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岐王宅里寻常见,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岑参(cén shēn)(约715 年—770年),唐代著名的边 塞诗人
“登高” 紧扣题目中的“九日”。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 “强” 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 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暗指题目中“行 无人送酒来。 军”的特定环境。 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 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遥”字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 遥怜故园菊, 之远,表现诗人思乡之切。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 的故乡长安, 想象故园菊花在断壁残垣、战火纷飞 应傍战场开。 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 的长安开放的情景,寄托诗人饱经战 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 零星的开放了。 史之乱的渴望。 ---主旨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 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 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 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潼关
谭嗣同
• • • • • • • • • • • • •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 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 士。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终古高云簇此城, 久远的高云簇拥 表现潼关的雄伟与寂寥 着潼关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猎猎秋风吹散了 清脆的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表现诗人渴望冲破束缚, 奔腾的黄河流入 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 大平原仍显拘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 的少年意气 秦岭山脉进入潼关 不知道何谓平坦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 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 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 志和忧国忧民之心---实写
“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 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 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 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 把现实与梦境自然的结合 起来,抒发了爱国之情。 ---虚写
强欲登高去,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李益(748-829),字君虞, 唐代诗人。
视觉: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 景色,营造了一种寂寥,凄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 清环境,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听觉:“不知”两字写出了戍边 将士迷惘的心情,“尽”字又写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出了将士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 一夜征人尽望乡。 乡愁。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诗人。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实写:以问答和对眼 君问归期未有期, 前环境的抒写,阐发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 巴山夜雨涨秋池。 子深深的怀念。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虚写:想象来日重逢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谈心的欢悦,反衬今 夜的孤寂。表现了诗 却话巴山夜雨时。 人对家乡、亲人的思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念之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写景:写出月映清江 的美景,暗点秋夜行 船
•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半轮秋月悬挂在峨眉山巅。
• 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月影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中。
抒情:表现对友 • 在夜色中我从清溪泽出发,奔向三峡, 人的思念
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运用对比手法,将古人的 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 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 的心境。
晴空一鹤排云上,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 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 鹤形象,表达了诗人乐观豪 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便引诗情到碧霄。
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 思君不见下渝洲。
• 到了渝洲看不见你,多么想念啊。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 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回忆往事,表 现对开元盛世 崔九堂前几度闻。 的怀念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正是江南好风景, 写实,表现对国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 事凋零,个人颠 落花时节又逢君。 沛流离的感伤 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 了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秋词
刘禹锡,字梦得, 刘禹锡 唐代著名诗人。
自古逢秋悲寂寥,
自古以来,文人们都悲叹 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Hale Waihona Puke 一反传统悲秋的凄凉基调, 为秋天谱写出一曲欢畅、 明丽的赞歌,表现了诗人开 阔的视野和豪迈乐观的情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