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财政支出案例
五、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一)财政支出效益的含义
通过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提 高劳动生产率和各种要素的贡献率, 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1、确定合理的财政支出规模,使政 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在资源配置上都 能获得合理供应
2、优化支出结构
3、节约支出
途径:科学地编制财政预算;对每项 财政支出效益进行考察与评价
某防洪工程成本收益分析表 单位:万元
备选方案
年度工 程成本
平均年 度损失
收益 (减少损失)净收益
无防护设施
0 380
0
A.防水大堤 30 320
60
30
B.小型水库 100 220
160
60
C.中型水库 180 130
250
70
D.大型水库 300
60
320
20
某公路建设各项目成本收益分析表
总投资:70亿元
(二)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
1、计算效益的范围不同 2、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 3、效益的表现形式不同
(三)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 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项目,设计若
干投资方案 在方案中详细列出全部预期成本和
预期收益 按一定的原则分析比较,从中选择
最优方案或方案组合
方法
平均成本定价法 按物品劳务平均成本确定价格 二步定价法 定价 基本费 费用固定,稳定企业财务
体系 从量费 按使用量收费,提高效率
负荷定价法 按不同时期或时段制定不同价格
政府定价需考虑定价水平(高、平、低、免)
六、政府采购制度
也称政府统一采购,指政府为 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供公 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法定方式和 程序,对货物、工程和劳务的购买 活动。其主要形式是以公开招、投 标方式,从国内、国际市场上为政 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和劳务
人口变化
▪ 人口总量 人口 ↑ ,公共物品、劳务供给↑
▪ 人口结构 青年→教育;老龄→养老、医疗
公共物品的质量 公共部门的投入品价格
(鲍莫尔模型)
公共物品价格增长快于其他部门,因 此即使维持公共服务的原有水平,公 共部门占有经济资源的比重也会增大
三、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
(一)理论上最优规模的确定 1、社会净效益最大化标准 改变社会资源在公、私部门间的配
政府采购制度 指包括政府采购政
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和采购管理 在内的综合管理制度。一般来说,政 府采购制度往往以《政府采购法》的 形式来体现
(一)政府采购的优点
1、规范性强,透明度高,与市场兼容, 体现市场经济公平、公开、公正要求
2、节约资金 3、抑制腐败 4、规范竞争,提高效率
(二)政府采购的特点
▪ 高消费阶段 ▪ 生活质量阶段
稳定经济、调节收入分配 政府相关支出有较大增长
财政支出的政治扩张效应 ——“选票箱”决定财政支出 政治家总是想取得政绩以得到选民
拥护;选民总是想多消费公共商品
• 刚性效应
• 感知效应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总体宏观因素
▪ 经济性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
政府经济干预政策等
2、非招标性采购 询价采购 单一来源采购 竞争性谈判采购 自营工程
(四)政府采购的程序
1、拟定采购计划
2、选择采购方式 3、执行采购方式 4、签订采购合同 5、履行采购合同 6、验收与结算
(五)我国的政府采购
1、现状 政府采购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内在要求 政府采购所需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 政府采购运作的财务条件已经具备
公共 部门 MGB
MPB
私人 部门
01
A
02
(二)现实中应考虑的因素
1、满足政府职能的需要 2、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3、与国情相适应
四、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
(二)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原因及调整
1、变化原因 体制转轨的影响 财政体制不规范
2、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调整 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适度提高财政支出规模 科学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能
由生产函数→影响公共部门支出的因素 公共部门的产量水平 财政支出的环境因素 人口变化 公共物品的质量 公共部门投入品的价格
公共部门产量水平的决定
▪ 居民的收入水平
收入↑,公共物品、劳务需求↑
▪ 制度安排
高收入层、行政管理层对 公共物品数量水平起决定性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财政支出环境
经济发展使环境日益复杂, 维持原有的公共劳务水平需要 更多的财政支出
单位:1000万元
项 目
成本
收益
净收益
按净收 益排序
收益/ 成本
按收益、成 本比率排序
A 200 400 200
1
2.0
2
B 145 175 30
4
1.2
5
C 80 104 24
6
1.3
4
D 50 125 75
3
2.5
1
E 300 420 120
2
1.4
3
F 305 330 25
5
1.1
6
G 125 100 -25 7
成本 — 效益分析方法的难点
▪ 如何测量无形、间接的成本和收益 ▪ 无对应的市场价格,无法用价值尺
度评价和衡量,难以测定准确
尽可能完整列举成本与 收益条目,尽量货币化
2、最低费用选择法
根据财政支出目标,提出若干项目 比较不同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费用 选择费用最低方案或方案组合
最低费用选择法的难点 各方案能否无差异达到同一目标 只按费用高低取舍方案,易忽视 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支出、社会福利支出、 抚恤和救济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债务利 息支出、捐赠支出、对外无偿援助等项目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1、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发展变化趋势
经济建设支出是最大支出项目,比重逐 步下降
社会文教支出比重逐步上升
国防支出明显受到国际、国内形势的影 响,变化较大
▪ 政治性因素
政治制度、政局、 政体结构、行政效率
▪ 社会性因素 人口 、社会福利政策等
2、财政支出增长趋势的微观原因 公共部门的生产函数:
Gi= gi(Xi,N )(Ⅰ)
Xi=(Li,Mi) (Ⅱ)
Gi:第i项公共劳务的最终产量 Xi:用于生产Gi的中间活动 N :人口规模 Li:用来生产Gi的劳动投入 Mi:用于生产Gi的材料物资
1、采购主体的特殊性 2、采购行为的非赢利性 3、采购资金的公共性 4、采购活动的政策性 5、采购对象的广泛性 6、采购数量的规模性 7、采购信息的公开性
(三)政府采购的形式
招标性采购
达到一定金额以上的采购项目
非招标性采购
不足一定金额的采购项目
1、招标性采购 竞争性招标采购 选择性招标采购 限制性招标采购
行政管理支出在改革开放后出现大幅度 的上升
2、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思路
为国家政权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加强对代表社会共同和长远利益的社会 公益事业的支出
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程度 保持对非竞争性和非经营性领域的公共
投资力度
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含义与衡量指标 1、含义 广义 狭义 2、衡量指标 绝对量指标 相对量指标
刚性使公共支出水平难以回落
公共支出梯状发展趋势图
支出 规模
正常 战时 战后正 自然 正常
时期
常时期 灾害 时期
时间 序列
发展经济理论的解释
▪ 早期阶段 ▪ 起飞阶段
需大量基础设施投资,同时弥补 市场缺陷、完善市场体系,政府
支出数量增加、范围扩大
▪ 成熟阶段
市场趋于完善,公共投资下降,支 出转向福利方面,政府支出仍上升
▪ 经济发展早期阶段
启动经济,政府需投资改善基础设施
▪ 经济发展中期阶段
继续投资,保持经济增长,弥补市场缺陷
▪ 经济发展发达阶段
投资比重下降,但社会福利支出加大
皮科克和魏斯曼的阶梯发展理论
——公共支出“时间形态”理论
▪ 正常时期
经济发展,政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 非常时期
公共支出替代私人支出
▪ 非常时期过后
购得了价值相等的商品或劳务 在购买性支出中,政府与其他经济
主体一样,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购买
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支出、行政管理 支出、国防支出、社会文教支出等
政府转移性支出 政府付出了资金,但 并不能获得价值对等的补偿和取得相应 的商品或劳务 转移性支出无等价交换过程,是一 种无偿、单方面的资金支付
(二)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
各国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 大,呈规律性增长趋势
(三)财政支出增长理论
1、财政支出增长趋势的宏观原因 瓦格纳法则
—— 公共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 ▪ 政治因素 市场发展、失效增大、政府干预
▪ 经济因素
公共福利需求增长(弹性) 大于个人消费需求增长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增长理论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第二讲 财政支出
一、财政支出分类与结构分析
分类的意义 进行相关分析研 究,掌握动态,发现问题,对 财政支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 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财政支出分类
1、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分类 2、按财政支出的功能性质分类 3、按财政支出的使用部门分类 4、按财政支出和社会再生产的关系分类
5、按财政支出的补偿性分类 政府购买性支出 政府付出资金,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