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专题5 生态工程 知识点梳理(含教材答案)
专题5 生态工程 知识点梳理(含教材答案)
4.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当怎样改进?
提示: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改进措施。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应 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的具体措施包括:可以根据田间作物的需要 适量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多施有机肥,提高作物对水、肥 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再利用,实现物质的多 级利用,等等。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另一方面要减少农 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一)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解释:地球以有限的空间和资源,长久维持着众多生物的生存、繁 衍和发展,奥秘就在于物质实现了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而在没有物质循环的系统,就会产生废弃 物,造成环境污染,并最终影响到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2、举例:“无废弃物农业”
学原理 系统整体性原理: 保持很高的系统 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
整体大于部分 生产力
系
【答案和提示】
(一)思考与探究
3.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是一种 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试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 量流动途径。
提示:桑基鱼塘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相互联系的,能量的流动包 含在物质的循环利用过程中,随着食物链的延伸逐级递减。
(三)协调与平衡原理
1、解释: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也是需要考虑的 问题之一。
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 力(又称环境容纳量)是指某种环境所能养活的生物种群的数量,如果 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2、举例:
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50mm,是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的地 区,但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以致到处都是“杨家将”。 生态的不适应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远不如当地 树种那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结果防护林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
3.如何理解“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
提示: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技术,就能够进行 回收和循环利用,这样不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 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例如,对废污水中的重金属或氮、磷等养分 就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因此说污染物是放错了地方没有被利用的资 源。
“无废弃物农业”(如右图)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 一,也是生态工程最早、最生动的一种模式。土壤肥力是一切农业生产 特别是种植业的基础,我们的祖先之所以维持土壤肥力几千年,其中的 诀窍就在于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二)物种多样性原理 1、解释:
一般而言,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农业和林业生产为追求最大产量,常常忽略生物多样性而连年种植单一 品种,这往往会造成病虫害增加,环境恶化。
(2)山杏,主要指西伯利亚杏,它抗寒、耐旱,适应性强,是我国北 方最普遍的果树之一,是绿化荒山、水土保持、防治风沙的先锋树种。 山杏果仁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微量元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是加工饮料的优质原料。
(3)刺槐,属落叶乔木,适应性强,在年降水量200 mm左右、年平均 气温不低于3 ℃的地区都能生长。它不仅生长快,且耐盐碱,有涵养水 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刺槐泌蜜丰富,蜜质优良,是主要蜜源植物之 一。刺槐不仅可改善生态环境,还可用于发展畜牧业。
【“协调与平衡原理”资料分Fra bibliotek】“西部大开发”是国家为振兴西部而提出的宏观决策,其中很重要的 一项内容就是生态工程建设。从协调与平衡原理出发,想一想,在我 国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时,应选择哪些树种?如果在该地区发展 畜牧养殖业,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提示:几种西北地区特别适宜树种的介绍
(1)沙棘,俗称“酸柳”、“酸刺”、“黑刺”,属于胡颓子科,为 落叶乔木或灌木。植株表面具有棘刺,叶呈条形或条状被针形,两端趋 尖,背面密被淡白色鳞片,叶柄极短。沙棘花先于枝叶开放,雌雄异 株;果实为肉质花被筒包围,近于球形,直径5~10 mm。沙棘喜阳,粗 壮的枝干抗风沙。沙棘叶、皮、果实及种子在医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 值。沙棘的嫩枝、嫩叶是牛、羊的精饲料,被誉为“铁杆牧草”。沙棘 果维生素含量极高,营养保健价值高,有利于增加种植者的收入。沙棘 是半干旱黄土高原迅速绿化荒山、保持水土、调节生态平衡和促进农林 牧业发展的良好树种。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区,实施沙棘生态工程,大 面积种植沙棘,有效地控制了沟道水土流失,每年可减少流入黄河泥沙 2 100万吨。
※ 生态工程提出的原因 传统的经济模式正在毁坏水、大气、土壤和生物资源,消 耗地球增给我们的自然资本。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走 生态经济之路。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 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 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 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
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它所产生的废弃 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也很庞大,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 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你能举出一些农业生产活动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造成危害的实例 吗?
提示:除日常生活中能够发现的实例外,农业活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 成危害的实例中,世界上影响较大的有蓝婴病。1973年,美国内布拉斯 加州首次出现幼儿高铁血红蛋白症(蓝婴病)。其原因是饮用水中硝酸 盐含量超过10 mg/L,这时过多的硝酸盐会与红细胞中的血色素结合, 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为细胞和组织运输足够的氧。患 儿的临床症状是在口、手或脚等部位出现时断时续的蓝色或淡紫色,呼 吸困难、腹泻、呕吐、抽搐,严重的会失去知觉,甚至死亡。硝酸盐来 源于点源污染,如下水道、畜禽养殖场等,或非点源污染,如对农田、 公园、草地等的施肥。
直接原因: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但这也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 导致的温度升高、气候异常有关。
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措施有:我国政府提出的“积极营造长江中上游水 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计划,即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提 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湖”和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等。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到怎样解决农村(尤其是湖区或山区的 迁出人员)的能源来源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珊瑚礁区的生物多样性高,食物链复杂,不同的生物占据了不同的时间 位、空间位和资源位,因而充分利用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环境。例如, 氮、磷等养分就能够在该区生物体间充分地循环利用而很少流出系统 外。
2.从上面正面和反面的实例,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你认为生物多样 性的破坏有人为因素吗?
提示:只有保持生态系统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 和平衡。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有人为因素,而且往往作用巨大。
2、系统整体性原理
(1)解释:
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 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 效果,即“1+1>2”。
(2)举例:
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得益于珊瑚虫和藻类组 成的高效的植物-动物营养循环。通常情况下,失去了共生藻类的珊瑚 虫会因为死亡而导致珊瑚礁逐渐“白化”,失去其鲜艳的色彩,那里的 生物多样性也将锐减,从而造成系统的崩溃。
【“物种多样性原理”资料分析】
1.为什么樟子松林的松毛虫会肆虐,几十亿株杨树会毁于一旦?而珊 瑚礁区却能够在养分稀少的深海中,保持着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提示:纯樟子松林、杨树林的生物多样性低,食物链短而单调,缺少松 毛虫、天牛的天敌,而成片单一的林木又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因而会导致了树林的毁坏。
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桑叶用于喂蚕,蚕可以生产蚕丝; 桑树的凋落物和蚕沙(粪)落到鱼塘中,作为鱼的饲料,经过鱼塘内的 食物链过程,可以促进鱼的生长;甘蔗可以榨糖,糖渣用来喂猪,猪的 排泄物也进入鱼塘;鱼的排泄物及其他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和底泥经过微 生物的分解,又可以作为桑和甘蔗的有机肥料。桑基鱼塘巧妙地利用了 很难利用的大片低湿地,发展了多种经营,为农民创造了多种收入的门 路,完全符合“无废弃农业”的要求。桑基鱼塘系统物质、能量流动示 意图见图5-1。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以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样的机会和条 件。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 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既使某个物种由于某 种原因而死亡,也会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
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
2、举例:
人工单一 樟子松林常常会遭到松林松毛虫的肆虐,一种小小的杨 树天牛曾经将几十亿株杨树毁于一旦;而珊瑚礁区存在于养分稀少的深 海中,但其中的生物种类却非常多,保持着很高的稳定性。
(六)、生态工程的类型:
根据性质和设计目标的不同,生态工程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农业 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治污生态工程、生态恢复工程等。
【总结】
项目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物质循 环再生
原理
物质循环
可避免环境污染 及其对系统稳定 无废弃物农业 和发展
物种多
生物多样性程度 “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
样性原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可提高系统 单纯林问题,珊瑚礁生态
理
的抵抗力稳定性 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问题
协调与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 可避免系统的失
平衡原 与平衡
衡和破坏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
理
整体性 社会、经济、自然 原理 复合系统
统一协调各种关 系,保障系统的 平衡与稳定
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与社 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 改变和优化系统
系统学 能原理:分布式优 的结构以改善功 桑基鱼塘 和工程 于集中式和环式 能
(五)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