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材知识点梳理解析

教材知识点梳理解析

九年级化学目录及教材重难点梳理九年级化学上册目录:1、化学的魅力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1.2走进化学实验室1.3物质的提纯1.4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2、浩瀚的大气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2.2神奇的氧气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3、走进溶液的世界3.1水3.2溶液3.3溶液的酸碱性4、燃料及其燃烧4.1燃烧与灭火4.2碳4.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4.4化学燃料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化学的魅力主要重难点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别,主要依据是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反应体现出的性质:稳定性,能使指示剂变色,可燃性等。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4)化学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用途,来研究新材料,如光导纤维。

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1.2走进化学实验室1)认识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2)了解一些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操作要求:试管、酒精灯、广口瓶、细口瓶、集气瓶、试管夹、托盘天平和砝码、量筒等实验仪器的使用及操作要求、同时学会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等实验室操作规则。

1.3物质的提纯1)掌握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并且会区分。

2)会物质提纯的方法——过滤、蒸发,掌握过滤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明白过滤的原理,在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掌握蒸发的方法。

1.4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1)单质及化合物的概念,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是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是化合物。

单质是元素的游离态,化合物是元素的化合态。

2)21种常见元素的记忆,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为:O 、Si 、Al、Fe 、Ca 、Na,以及元素表示的意义,①表示某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③有些还可以表示单质的化学式(金属和稀有气体)。

3)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某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③表示该物质由何种元素组成、④表示一个某某分子由几个某某原子构成。

第二章、浩瀚的大气主要重难点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1)空气的组成:N2占78%(约五分之四),O2占21%(约五分之一),稀有气体占0.94%,CO2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2)成分用途:N2——制氮肥、灯泡保护气等;稀有气体——保护气、霓虹灯(物理)等;CO2——人工降雨、光合作用等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产生气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集气瓶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气密性不好,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热胀冷缩)4)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5)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特点: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分子处于不断运动状态,如闻到花香,气味、③分子间有间隙,如a L酒精和a 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a L 6)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种原子的质量对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用符号Ar表示。

2.2神奇的氧气1)氧气的性质:A.物理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B.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反应点燃CO2(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纯氧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C + O2 −−−→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点燃SO2(在纯氧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S + O2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点燃2P2O5 (冒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粉末)4P + 5O2 −−−→点燃2H2O (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有水珠生成)2H2 + O2 −−−→②金属反应:点燃2MgO (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2Mg + O2−−−→点燃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3Fe + 2O2−−−→2)化合反应:多生一3)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4) 氧气的制取:A. 2KClO 3 2MnO ∆−−−→ 2KCl +3O 2↑ B. 2H 2O 2 2MnO ∆−−−→ 2H 2O+ O 2↑ 5) 氧气的收集与检验: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带火星木条检验6) 分解反应:一生多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1)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单质化合价为零,化合物的整体化学式为零2)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根据化合价来计算原子个数3) 物质的量:用n 表示,单位是mol ,1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物质的质量:用M 表示,单位g/mol ;公式n=N/NA ;n=m/M 。

4)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三个不变:元素种类、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两个一定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个可能变:分子数目5)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第三章、 走进溶液世界主要重难点3.1水1) 水的电解:2 H 2O −−−→通电 2H 2 ↑+O 2 ↑2) 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正极:氧气,负极:氢气,体积比:1:2,质量比:8:13) 水的净化:吸附-----活性炭;凝聚剂---明矾;消毒杀菌----氯气(液氯)4) 水的性质:比热大、反常膨胀;水的溶解、分散能力5) 物质与水的反应:CO 2+H 2O →H 2CO 3 CuSO 4+5H 2O →CuSO 4·5H 2O (检验水)CaO+H 2O →Ca(OH)2 (CaO 可作干燥剂的原因)6) 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3.2溶液1) 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2) −−−−−−−−−−−−→←−−−−−−−−−−−−增加溶剂、升高(或降低温度)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或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3)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溶解度曲线。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减小。

4) 得到晶体的方法: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5)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3.3溶液的酸碱性1) 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溶液、pH 试纸2) 溶液酸碱性的判断:酸性溶液中,石红酚不;碱性溶液中石蓝酚红;pH=7,中性溶液;pH >7,碱性溶液,pH 越大碱性越强;pH <7,碱性溶液,pH 越小酸性越强。

3) 实验室常见的酸溶液:硝酸、盐酸、硫酸、醋酸;实验室常见的碱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氨水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重难点4.1燃烧的条件1) 燃烧定义:燃烧时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反应2)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着火点3) 灭火的方法:隔绝氧气、降低着火点、隔离可燃物4) 燃料的充分燃烧:将固体燃料粉碎、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充分燃烧。

4.2同素异形体1) 金刚石与石墨的比较: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其中的碳原子排列不同导致的2)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指单质金刚石/石墨/碳-603) 无定形碳的来源及用途:4) 碳的化学性质: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在高温下,碳能跟许多物质起反应。

① 可燃性: (都放热—可作燃料)C + O 2 −−−→点燃 CO 2(充分燃烧) 2C + O 2 −−−→点燃2CO (不充分燃烧)② 还原性:(冶炼金属)2CuO + C −−−→高温 2Cu + CO 2 ↑ C + CO 2 2CO (吸热反应)现象: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现象:黑色粉末不断减少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木炭为还原剂5)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 可燃性——作燃料2CO + O 2 2CO 2 现象: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② 还原性——冶炼金属CO+CuO ∆−−→ Cu + CO 2 现象: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③ 毒性 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与氧结合的能力。

6) 二氧化碳A 、CO 2 的化学性质① CO 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但CO 2是无毒的)② CO 2跟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 + H 2O → H 2CO 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很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H 2CO 3∆−−→ CO 2 +H 2O③ CO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 2 + Ca(OH)2 →CaCO 3↓+ H 2OB 、二氧化碳的重要用途①灭火②工业原料可制纯碱、尿素和汽水③干冰可作致冷剂、人工降雨④温室肥料。

7)大理石、石灰石等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CaCO3CaCO3 −−−→高温CaO + CO2↑CaO+ H2O →Ca(OH)2(CaO可作干燥剂的原因)CaCO3+ CO2+ H2O→Ca(HCO3)2Ca(HCO3)2 ∆−−→CaCO3+ CO2+ H2O4.3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1)CaCO3 +2HCl →CaCl2 + CO2+ H2O2)启普发生器3)CO2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带火星的木条放瓶口检验,木条熄灭,CO2集满4.4化学燃料1)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2)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煤的燃烧生成SO2,NO2,造成酸雨(pH<5.6)3)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减少煤的燃烧、燃料脱硫、开发新能源点燃H2O4)最清洁的燃料——氢气H2+O2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梳理九年级下册目录5、初识酸和碱5.1生活中的酸和碱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6、常用的金属和盐6.1奇光异彩的金属6.2盐和肥料7、化学与生活7.1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7.2食品中的营养素第四章、初识酸和碱5.1生活中的酸和碱1)常见的酸和碱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2)酸的组成和分类: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分类:含氧酸、无氧酸、一元酸、二元酸3)碱的组成: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特殊的碱NH3·H2O;按照溶解性的分类方法可以分成可溶性碱KOH、NaOH、Ca(OH)2、Ba(OH)2、NH3·H2O;其他碱都难溶于水Cu(OH)2、Fe(OH)24)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并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1)酸的性质:A.浓盐酸:无色液体,有较强的挥发性,产生白雾,有刺激性气味,无吸水性,有较强的腐蚀性B.浓硫酸:无色、油状液体、无挥发性,强吸水性和强烈的腐蚀性(脱水性)、2)酸的化学性质:A.酸的水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之显示一定的颜色B.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盐Zn+2HCl →H2↑+H2OC.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CuO+ HCl →CuCl2+ H2OD.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HCl + NaOH →NaCl+ H2O3)碱的性质:A.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于水放热,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有强烈的腐蚀性,NaOH固体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B.Ca(OH)2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有腐蚀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