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赏析整理
五、赏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展现了什么 画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画面:天边一片白云表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 地平线徐徐而下。 (1)比喻。浮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落日比喻诗 人对朋友依依惜别难舍之情。 (2)对偶。“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 “故人情”,渲染出浓郁的离别氛围。
六、赏析尾联“挥手自兹去,小小斑马蹄”。 (1)细节描写: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 依惜别的心情 (2)衬托。马鸣犹如是离别之声,衬托了离别的 愁绪。
七、赏析“上阕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 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中营造了什么的氛围? 有什么样的作用?
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一系列寒冷凄清 的意象, 营造出萧疏凄冷、幽冷寂寞的氛围,为幽 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词人内心孤独寂寞的反 映。
八、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1)象征艺术手法。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 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 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 (2)比兴的艺术手法。比的手法表现在:「寒枝」 隐喻朝廷高位,「沙洲」犹如卑荒的黄州,「幽 人」就是诗人化身。兴的手法表现在:寒冷凄清 的意象 营造出凄冷、幽冷的氛围,来引出为幽人、 孤鸿的出场。 九、“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现出 诗人这样的性格? 寂寞、孤独、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幽”、“深”等字眼好在哪 里?
(1)曲:曲折。幽:幽静。深:繁 盛。
(2)描写出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 深之处,禅房前后花木缤纷繁茂的景色。
(3)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 静衬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 的特点。
二、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空” 字 (1)空:使.....空。(2)“空”表明潭水清澈, 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3)这两 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 对人的熏陶作用,是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抒 发了诗人寄情山水忘却尘俗的隐逸情怀。
三、“万籁此都寂,唯有钟磬音”运用了什么写 作手法?
“万籁俱寂”中,唯有钟磬音悠扬不尽, 以动衬静,渲染山寺幽寂宁静的氛围,意境悠远 深长。
四、赏析首联“青山郭外斜,白水绕东城”展现了 什么画面?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1)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的横亘在外城的 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东潺潺而过。 (2)对偶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 “东城”,而“青”“白”相间,对偶工整,色彩 明丽。 (3)青山白水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寥廓秀丽的 送别图景。
十二、 零落成泥碾作尘 中的 碾 字有何表达 效果? 拟人; “碾 ”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 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表 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 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十三、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全词抒发了作者在恶劣的环境中仍保持高
洁、坚贞的品格以及淡泊名利的思想情感。
十、“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 自愁,更著风和雨。”写出梅怎样的生长环境? 描写这样的环境用什么作用?
点明了梅花荒僻、残破、凄清的生长环境, 烘托了梅顽强、高洁的品质。
十一、本诗所使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举 一例并赏析。
托物言志。如 零落成泥 如故 一句,意思 是即便梅花凋零飘落成泥,它的芳香依旧不变 啊。陆游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 神韵中寄托了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