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墨江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九年级语文(问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问卷和答卷。
问卷包括第Ⅰ卷(基础知识)和第Ⅱ卷(阅读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 本卷设有附加题10分,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卷上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年级、班级、考号、姓名等。
答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书写,在问卷上作答无效。
不准使用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基础知识(共25分)1.根据原文默写(10分)(1)江晚正愁余,。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分)(2)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1分)(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含义还可以用(《论语》十则)中另一句话来表达是:,。
(2分)(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的句子是,。
(5)默写赵师秀的《约客》(4分),。
,。
2.根据拼音写词语(4分)(1)惟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tiāo ti()的母亲。
(2)尽情的美的欣赏,已使我从虚无piāo miǎo()的梦境中彻底解脱出来。
(3)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tíng zhì(),凝固了。
(4)当我们享受一缕清风,听见一声鸟鸣,触摸一滴露珠,那是大自然(fù yǔ)我们的愉悦。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由于广州市团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去掉“由于”或者“使”)B.10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决议。
(“通过并审议”改为“审议并通过”)C.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控诉”改为“揭露”)D.广州亚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第十六届亚运会歌曲征集活动。
(在“举办”前加“宣布”)4.用下列词语组成一段话,把你欣赏的某处风景写下来,要求至少用上两个词语和一种修辞手法。
(50-80字,3分)惊叹惟妙惟肖美不胜收心旷神怡优美呼朋引伴5.综合性学习。
2009年4月23日,第十四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
为庆贺这一文化节日,学校开展“书香校园,期待你我”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到这次活动中来。
(1)大家为了激励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决定搜集几则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并把它作为座右铭以自勉。
班长说:“我打算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做自己的座右铭。
”那么,你打算用什么名言做自己的座右铭呢?(要求名言中必须出现“书”字。
)我的座右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为了搞好这次活动,你们设计了“推荐名著”的宣传形式。
请你从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一部,向大家推荐并写出推荐理由。
(3分)《________________》的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共45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8题(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1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B.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祸患)C.是亦不可以已.乎?(已经)D.此之谓失其本心..。
(天性,天良)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8、从第一段看,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列举一个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学会拒绝(12分)①溪流拒绝了湖泊的挽留,把活力送到了无边的大海;小草拒绝了绿荫的庇护,把坚强展现于烈日风霜;繁星拒绝了黑暗的诱惑,向大地撒下点点星辉……②学会拒绝,为我们的心灵守候一片净土,为我们的生活擦亮美好的明天。
③“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是我们熟知的清高的典范。
他于四十一岁时拒绝了官位俸禄,归隐田园。
拒绝,让他得到了心灵最终的归宿。
与之相仿的隐士林和靖拒绝了热闹,不问世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在宁静的生活中悠然自得,写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绝唱。
④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希望之光的照耀,也会遇到藏在海底的暗礁。
触礁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拒绝失望的心理。
诗仙李白官场失意后并没有心灰意冷、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地调整情绪。
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潇洒地让自己脱离了许多仕途失意者无法脱离的苦海。
⑤然而,世上许许多多诱惑人心的东西,都有着华丽的外衣,也有许许多多的人走向了诱惑,坠入了深渊。
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拒绝。
⑥清代大贪官和珅便是一例。
和珅一生贪赃枉法,家中累积的财富不可胜数。
正因为他对钱财来者不拒,换来了他人生的悲哀——嘉庆赐死,家产查抄,他一生费尽心机,换来的不过是一卷破席,更多的则是后世的唾弃。
他不是愚昧之人,却做了让自己身败名裂的愚昧之事。
在钱财的诱惑面前,他没有学会拒绝。
⑦在这个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学会拒绝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良药。
学会拒绝不义之财,学会拒绝非法利益,学会拒绝贪图享乐,学会拒绝嗟来之食……让我们用拒绝换来良知,换来无私,换来正直,换来尊严,换来我们每一个人的无愧之心!⑧学会拒绝吧!让我们给自己的航程点亮明灯,带上我们快乐的心情,还有明天的希望,顺利远航。
9、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第⑥段引用和珅的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有何作用?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陶渊明拒绝了官位俸禄”、“林和靖拒绝了热闹”,你对此有何评价? (2)作为学生你觉得我们应该拒绝什么?请举一例,并说说理由。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父爱,在我的名字里(14分)我一直很羡慕那些从小就得到父爱并懂得父爱的人。
因为我对父爱的认识是经过长期的恨才转化过来的。
我的名字不是父亲取的。
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盲。
在我满月的时候,父亲特意请来乡里一个挺出名的算命先生,得知我五行缺金,又因为父亲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于是算命先生便给我掐出这样一个名字:金翔。
然而,就因为这个名字,我的童年很孤寂--小伙伴们常玩的“打仗”游戏,是不会让我加入其中的--他们会咬文嚼字般地说:金--翔,今天要投降,多不吉利呀!于是就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晾在一旁。
那种感受是父亲所顾及不到的。
父亲的脾气不好,也不知是因为没进一天学堂,还是由于成天忙于繁重的农活却仍无法摆脱贫困,而造成他长年阴沉着脸和暴躁的性情。
加上那望子成龙的心切,便构成他对我独特的管教方式--娃儿的出息是骂出来打出来的!而我对父亲的恨,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打骂中,不断加剧加深的。
尽管我的学习成绩应验了他那句全村闻名的“至理名言”。
为此,我时常想,也许就因为这种应验现象,才使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父亲的“至理名言”中度过。
所以,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一口气冲上山顶,哭了,不是为自己十年寒窗将获得美好前途,成为全村羡慕的第一个大学生,而是为自己终于可以脱离父亲管制,实现不想见到他的梦想而喜极而泣!所以,对向来节俭的父亲大办酒席,忙着招待前来祝贺的乡亲的那个高兴劲儿不屑一顾;所以,在冲出家门的时候,我是那样急急迫迫而义无反顾,一点也不顾及父亲的黯然神伤……在省城念书的前两年,我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认真给父亲写过一封信,就连每次收到他托人寄来的生活费,我也只是应付地写上“钱已收到,勿挂念”之类短语。
直到大三那年,直到父亲托人给我写来一封书信时,我的灵魂和良知才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我才开始懂得该如何去阅读和咀嚼在自己生命中那一再被忽略的、仇恨的沉重的父爱。
信是父亲找上初中的小侄子写来的,没什么要紧事,只是问我好不好而已。
可信写了满满几页,只因小侄子详细地讲明了父亲来信的原因,说是父亲那晚做了一个梦,仅仅因为老家流传一种说法,说是梦见大牙掉是要死亲人的。
而父亲首先想到的是他离家在外求学的儿子。
读到这里,我对迷信父亲的所举,嗤之以鼻,甚至愤然。
信的最后,小侄子讲了一个令他惊讶不已的事,说他就在铺开纸,提笔欲写时,却因一时记不起我的大名而猛然顿住了,结果遭到父亲的训斥:“亏你狗崽子还念了这么多书,记性也忒赖,叫--金翔!”“金--翔”于是小侄子一边念叨一边写在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