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pptx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pptx
在一般原子吸收测量条件下,原子吸收轮廓取决于 Doppler (热变宽)宽度,通过运算可得峰值吸收系数:
K0 = 2/△D(ln2/)1/2 e2N0ƒ/mc
可以看出,峰值吸收系数与原子浓度成正比,只要能测 出K0 就可得出N0。 3,锐线光源
锐线光源是发射线半宽度远小于吸收线半宽度的光 源,如空心阴极灯。在使用锐线光源时,光源发射线半 宽度很小,并且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这时 发射线的轮廓可看作一个很窄的矩形,即峰值吸收系数
是中心频率位置,吸收系数极大值一半处,谱线轮廓上 两点之间频率或波长的距离。
谱线具有一定的宽度,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类 是由原子性质所决定的,例如,自然宽度;另一类是外 界影响所引起的,例如,热变宽、碰撞变宽等。 1,自然宽度
5
第一节 基本原理
没有外界影响,谱线仍有一定的宽度称为自然宽度。 它与激发态原子的平均寿命有关,平均寿命越长,谱线 宽度越窄。不同谱线有不同的自然宽度,多数情况下约 为10-5nm数量级。 2,多普勒变宽
由于辐射原子处于无规则的热运动状态,因此,辐射 原子可以看作运动的波源。这一不规则的热运动与观测 器两者间形成相对位移运动,从而发生多普勒效应,使 谱线变宽。这种谱线的所谓多普勒变宽,是由于热运动 产生的,所以又称为热变宽,一般可达10-3nm,是谱线 变宽的主要因素。
6
第一节 基本原理
3,压力变宽 由于辐射原子与其它粒子(分子、原子、离子和电
7
第一节 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 吸现象,从而使谱线变宽。灯电流越大,自吸变宽越严 重。
二、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
1,积分吸收 在吸收线轮廓内,吸收系数的积分称为积分吸收系数,
简称为积分吸收,它表示吸收的全部能量。从理论上可 以得出,积分吸收与原子蒸气中吸收辐射的原子数成正 比。数学表达式为:
3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素原子吸收不同频率的光,透过光强度对吸收光频率作 图,如下图:
I
I0
0 I 与 的关系
4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由图可知,在频率 0处透过光强度最小,即吸收最 大。若将吸收系数对频率作图,所得曲线为吸收线轮廓。
原子吸收线轮廓以原子吸收谱线的中心频率(或中心波 长)和半宽度 表征。中心频率由原子能级决定。半宽度
第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一节 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在蒸气状 态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 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
基态原子吸收其共振辐射,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至 激发态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位于光谱的 紫外区和可见区。
在通常的原子吸收测定条件下,原子蒸气中基态原 子数近似等于总原子数。在原子蒸气中(包括被测元素 原子),可能会有基态与激发态存在。根据热力学的原 理,在一定温度下达到热平衡时,基态与激发态的原子 数的比例遵循Boltzman分布定律。
2
第一节 基本原理
子数之比小于千分之一,激发态原子数可以忽略。因此。 基态原子数N0可以近似等于总原子数N。
一、原子吸收光谱轮廓
原子吸收光谱线有相当窄的频率或波长范围,即有 一定宽度。
一束不同频率强度为I0的平行光通过厚度为l的原子 蒸气,一部分光被吸收,透过光的强度I服从吸收定律
I = I0 exp(-kl) 式中k是基态原子对频率为的光的吸收系数。不同元
8
第一节 基本原理
∫K d = e2N0ƒ/mc 式中e为电子电荷;m为电子质量;c为光速;N0为单位体 积内基态原子数;f 振子强度,即能被入射辐射激发的每 个原子的平均电子数,它正比于原子对特定波长辐射的 吸收几率。这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重要理论依据。
若能测定积分吸收,则可求出原子浓度。但是,测 定谱线宽度仅为10-3nm的积分吸收,需要分辨率非常高的 色散仪器。 2,峰值吸收
子等)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谱线变宽,统称为压力变 宽。压力变宽通常随压力增大而增大。
在压力变宽中,凡是同种粒子碰撞引起的变宽叫 Holtzmark(赫尔兹马克)变宽;凡是由异种粒子引起的 变宽叫Lorentz(罗伦兹)变宽。
此外,在外电场或磁场作用下,能引起能级的分裂, 从而导致谱线变宽,这种变宽称为场致变宽。 4,自吸变宽
12
第一节 基本原理
吸光度A可用下式表示
A = lgI0 / I = 2.303 K N L
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当实验条件一定时,N正比于待 测元素的浓度。
13
第二节 仪 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光源、 原子化器、单色器和检测器等四部分组成。
一、光源
1
第一节 基本原理
Ni / N0 = gi / g0 exp(- Ei / kT)
Ni与N0 分别为激发态与基态的原子数; gi / g0为激 发态与基态的统计权重,它表示能级的简并度;T为热力 学温度; k为Boltzman常数; Ei为激发能。
从上式可知,温度越高, Ni / N0值越大,即激发态 原子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且按指数关系变化;在相 同的温度条件下,激发能越小,吸收线波长越长,Ni /N0 值越大。尽管如此变化,但是在原子吸收光谱中,原子 化温度一般小于3000K,大多数元素的最强共振线都低于 600 nm, Ni / N0值绝大部分在10-3以下,激发态和基态原
11
第一节 基本原理
K 在此轮廓内不随频率而改变,吸收只限于发射线轮廓 内。这样,一定的K0即可测出一定的原子浓度。 4,实际测量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原子吸收值的测量,是以一定光 强的单色光I0通过原子蒸气,然后测出被吸收后的光强I, 此一吸收过程符合朗伯-比耳定律,即
I = I0e-K N L
式中K为吸收系数,N为自由原子总数(基态原子数), L为吸收层厚度。
目前,一般采用测量峰值吸收系数的方法代替测量积
9
第一节 基本原理
分吸收系数的方法。如果采用发射线半宽度比吸收线半 宽度小得多的锐线光源,并且发射线的中心与吸收线中 心一致,如下图。
发射线 K0
吸收 线
0 这样就不需要用高分辨率的单色器,而只要将其与其它 谱线分离,就能测出峰值吸收系数。
10
第一节 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