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科学八学年级上册第一章1.4~1.7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八学年级上册第一章1.4~1.7知识点

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一.溶液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糖、高锰酸钾、碘)。

2.溶剂:能溶解替他物质的物质,一般是液体(水、酒精、汽油)。

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4.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二.悬浊液和乳浊液1.悬浊液(悬浮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即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2.乳浊液(乳状液):油脂形成很小的液滴悬浮在水里,即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例题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一定是固体 B.凡是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液体是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例题2】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厨房洗涤剂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C.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自来水可溶解掉铁栅栏上的铁锈【例题3】让乳浊液静置许久,液体小颗粒一定会()A.下沉B.上浮C.均匀分散D.上浮或下沉【例题4】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A.白酒 B.食盐水C.医用酒精D.蒸馏水三.实验操作1.固体药品的取用:(1)固体粉末:①用药匙或纸槽取药(每次使用后都必须擦拭看尽);②试管倾斜,把药匙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竖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在底部;或试管水平放置,把纸槽送入底部,然后竖立起来。

(2)取块状固体: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慢慢滑到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1)液体盛在细口瓶中,取用时,瓶塞倒放桌上,一手拿试剂瓶(标签向手心,以免被药液腐蚀),另一手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试管口,让液体缓缓流入试管内,倒完后应立即盖紧瓶盖,把瓶子放回原处,注意标签向外放。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首先选取合适量程的量筒,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内,当接近刻度线时用滴管调到所需液体的量(眼睛平视液面下沿)【例题5】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例题6】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1.5 物质的溶解一.物质的溶解性1.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2.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①温度②溶剂的量③溶剂的种类3.有的物质溶解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有的溶质溶解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有点物质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如: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液体温度升高;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使液体温度降低;氯化钠、蔗糖等:溶解时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4.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①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②跟搅拌有关:搅拌加快溶解;③跟溶质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二.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3.判断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原溶质,若溶解的量不再增加,则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若溶解的量能再增大,则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但 相同温度,同种溶质,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

【例题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B .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 .将5g 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三.物质的溶解度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3.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4.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5.溶解度曲线【例题8】如图为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 3℃时A 的溶解度为80克(2)P 点的的含义在某一温度下,A 、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3)N 点表示t 3时,A 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C>B>A(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取晶体。

(6)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B,无晶体析出的有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W A<W C<W B 。

(7)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6.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①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例题9】“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

根据这一条件及溶解度的含义,判断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A.100g水溶解36g食盐恰好能配成饱和溶液B.200C时,100g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36g食盐C.200C时,把136g食盐饱和溶液蒸干,可得到36g食盐D.饱和食盐水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36:100:136【例题10】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有确定意义的条件,除“在一定温度下”,还应该具备()A.一定量的溶剂B.一定量的溶液C.一定量的溶质D.不再需要其他条件【例题11】t1℃时,分别将20g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出现甲、乙烧杯中所示的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结合下图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6.7%C.t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110gD.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130g【例题12】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观察分析后我知道:⑴70℃,乙物质的溶解度为 g;⑵3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甲乙(填“>”、“<”或“=”)。

四.溶液的配制1.溶液配置过程:①计算(溶质、溶剂的量);②称量和量取(托盘天平称量溶质,量筒量取溶剂);③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④装瓶存放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例题13】将一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平均分为2等份,每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若将其中的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应加水 g,若将另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加入NaCl g。

【例题14】已知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g。

试计算在50℃下,⑴在120g氯化铵饱和溶液中含多少克氯化铵?⑵在25g水中最多可溶解多少克氯化铵?⑶用10g氯化铵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多少克水?⑷用30g氯化铵和50g水混合,能否得到饱和溶液?组成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例题15】20℃时,将80g的某溶液分成二等份,其中一份蒸发掉10g溶剂,另一份加入 4g溶质,此时这两杯溶液恰好饱和,则饱和时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1.6 物质的分离一.物质的结晶1.结晶: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

①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如食盐(NaCl)②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的物质。

如KNO32.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综合使用:加热使溶液蒸发浓缩(减少溶剂),再冷却结晶二.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1.物质分离的方法:结晶法(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2.明矾、活性炭:(沉淀)凝聚剂活性炭:(过滤)吸附作用,滤去不溶性物质并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3.过滤:(1)主要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滤纸等(2)一贴,二低、三靠:滤纸紧贴漏斗;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纸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烧杯靠在玻璃棒上使液体沿玻璃棒流下,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4.粗盐提纯(蒸发结晶、冷却结晶)(1)步骤:Ⅰ溶解:把粗盐放入盛有一定量的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Ⅱ过滤:滤去盐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Ⅲ蒸发:①把滤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②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③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注:(1)玻璃棒的用途:①溶解:搅拌,加速溶解;②蒸发: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③过滤:引流。

【例题16】室温下,一杯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有少量晶体析出,是因为() A.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溶剂质量减小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例题17】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海水晒盐,它所利用的物质分离方法是()A.溶解法B.过滤法C.结晶法D.蒸馏法【例题18】将食盐的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蒸发水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减少 B.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C.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原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例题1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___________g乙,溶液达到饱和.(2)t2℃时,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1℃时,若要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4)若要从甲中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可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20】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写一种)(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4)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若将烧杯内溶液温度从30℃升温到5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不变化的是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