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然药物化学重点

天然药物化学重点

5.欲提取药材中的原生甙,应注意酶水解和_避免与酸或碱接触_
6.可发生碱催化水解的甙类有酯甙、酚甙、烯醇甙等。

7.甙和甙元比较,在溶解性上甙具有一定程度的_水溶性,而甙元一般是脂溶性
9.多数甙类呈_左_旋性,水解后由于生成的糖多有_右_旋性,致使水解混合物常呈右旋性,
11.羟基蒽醌类成分特征性的呈色反应有碱溶液反应。

12.香豆素类邻羟基桂皮酸_的内酯具有苯骈a-吡喃酮的结构,在稀碱液的作用下可水解开环生成顺邻羟基桂皮酸。

13.某一挥发性成分呈美丽蓝色,并能与苦味酸或三硝基苯作用形成良好结晶,此成分应为_薁_类成分;此类成分可用60%-65%硫酸或磷酸溶液提取。

14.利用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内酯结构,可采用碱溶酸提法提取分离香豆素。

15.香豆素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可采用系统溶剂法、_碱溶酸沉法、水蒸气蒸馏_法和色谱分离法等。

17.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与无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别,可借助氨性氯化锶显色反应。

18.甲_型强心甙在碱性醇溶液中,能发生Raymond反应,这是因为它在此条件下能生成亚甲基。

19.强心甙的溶解度随分子中所含糖的数目和种类,以及甙元中所含的羟基数多少和位置不同而异。

20.皂甙的分离精制可采用_沉淀法、胆甾醇沉淀法、硅胶柱色谱法、大孔吸附树脂柱法和吉拉尔试剂法。

21.三萜皂甙元由_30_个碳原子构成,按照其碳环的数目,可将三萜皂甙分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两类。

22.两性生物碱是指结构中既具有_碱性氮原子_,又具有酸性基团的一类生物碱。

23.可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的鉴别,可选用盐酸、溴水、石灰水等试剂。

2.中药化学成分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_、_水蒸气蒸馏法_、升华法_。

3.生物碱沉淀反应一般在酸性或稀醇条件下进行,最常用的生物碱沉淀试剂是雷氏铵盐试剂。

4.缩合鞣质用酸处理后有沉淀生成,可水解鞣质用酸处理后_无沉淀,借此可区别这两者。

5.蒽醌类成分按母核蒽醌的结构可分为单蒽核类蒽醌和双蒽核类蒽醌。

7.挥发油中的萜类成分,主要是_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9.活性炭色谱中,化合物的极性越大,则与活性炭的吸附力越强,Rf值越小。

10.仅能使强心苷结构中α-去氧糖上的酰基水解的试剂有碳酸氢钾、碳酸氢钙,使α-羟基糖和苷元上的酰基水解而
不破坏内酯环的试剂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钡。

11不同杂化方式的N原子其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sp3>sp2>sp。

12.碱溶酸沉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时,碱浓度不能过高,因为碱浓度加热母核易被破坏,加酸酸化时,酸浓度也不能
过强,原因是以免生成佯盐---产率降低,当黄酮结构中有邻二酚羟基时,可加硼酸_保护。

14强心苷母核中环的稠合方式为A/B环多为_顺_式,B/C环均为_反式,C/D环为顺__式,与强心活性关系最密切的是C/D环的稠合方式。

15.三萜皂苷元是由6个甲戊二羟酸单位构成。

16.硅胶TLC中,化合物的极性越大,则与硅胶的吸附力越大,R f值越_小__。

17.黄酮类化合物呈色的根本原因是交叉共轭体系,二氢查耳酮类呈无色,花色素的颜色随PH改变而改变。

18比较1,4二羟基蒽醌和2,4二羟基蒽醌,酸性大的是2,4二羟基蒽醌_。

19.小分子游离香豆素具有挥发性,香豆素苷没有挥发性
紫外可见光谱在黄酮类鉴定中的应用---判断黄酮类化合物类型
共性:B环OH增加,峰带I 向长波位移,波长增大,特别是4’-OH,红移大;A环OH增加,峰带II 波长增大。

带Ⅱ(nm)黄酮250~280黄酮醇(3OH取代)250~280黄酮醇(3OH游离)250~280。

带Ⅰ (nm)310~350330~360350~385 诊断性试剂(1)NaOMe,主要是判断是否有 4`-OH,3,4`-二OH或3,3`,4`-三OH(2)乙酸钠判断是否有7-OH ①7-OH,带Ⅱ红移5-20nm。

②4`-OH,带I红移40-65nm。

3)醋酸钠/硼酸:判断A环或B环是否有邻二酚羟基带I
54
6.30 2.
5.0 5.8 5.2
6
2
12
3.
1
3
1
23
4
5
1
2
3
1
2
4
123 456
12
34
1
2
1. 2. 3.
4.
1.
27
3 1.
1.
2. 3.
4.
5
6.
1.
1
23
1.
1
2
123
1
2
1
2
3
1004
5
3. 4
5
1. 2. 3. 4.
1 2.
1 2
3 4
1
2
32
12
3
12
3
12
3
4
12
12
3
123
4.1
2
3
1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