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版本介绍
《老子》相传为春秋时期老聃所著。
通行本《老子》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道经》,共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共四十四章。
《老子》传世的版本极多。
1.郭店竹书本:即郭店楚墓竹简
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版本。
1993年出土于荆门郭店一号楚墓,简本《老子》甲、乙,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
它的绝大多数文句与今本《老子》相近或相同。
竹简内容反映了战国中后期的社会。
简本《老子》分见于今本《老子》三一章。
现存2046字。
不分德经,道经。
2.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
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号墓,有写在整幅帛和半幅帛上的,字体有篆、隶之分。
篆书抄写于汉高祖十一年即前196年左右,隶书约抄写于汉文帝初年。
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约二十八种,计十二万字,破损严重。
帛书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又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
它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汉代书法及书法演变发展的珍贵依据。
3.北京大学收藏最完整《老子》古本:即西汉竹书本
2009年1月北京大学收藏。
竹书本上有“孝景元年”字样,可推断此版本约成于西汉中期。
共二百二十余枚,近五千三百字。
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古本。
在竹书《老子》中,首次发现了《老
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的篇题,每章前均有分章符号。
此版本有断简,错字。
4.严遵《老子指归》
实为二书:《道德真经指归论》和《道德真经指归》。
现皆仅存《论德篇》。
《道德真经指归论》是阐发《老子》经文宏旨,不载经文。
后者将严遵的阐释按《老子》章次内容割裂,分别附于各章的经文之后。
5.王弼本《老子道德经注校释》
王弼是魏晋玄学代表人物之一,他与何晏、夏侯玄等共同开创了玄学清谈风气。
因当时是魏齐王正始年间。
故被称为正始之音。
王弼的主要著作有《老子注》、《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指略》。
他注释的《周易》偏重于哲理。
王弼本流传最广,也最知名。
6.河上公本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
此书是现存成书较早,影响较大的《老子道德经》注本。
相传为河上公或河上丈人所撰。
约成书于东汉中后期,作为东汉黄老学者的著作,以黄老思想解释《老子》。
东汉有章句之风,通常“就经为注”。
河上公本主要内容是以汉代流行的黄老学派无为治国,清净善生的观点解释道德经。
这与魏晋玄学家从哲学本体论解老有所不同,更不同于东晋南朝后道教徒以参杂佛学义理的重玄哲学疏解《老子》。
天道与人道相通,治国与治身之道相同,二者皆本于清虚无为的自然之道,这是《河上公章句》的基本思想。
故陆德明《经典释文》概括此书为“言治国治身之要”。
7.傅奕本
傅奕是唐初自然科学家和无神论者。
校订古本《老子》。
注书无大成就,但留下了原文,《道德经古本》。
《道德经古本》比其他版本保存了较多的古言,古句。
由于镌本校订于古塚出土本,出土本其中有残损,傅奕据传世本校订,经文改动很多,已非原来古典面目。
8.唐代景龙碑本及它:
唐玄宗御注《道德经》,易州龙兴观于大唐景龙二年即公元708年所立《道德经》碑。
简称景龙碑本,景龙本,碑本,易州本。
此碑正面刻道经,阴面刻德经。
严可均谓:“世间真旧本,必有景龙碑本为最。
”
唐开元二十六年,易州龙兴观御注道德经幢简称御注本,开元本,开元碑本,御本,易州本,易玄本。
其底本为河上公本。
9.魏晋之前其他可资参考的文献
韩非子《解老》,《喻老》两篇。
《文子》《鹖冠子》等皆为先秦著作。
《淮南子〃严道训》《老子想尔注》等皆为魏晋之前著作。
《老子想尔注》久已散佚,清末敦煌莫高窟所藏的有《老子道德经》的残本。
《老子》版本众多,所以要精研一个版本,深入研究其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