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选题四个坑,千万不要掉进去
对于刚从事科研工作的硕士生来说,学位论文的选题是一大难关,其中,有四个方面的问题应予注意。
一、“论文选题”并非“论文标题”输入标题
有相当多的硕士生把学位论文的选题当成确定论文标题。
其实,两者差别甚大,不可混为一谈。
所谓“论文选题” ,是确定要研究的方向、范围、对象,具体地讲 ,包括情报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评价活动等四个阶段 ,其中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向前一个阶段或前几个阶段反馈循环。
而“论文标题”则是在“论文选题”确定以后,用文字符号对“论文主题”即论文的中心论点给予概括,即所谓“点题”。
它要求遣词用字确切、科学、规范 ,并具有简单明了、易于检索和新颖醒目等特点。
好的“论文标题”能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方向、范围和深度。
“论文选题”工作远比确定“论文标题”复杂。
“论文标题”只是论文内容的外在形式,“论文选题”则是整个研究工作的第一个步骤,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提。
一般来说,“论文选题”选定之后就不再更易 ,而“论文标题”则在研究工作结束以后还可以反复斟酌 ,立异标新。
二、不是所有问题都是可研究问题
这句话有三层意思:
1.并非所有“问题”都是“科研领域的问题”
人们所面对问题可分科研领域和非科研领域的问题两大类。
显然,论文选题要将后者排除在外。
例如,日常生活问题、宗教道德问题等就应排除在选题域之外。
2.并非所有“科研领域的问题”都是“真实问题”
根据其应答域的真实性,科研领域的问题可区分为真实问题和虚假问题两大类。
根据现代分析哲学的理论,即便是科研领域的问题,也不都是真实问题。
科研人员应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研究、分析并判定问题的应答域是否具有真实性,如果是真实问题,可继续保留在选题域内; 若是虚假问题,则应将其排除
在选题域之外。
科研领域中的虚假问题往往具有很大的诱惑性,“怎样制造永动机”的问题,曾吸引众多科学家研究它,结果证明是徒劳的。
3. 并非所有“真实问题”都能进行研究
科研中的真实问题,根据对其背景知识和技术手段的把握程度,可进一步区分为能解待解问题、知识性问题和无法解决的问题。
应该将后二者排除在选题域之外。
知识性问题尽管属于科研领域的真实问题,但由于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已经得到解决,如果再把它作为课题,势必重复前人或他人的研究工作。
为了避免这类无效劳动,在选题前要尽可能多地进行文献检索与查新,了解研究前沿动态,避免重复性研究。
同样,无法解决的问题虽然也属于真实问题,但在当时的主客观条件下根本解答不了,跟科研领域中的虚假问题一样,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具有很大的诱惑性,往往能吸引很多的科研人员去研究,例如中世纪提出的“如何将贱金属炼制成贵金属”的问题,便属于此类, 炼金术士们在当时条件下无论如何也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又如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定量研究问题,即便是一个真实问题,也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由于其工作性质不可能产生直接成果或最终成果,这就决定了考核工作主要只适于采用定性的考核技术,谁要想以此为选题,就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多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也表明,绩效考核的定量研究的确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因此,在科研领域的真实问题中,能解和待解的问题才是贝尔纳所说的“实质性”的科学问题,才是爱因斯坦所讲的“标志着科学进步”的科学问题,才可纳入选题域。
三、论文开题要查新、查全
有些硕士生在论文选题或开题之前并没有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与查新 ,仅凭手头的几篇论文或书籍 ,或者仅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就匆匆选题或开题 ,这就容易陷入重复他人研究成果的困境,弄得骑虎难下。
开题查新的好处在于可以积累相关的文献资料 ,为后续的学位论文工作提供线索 ,准备条件 ,了解到本研究方向哪些是
已经研究出的成果 ,已取得了哪些进展、还存在哪些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 ,从而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之上有所创新。
选题查新,关键是查准和查全。
查准要求有合理的检索策略,如关键词的选取及其逻辑关系的确认等 ;查全则要求对文献全面占有。
当然 ,由于时间及经费的限制 ,不可能对所有文献进行检索,由此便会产生一个查全的标准问题。
具体来讲,就是要合理确定检索所需数据库和检索年限。
研究生应熟练掌握图书馆的各种学位论文数据库 ,如 PQDD国际博硕论文文摘、中国学位全文数据库、 PQDD国际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 会议文献数据库 ,如国际会议录索引 ( IS TP); 期刊数据库 ,如 CN KI镜像站点、 EI检索、 Elsevier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 Spring er link电子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专题全文数据库等等。
此外 ,参加各种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以及与学者的学术联系也是获得研究信息的重要渠道。
对检索年限 ,一般以最近 5~ 10年为好 ,具体年限应视不同学科的具体情况而定。
不言而喻 ,查新也是一个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严谨科学态度的过程。
四、公开论文选题报告,规范选题报告书
选题报告是对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工作的总结 ,是监督和保证硕士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 ,亦可使更多人了解、关心和帮助硕士生的科研工作。
选题报告一般在学位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
按照国家对学位授予的有关规定以及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有关要求 ,在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进行选题报告。
许多学校大部分学科专业都能执行这一规定 ,但部分学科专业也存在忽视公开做论文选题报告和选题报告不规范等问题。
硕士生如果不能及时听到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导师以外的其他教师的意见建议 ,在以后的学位论文写作中就可能多走一些弯路。
另外 ,将公开做论文选题报告制度化 ,有利于督促硕士生认真查阅文献、选择课题、做好论文工作计划 ,不敢掉以轻心 ,从一开始就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
选题报告应该由导师小组参加 , 一般不少于 5人 ,主要针对选题的目的和依据、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选题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预期水平、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新点、工作量、工作进度等进行审定。
按优秀、通过、不通过三等级评分。
凡未获通过或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论文题目及基本内容时 ,需要重新进行选题报告并按程序重新审批。
写出选题报告后 ,研究生根据专家小组的评议意见 ,对选题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提高 ,然后填写论文选题报告书 ,以保证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的先进性 ,避免因选题不当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