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论的格和式
• 第四格:中项在大前提中是谓项,在小前提中是主项。 其图式为: P M
M
S
S
P
第四格的规则: ①如果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则大前提全称。 ②如果大前提是肯定的,则小前提全称。 ③如果小前提是肯定的,则结论特称。 ④任何一个前提都不能是特称否定判断。 ⑤结论不能是全称肯定判断。 证明? 例: 有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是犯罪行为, 所有犯罪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所以,有些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是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行为。
•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遵守三段论各格的具体规则,只是 一个三段论式有效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仅遵守 各格的具体规则,不一定是有效的。但如果违反了各格 的具体规则,则该三段论式必定是无效的。 • 三段论各格有着不同的特点,在实际运用中有着各自的 作用。 • 第一格的特点是:以一般原理为前提,推出特殊场合的 结论。它最为明显地表现出演绎推理的特点,它能够得 出A、E、I、O四种类型的任何一种命题为结论,所以, 传统逻辑称它为“典型格”或“完善格”。
• 通过三段论格与式的讨论,可以看出,一个三段论,如 果仅仅确定了它的式,还不能完全确定它的逻辑形式。 因为:同一个格可以存在着不同的式,同一个式也可以 存在于不同的格。 • [例1] [例2] [例3] [例4] • MEP MAP PEM MEP • SAM SIM SIM MIS • SEP SIP SOP SOP • • 上例中,[例1] [例2]都是第一格,而一个是EAE式,一 个是AII式,所以,构成了不同的推理形式。[例3]和 [例4]都是EIO式,但一个是第二格,一个是第三格,所 以,也构成了不同的推理形式。这说明,三段论的形式 是格和式的综合体现。一个三段论,只有既确定了它的 格,又确定了它的式,才能完全确定它的形式。
• 2、三段论的式 • 三段论的式由组成三段论的性质判断的种类决定。 • 三段论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可以分别是A、E、I、O 四种命题中的一种。组成三段论的三个判断的类型不同, 就形成了不同的三段论形式,此称为三段论的式。三段 论的式一般用三个字母来表示,第一个字母表示大前提 的判断类型,第二个字母表示小前提的判断类型,第三 个字母表示结论的判断类型。 • 例1:凡犯罪行为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某乙的行为 是犯罪行为,所以,某乙的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 • 例2:紧急避险不是犯罪行为,紧急避险有社会危害性, 所以,有些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 第一格的应用最为广泛,凡是需要运用一般原理解决特 殊场合的问题,人们都是运用第一格。这一格在司法实 际工作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通常还被称为 “审判格”。司法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以事实 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准绳”就是一般原理, “事实”就是特殊场合。在刑事审判工作中,确定某被 告犯罪或给犯罪人量刑时,运用的就是第一格的形式。 • 例:凡故意非法损害他人健康的行为都是故意伤害罪, 某被告人的行为是故意非法损害他人健康的行为, 所以,某被告人的行为是故意伤害罪。 • 这是运用第一格的形式进行定罪的一个实例,它以法律 规定“凡故意非法损害他人健康的行为都是故意伤害罪” 这个一般原理为大前提,以“故意非法损害他人健康” 的特殊场合之一——“某被告人的行为”为小前提,从 而推出“某被告人的行为是故意伤害罪”的结论。
• 第三格: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是主项。其图式为: M P M S
• • • • • • • • • •
S P 第三格的规则: ①小前提必须是肯定的。 ②结论必须是特称的。 证明? 例1:盗窃罪是侵犯财产罪, 盗窃罪是故意犯罪, 所以,有的故意犯罪是侵犯财产罪。 例2: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 刑法不是诉讼法, 所以,诉讼法不是国家的基本法律。
• 第三格的特点是:只能得出特称结论。因此凡需驳斥某 一全称命题时,人们常用第三格得出与这一全称命题相 矛盾的特称命题来达目的。第三格也被称为“反驳格”。
• 例:失火犯罪不是有犯罪动机的, 失火犯罪是犯罪, 所以,有 的犯罪不是有犯罪动机的。
• 当我们要反驳“所有犯罪都是有犯罪动机的”这一全称 肯定命题时,便可构造上例三段论,得到“有的犯罪不 是有犯罪动机的”这一特称否定命题的结论。根据直言 命题间的对当关系,可知所要反驳的判断为假。 • 第四格在实际中运用不多,这里不作讨论。
• AAA、AAI、 AEE、 AEO 、AII、 AOO、EAE、EAO、 EIO、IAI、OAO
• 然后,式正确与否要看其属于哪一格,如AAA式如果是 第一格,就是正确式,如果是第二格,则是错误式。这 样,以三段论的基本规则和各格的具体规则来加以衡量。
三段论的有效式
• 由上可知,四格当中只有24个有效式,其中5个带括号 的称为弱式。弱式是本应得出全称结论,但却得出了特 称结论的式。弱式可以看做是派生的有效式,一般不把 它们列入有效式中,这样,正确的有效式就是19个。
• 第二格的特点是:结论一定是否定的。因此常用来区别 不同的对象,被称为“区别格”。在刑事审判工作中, 确定某人的行为不是犯某罪,往往是运用第二格的形式。
• 例:凡诬告陷害罪都是指捏造事实,向国家机关告发,意图陷害 他人的行为,某人的行为不是捏造事实,向国家机关告发,意图 陷害他人的行为, 所以,某人的行为不是诬告陷害罪。
•
第一格 (倒Z)
第二格 (左框)
第三格 (右框)
第四格 (正Z)
• 第一格:中项在大前提中是主项,在小前提中谓项。其 图式为: M P
S
• • • • • • • • •
M
S P 第一格的规则: ①大前提必须是全称的。 ②小前提必须是肯定的。 例1:所有的公民都要奉公守法, 各级领导干部都是公民, 所以,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奉公守法。 例2:凡盗窃罪都是故意犯罪, 某被告人的行为不是盗窃罪, 所以,某被告人的行为不是故意犯罪。
• [例1] 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分别都是A命题,因此, 它被称为AAA式;[例2] 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分别 是E、A、O命题,因此,它被称为EAO式。
• 在三段论的每一格中,A、E、I、O四种命题都可以分别 作为大、小前提和结论,其组合数目为:4×4×4=64。 因此,就其可能性而言,每一格有64式,三段论的四个 格的可能式共有64×4=256多明显 违反三段论的规则,例如AAE、EEE、III、OOO式等等; • 首先,根据一般规则得出11个式:
• 现将第一格的规则证明如下: • ①小前提必须是肯定的。 • 假设小前提是否定的。根据规则,大前提必为肯定命题。 大前提肯定,则大前提的谓项不周延。而在第一格中, 大项是大前提的谓项,所以大项在大前提中不周延。同 时,根据规则,结论是否定的。结论否定,则结论的谓 项即大项必是周延的。这样,根据规则,则犯了“大项 不当周延”的错误。这种错误是由于小前提否定造成的。 所以,假设不成立,小前提必须是肯定的。 • ②大前提必须是全称的。 • 已证小前提肯定,则小前提的谓项不周延。而小前提的 谓项是中项,故中项在小前提中是不周延的。根据基本 规则,中项在大前提中必须周延。在此格中,中项是大 前提的主项,主项要周延,则大前提必须是全称的。
• 第二格:中项在大、小前提中都是谓项。其图式为: P M S M
• • • • • • • • • •
S P 第二格的规则: ①大前提必须是全称的。 ②前提中必须有一个是否定的。 证明? 例1:凡作案人都要到现场, 某甲没有到过现场, 所以,某甲不是作案人。 例2;凡优秀律师都是精通法律的, 张某是精通法律的, 所以,张某是优秀律师。
三段论的格和式
1、三段论的格 • 从三段论的形式结构来看,大、小项和中项在前提中的 位置有几种不同的排列。其中,只要中项的位置确定了, 大项和小项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 三段论的格,就是由于中项所处的位置的不同而构成的 三段论的不同形式。 • 三段论共有四个格。
M-------P S-------M P-------- M S-------- M M-------P M-------S P-------M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