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出院后营养强化
早产儿出院后营养管理
一、概述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和儿童期是生长迟缓 、感染性疾病和发育落后的高风险人群,我国早产儿人 数居世界第二位,随着围产医学和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 进步,越来越多小胎龄、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得以存活 ,营养管理成为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的 重要工作之一。
早产儿营养目标
促进组织器 官成熟
十、强化营养的时间和乳类转换
注意: 即使营养风险程度相同的早产儿其强化营养的时间也存
在个体差异,要根据体格生长各项指标在校正同月龄的百 分位数决定是否继续或停止强化营养,最好达到P25~ P50,小于胎龄儿>P10,再参考个体增长速率的情况, 注意避免体重/身长>P90。达到追赶目标,则可逐渐终止 强化喂养。
含量随泌乳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使早产儿难以达到理想 的生长状态,特别是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对于胎龄<34 周、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采用人乳强化剂( HMF)加入早产母乳或捐赠人乳可增加人乳中蛋白质、能 量、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确保其营养需求。
九、乳类选择
3.早产儿配方: 适用于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在住院期间
周早产儿可校正至3岁。
2.早产儿追赶生长: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受到某些病理因素影响,会导致生 长迟缓,偏离正常轨迹,一旦去除阻碍因素,则生长加快 并迅速接近或回到原来的生长轨道上,这种生长加速的过 程称为追赶生长。影响早产儿追赶生长的因素包括胎龄、 出生体重、疾病程度、住院期间的营养和出院前的生长状 况等。
满足生长发 育需求
有利于远 期健康
目标
保证神经 系统发育
预防营养 缺乏和过
剩
宫外发育迟缓(EUGR)
体内能量 储存不足
)
营养摄入不足.
疾病威胁
器官发育 不成熟
追赶性生长
宫外发育迟缓
体格发育 落后
神经发育 落后
骨矿化不良 代谢综合征
三、追赶性生长=追赶性肥胖?
追赶性生长
益处 体格发育 神经发育预后
为此,《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 分会新生儿学组和儿童保健学组共同撰写了“早产、低出生 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旨在促进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系统 化管理,规范个体化喂养指导,进一步提高的生存质量。
基本概念
1、早产儿校正年龄: 早产儿体格生长的评价应根据校正年龄进行评价,即以胎龄
40周(预产期)为起点计算校正后的生理年龄。 一般情况下,评价早产儿生长时应校正年龄至2岁,小于28
纵向生长速率也可参照表5。
十三、营养代谢评估
判断早产儿的喂养结局和营养状况不仅是生长监测,尤其对 高危儿应结合血营养代谢指标等多项检查结果全面评估。 血营养代谢指标: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碱性 磷酸酶(ALP)、钙(Ca)、磷(P)、前白蛋白(PA)和25羟维 生素D(25-OH-D)水平,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和平 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的变化,血清铁蛋白。血清 磷<1.8 mmol/L,同时ALP>500 U/L提示早产儿代谢 性骨病,母乳喂养儿应尤其注意。
十二、其他营养素的强化
维生素A、D 铁
钙、磷等矿物质 长链不饱和脂肪酸
维生素D
生后即予补充,直至两岁 起始剂量:800-1000IU 3月龄后剂量:400IU 该补充量包括食物、日光照射及维生素D制剂
(1)胎龄40周前:
按照2013年修订后的Fenton早产儿生长曲线图(分性别), 可在网址http://ucalgary.ca/fenton输入早产儿的生长 指标进行Z评分和百分位的实际评估。
十四、家长健康宣教
1、出院前教育 2.喂养指导 3.提高随访的依从性
十五、出院后定期评估
早产儿出院后管理的重点包括喂养和生长代谢的评估监测率: 6月龄以内每月1次, 6~12月龄每2个月1次。 高危早产儿第一年应每月1次,尤其出院后1~2周内应进行首 次评估。
总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营养管理的目标 是:促进适宜的追赶生长;预防各种营养素的缺 乏或过剩;保证神经系统的良好结局;有利于远 期健康。
谢谢聆听!
九、乳类选择
1.人乳
人乳对早产儿具有特殊的生物学作用。世界卫生组织等 积极倡导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人乳喂养,首选亲生 母亲母乳,其次为捐赠人乳,以降低早产相关疾病的发生 率。出院后母乳仍为早产儿的首选喂养方式,并至少应持 续母乳喂养至6月龄以上。
九、乳类选择
2.强化人乳: 因早产儿摄入量的限制和人乳中蛋白质和主要营养素
早产儿营养风险程度的分类是相对的,如中危或低危分类中具备高危分类标准 (如表1中第3~8条之一)者应升为高危或中危级别进行管理。
喂养调整
喂养方案的选择既要考虑到早产儿营养风险程度的分 类,又要根据随访中监测的早产儿生长速率和水平、摄入 奶量等综合因素进行调整,使早产儿达到理想适宜的生长 状态。
70.25-71kcal
十、强化营养的时间和乳类转换
强化营养是指出院后采用强化人乳、早产儿配方或早产 儿过渡配方喂养的方法,主要对象是中危、高危的早产儿 ,强化营养的时间有个体差异。一般来说,中危、生长速 率满意的早产儿需强化喂养至校正月龄3个月左右;而高 危、并发症较多和有宫内外生长迟缓的早产儿则需强化的 时间较长,可至校正月龄6个月左右,个别早产儿可至1岁 。
3、追赶生长的最佳时期:
是生后第1年,尤其是前6个月,第1年是早产儿脑发育的 关键期,追赶生长直接关系到其神经系统发育。如出院后 喂养得当、有充足均衡的营养摄入、无严重疾病因素影响 ,大多数适于胎龄的早产儿能在1~2年内追赶上同年龄的 婴幼儿。
八、早产儿出院时营养风险程度的分类
早产儿出院前应进行喂养和生长的评估,根据出生胎 龄、出生体重、喂养状况、生长评估以及并发症将营养风 险的程度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三类这是出院后个体化营 养指导的基础。
早产儿早期的生长也可参照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速率,即 15~20 g/(kg·d)。胎儿在宫内的生长是非匀速的,因此 评估不同胎龄早产儿生长速率需要参考胎龄(表4)。
(2)胎龄40周后:
按照校正年龄参照正常婴幼儿的生长标准进行,与群体的横 向比较采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网址: http://www.who.int/childgrowth/standards/en/
弊处 程序性
代谢综合征性疾病
2型糖尿病
高血压
高血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肥胖症
四、如何平衡理想的追赶生长
体格生长良好, 达到同龄儿的生 长水平
预防远期健康风险 (减少肥胖、代谢综合症等
营养、代谢问题的发生)
恰当的个体化 营养与喂养管理
五、 现状
目前我国较多医疗机构在早产儿院内营养支 持策略方面已有显著改善,但早产儿出院后管理 未引起足够重视,尚未形成早产儿监测随访的保 健体系,如随访制度不健全,喂养指导不规范, 生长监测不到位,存在较多误区。
九、乳类选择
5.婴儿配方: 以牛乳等为基础的配方可满足一般婴儿生长发育需要,用于
无法进行人乳喂养的婴儿。 6.其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 如去乳糖配方、水解蛋白配方、氨基酸配方等,特殊情况时
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70kcal 83.5-88.75kcal 83.5-85.75kcal 76.25-77.25kcal
应用。与普通婴儿配方相比,此种早产儿配方(premature formulas,PF)增加了能量密度及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素,以 满足早产儿在出生后早期生长代谢的需求。
九、乳类选择
4.早产儿过渡配方: 对于胎龄>34周的早产儿或出院后早产儿,如长期采用
PF可导致过多的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增加 代谢负荷。故目前有介于PF与普通婴儿配方之间的过渡配 方,即早产儿过渡配方(PTF),或早产儿出院后配方 (PDF),以满足早产儿继续追赶生长的营养需要。
六、出院后强化营养标准
国际上目前尚未统一早产儿强化营养的标准和强化营养需要的 时间。 欧洲儿童胃肠、肝病和营养学会(ESPGHAN)建议:至少 至40周胎龄,可以至52周(校正3月龄)
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使用至校正月龄9-12月龄,或身 长别体重维持在P25以上
“七、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