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汉字的奥秘(含有“月”的字)
汉字的奥秘(含有“月”的字)
的结构,将 写成 ;将
“明”
▲ 明,甲骨文 (日,太阳) (月亮),表示白天与 黑夜发光的两个天体(古人以为月亮在夜里发光)。
▲ ①本义,形容词:日月同辉,光辉灿烂。本义只见于 古文。明星谓之启明。——《尔雅》。
▲ ②形容词:光线充足的,亮晃的。江船火独明。—— 唐 • 杜甫《春夜喜雨》
▲ ③形容词:视力所及的,看得清楚的。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唐 • 李白《秋浦歌》
▲ 江陵楚简的字形 上部像人体均匀排列的肋骨;下部 像肉 ,表示“骨”与“筋肉”相连。
▲ 造字本义:与肌肉、筋脉组织所相连的保护性支架。
“朝”
▲ 早,既是声旁也是旁,表示日头初出的清晨。
▲ 朝,甲骨文 ((是“早” 即 的异体字)+ (夕, 残月),表示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尚未落尽。
▲ 隶书 恢复甲骨文字形 写成 。
张 严 之
一、概述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
象、数、理。
汉字的演变过程:
“月”字旁汉字的特点
▲月字旁(月):含有“月”的汉字一般有两种,一是表示 时间;一是表示身体的某一部分或某种性状等。
▲“月”字旁在汉字左边或下边表示与人或人体(动物) 器官有关的东西:脑,骨。
▲“ 月 ” 字 旁 在 汉 字 在 右 边 则 多 表 示 时 间 与 天 气 : 朝 , 明。
“月”
▲ 月是典型的象形字。 ▲ 篆文字形的“月”与“肉”十分相似,但有细微不同:
“月” 字内部是平行的两横,“肉” 字内部是两道 折笔。 ▲ 在合体字中的“月字旁”通常表示的是“肉”而不是 “月”。
“脑”
“骨”
▲ 骨,甲骨文 像动物的大块的甲状坚硬器官,用于支 撑和保护动物的其他器官。有的甲骨文 在甲状器官 上加“卜”,表示古人用这种质地坚硬、表面宽平的 材料来记录占卜结果。有的甲骨文 将组合的形状 简 化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