报,是为什么呢?元鲁将要去世的时候,嘱咐他的同僚赵师陟向我求写一篇墓志铭,赵师陟用书信来告诉我。

我很悲痛元鲁没能完成他的志向,想通过我的这篇文章让后人知道,所以我没法推辞。

在熙宁元年某月某甲子,把元鲁安葬在他父亲坟墓的旁边,并让他跟妻子陈氏、王氏排列在一起。

将要安葬(的时候)他的堂兄戚遵道通过书状来(向我)请求墓志铭,墓志铭文如下:操行足够效法他的先辈,才能足够施于当世之用,可是(这些追求)在元鲁身上却不曾停止。

活着的时候没能完成他的志向,死后又没有子嗣传承他的事业,拿什么来告慰哀思呢?就把这篇铭文放在他的墓旁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8分)怀庆府推官刘君墓表归有光刘氏之先,自大梁来居华亭,曰亨叔。

亨叔生仲礼,始徙上海。

仲礼生庆;庆生四子。

长曰铣,次曰钝。

铣坐法,被系.京师。

钝阴乞守者,代其兄,令出得一见家人而归死。

钝既系而铣归,绐其父母云:“钝死,己得赦归。

”钝久系而其兄不至。

京师士大夫皆知其冤,为馈食饮。

久之,赦归。

家人惊以为鬼物,母泣曰:“儿馁欲求食,吾自祭汝,勿怖吾也。

”钝具言不死状。

乃开门纳之。

铣仓皇从窦中逸.去,遂不知所之。

君自少举止不类凡儿。

嘉靖四年,中应天府乡试。

先是,其所亲有诬害君者,及君得举,则又曰:“吾固称德资聪明,今果然矣。

”君益厚遇之。

上海俗奢华,好自矜.眩。

君独闭门读书,虽兵阵、风角、占候之书,皆手自抄写。

时从野老散发箕踞乐饮,不自表异。

计偕还,渡江,登秣陵诸山,呼古人名,举酒与相酬,不醉不止也。

嘉靖某年,选调怀庆,先太守已迁去,会中使衔命,降香王屋山。

民苦供应,多逃亡。

君摄守,能以权宜办济,使者告成事而去。

君尝虑囚,一女子呼冤,君察其诬,系狱已二十年,遂出之。

武陟富人,以女许巨室,因借其资,以致大富。

而婿家后贫,遂结诸豪为证,欲离婚。

君责令归其女,而疑富人家多女婢,即归,恐非真女。

乃问有老妪,尝识其女面有黑子。

已而果非真女。

君怒,欲按籍其家,竟以其女成婚。

君为人宽和,至持法,虽宗室贵人请乞,不能夺.也。

寻以病去官。

至淮阴道卒。

临卒于邑,曰:“吾始与唐元殊饮酒欢呼,宁知有今日耶?我死于此,无亲知故人为诀。

男未成,女未嫁,负用世之志而不施,命也夫。

”时嘉靖某年月日,年四十有九。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铣坐法,被系.京师系:囚禁B.铣仓皇从窦中逸.去逸:逃跑C.上海俗奢华,好自矜.眩矜:夸耀D.虽宗室贵人请乞,不能夺.也夺:剥夺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D项,夺:强行改变。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让坐牢的兄长和家人见上一面,刘钝暗中请求看守让自己代替兄长,让兄长归家,谁知其兄竟一去不归。

B.上海的风俗奢侈浮华,但刘钝却不受影响,常常闭门读书,即使是兵阵、风角、占候之类的书籍他也亲自抄写。

C.武陟县某富人把女儿许配给世家大族,后因对方家贫而想解除婚约,刘钝得知后,责令他把女儿送回家,再择时成婚。

D.刘钝临终之时,叹息自己没有与亲朋好友诀别,儿女都还未成家,自己虽然有用世之志,却未能施行,真是命运使然啊。

C[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刘钝得知后,责令他把女儿送回家,再择时成婚”错。

原文“责令归其女”是说刘钝责令他把女儿嫁姶对方,而非“责令他把女儿送回家”。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钝既系而铣归,绐其父母云:“钝死,己得赦归。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摄守,能以权宜办济,使者告成事而去。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刘钝被囚禁后刘铣得以回家,刘铣欺骗他的父母说:“刘钝已经死了,自己获得赦免回来了。

”(关键词“系”“绐”“得赦”每译对一处得1分,译对大意得1分)(2)刘君代理太守,能因事变通把事情办成功,使者办完事情后离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