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选择题及主观题均答在试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39分)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青荇戮力肆业舳.舻千里(zhú)B.浸渍杂糅谍血流觞.曲水(shāng)C.敛裾苍茫弭谤既往不咎.(jiù)D.袅娜磐石荒诞长歌当.哭(dāng)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对于孩子们的情感,笔者不想妄自菲薄,但对于“因爱生恨”之说也着实不敢苟同。
②三国时魏的嵇康、阮籍纵情山水,放浪形骸,是有他们特定的政治原因的。
③让农民工拿到劳动报酬,回家过上团圆年,是我们必须要守住的公平正义底线,也是每个相关方责无旁贷的责任。
④大胆果断的人往往能抢得先机,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人则容易被社会淘汰。
⑤内地雪灾十分严重,数以万计灾民如涸辙之鲋,受断电断粮之苦,正需要大家伸手援助。
⑥他在教学方面有一些建设性的思想,但卓尔不群,所以没有得到同事们的一致认同。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经历了两个月前的紧急撤档,由冯小刚导演,演员黄轩与诸多新人联袂演绎的《芳华》终于于12月15日走上大银幕。
B.佛坪高铁站位于汉中市佛坪县,距离佛坪熊猫谷只有大约30分钟左右的车程,在熊猫谷能够看到世界唯一的棕色大熊猫。
C.对于知识付费的未来,专家建议,知识付费产品打造者要不断提升内容的质量,丰富形式,形成“良币驱逐劣币”效果。
D.柳宗元的贬谪经历可以说是唐宋文人的一个悲怆案例,因为从他被贬谪的那一天开始,就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网络文学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学在精神内质上与当下读者的心意相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传播的是一个年轻人只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时代理念。
个人通过奋斗不断变强,一路收获友谊、爱情的故事模式很套路化,却符合当下大众读者的心理期待。
①既是对读者愿望的满足②也是一种时代内在精神肌理的体现③好的网络文学作品读来轻松、好看④网络小说中常见的主角“升级”“逆袭”的人生道路⑤所以常被称为“爽文”⑥满足了读者的梦想要求A.④①②③⑥⑤B.③①②④⑥⑤C.③⑥⑤④①②D.④⑥⑤③①②5.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火尚足以明也明,明亮 (《游褒禅山记》)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攻占 (《赤壁赋》)B.今行而无信信,书信 (《荆轲刺秦王》)夫夷以近夷,平坦 (《游褒禅山记》)C.沛公则置车骑置,放弃,丢下。
(《鸿门宴》)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烛之武退秦师》)D.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抵抗。
(《鸿门宴》)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兰亭集序》)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组是()A.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而今安在哉 (《赤壁赋》)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荆轲刺秦王》)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C.不能喻之于怀 (《兰亭集序》)相与枕藉乎舟中 (《赤壁赋》)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轲刺秦王》)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7.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古代指泰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如《鸿门宴》中“沛公居山东时”。
类似的表示地理区域的名称还有河北、河南、江东等。
B.姓氏,表明家族的字。
姓和氏本有分别,夏、商、周三代,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
C.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如《赤壁赋》中“七月既望”。
此外,古人称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最后一天为“晦”。
D.六书,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前四种是构字方法,后二种是用字方法。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以“文学生活”重塑文学史①现代人读《诗经》,往往会有些“隔”,只能就作品内容形式进行分析鉴赏,而闻一多研究《诗经》,却力图给现代人提供《诗经》时代这些作品产生与流布的想象。
比如解释《诗》与祭祀、舞蹈、种植、记事、隐语等的关系,就让人们尽可能回到《诗经》时代,去理解这些作品不可重复之美。
这等于给文学史增加了一个“文学生活”的想象天地。
②但这种对“文学生活史”的研究,仍停留于比较零碎的、个案的操作,至今未见到有把各个历史时期“文学生活”系统写进文学史的著作。
如今各种版本古今文学史,绝大部分仍只满足于对作家、作品及源流的描述,即使介绍思潮流变,多少涉及时代背景,也未见得能自觉地展现“文学生活”。
③不过,我们终于看到了这方面出现的一种理论自觉。
④最近,山东大学几位学者连续发表多篇关于“文学生活史”的讨论文章,提出要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生活史。
他们希望这种研究能突破历来文学史只注重作家、作品和批评的“内循环”,要嵌入一个新角度即“文学生活”。
“20世纪中国文学生活史”的设想,与此前温儒敏教授主持的“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课题有密切关联。
温儒敏曾提出,迄今为止各种文学史,绝大多数就是作家作品加上思潮流派的历史,很少能看出各个时期普通读者的阅读,“消费”以及反应等状况。
这种新的文学史研究,将不再局限于作家与评论家、文学史家的“对话”,还会关注大量“匿名读者”阅读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所流露出来的普遍趣味、审美与判断,不但要写阐释史,也要写出隐藏的群体性文学活动史。
“文学生活”研究关注文学生产、传播、阅读、消费、接受、影响等社会文化生活环节,这样的视野将生发许多新课题,使文学史研究展开新生面。
⑤从当前社会“文学生活”的调查,到“文学生活史”的研究,是一个跃进。
但研究方法也要随之调整变化,“文学生活史”研究带有很强的文学社会学色彩,除了对不同阶段如今还健在的普通读者进行访谈以及某些必要的问卷调查,更加重要的还是史料收集梳理研究,也许还需要借用一些诸如文化研究、社会心理学等跨学科的方法。
“20世纪中国文学生活史”把重点放在对期刊、报纸、日记、传记的梳理上,是!迟要的,难度也很大。
但想想(《诗经》离现在不更加遥远?史料不更加缺乏?但闻一多通过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和训诂等方法,尽可能呈现了《诗经》时代的“文学生活”。
⑥“20世纪中国文学生活史”是新的学术生长点,现代文学可以朝这方面开拓,古代文学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研究空间。
这个学术生长点带给我们一种期望:今后能有一种新样态文学史,是增加了“文学生活”内容的文学史,一方面能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状况;另一方面,也能激发现代读者的历史想象,帮助他们更好地阅读和欣赏文学经典作品。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闻一多研究《诗经》,没有就作品内容形式进行分析鉴赏,而是力图给现代人提供《诗经》时代这些作品产生与流布的想象。
B.当前各种版本古今文学史,只满足于对作家、作品及源流的描述,不能自觉地展现“文学生活”。
C.历来文学史只注重作家、作品和批评,山东大学几位学者提出要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生活史,希望能突破这种“内循环”。
D.“文学生活”将生发许多新课题,包括文学生产、传播、阅读、消费、接受、影响等,使文学史研究出现新局丽。
9.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②段先用闻一多研究《诗经》的事例引出“文学生活”的话题,进而指出“文学生活”在文学史著作中的缺失。
B.第④段用山东大学几位学者发表的与温儒敏主持的课题密切关联的讨论文章说明当前“文学生活”研究的理论自觉,然后阐述这种研究的发展方向。
C.第⑤段论述“文学生活史”的研究方法,段尾举闻一多研究《诗经》时代文学生活的例子是为了提示研究者借鉴其文化入类学、民俗学和训诂等方法。
D.第⑥段从宏观上展望“20世纪中国文学生活史”研究的影响,表达了对增加了“文学生活”内容的文学史的期待。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入研究《诗经》作品产生的时代特点,呈现那一时代的“文学生活”,有利于改变现在我们读《诗经》有些“隔”的现状。
B.“文学生活”研究,将使文学史著作的内容得到充实,不但要写阐释史,也要写出隐藏的群体性文学活动史。
C.“学生活史”研究属于文学社会学研究范畴,史料收集梳理研究是其重要工作,也许还需要借用一些诸如文化研究、社会心理学等跨学科的方法。
D.增加了“文学生活”内容的文学史,能激发现代读者的历史想象,帮助他们更好地阅读和欣赏文学经典作品。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l~13题。
徐启睿,字圣思,浙江宁波府鄞县人也。
少负才任气,喜为侠烈之行。
尤嗜击剑,卧起常佩之。
既补诸生,累试于布政司,不售。
时对酒当歌,辄叹日:“天生徐公,胡乃老之草间!”则拔剑起舞,谩骂座上贵人,以剑拟之。
贵人皆膝席莫敢忤视,或跳而去。
然每规人之过,辄苦口泣下,其方正又如此。
既久郁郁,一日,忽埋故剑,椎酒床,裂琴衣,削发,师事径山浮屠雪峤。
踰年,南都再陷,则破关出,掘故所埋剑,夹以双斧,趋钱督师营。
督师故与启睿同社,亟引见于监国。
因问所需何官方得称乎。
对日:“臣请以布衣居肃乐幕,入参惟幄,出悍军旅,不必官也。
”监国奇之,授以锦衣卫指挥,不拜,自称“白衣参军”。
时江上诸营首鼠,互相观望,则骂曰:。
“今日焚舟前进,或可一逞;逍遥坐老,以自困乎?”一日,晨起佩剑。
集其麾下百夫,屠牛飨之,谕以大义。
百夫亦唯唯而泣。
径自东岸渡江,直薄西岸。
大兵①以为游骑,不以为意,亦遣裨将御之。
则奋剑直前,掩杀过半。
城上乃亟出锐师为继,且戒曰:“观其帅甚奇,必生致之。
”于是大兵蜂涌而至,长围四合,且战且拥。
而启睿忽陷泥淖中遂被执谕之降则谩骂大兵怒刳其腹实以草悬之江门百夫见启睿之死,亦无降者。
启睿之出也,督师力止之,曰:“军行必无复继,徒入虎口,无益也。
”至是督师以诗哭之四:“呜呼!果见其出而不见入也!”初,启睿闻辽沈日蹙,两河内溃,叹息以为国必亡,则自雕一私印曰“复明”。
是竟死。
(《鲒琦亭全集·卷八》)①大兵:此处指清军。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