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感觉与知觉.ppt
7
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相同点
▲均为感性认识过程 ▲均为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 物的反映 ▲均为对事物表面现象,外部特征的反 映。
8
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不同点 ▲内容—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间的关系、联系、 整体的反映。
▲产生过程—感觉是在刺激作用下,个别分析器 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是多个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 果(感受器、传入神经、皮层)
17
第三节 知觉的加工过程
18
一、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一)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型加工) •知觉是直接的,所有需要的信息都包含在视觉 显示中。代表人物如吉布森(Gibson) (二)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型加工) •大脑运用过去的经验以及其它一些有影响的事 件来建构对现实世界的看法。代表人物如格利高 里(Gregory)
23
24
25
二、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二)词优效应
Reicher(1969)的实验 结果:识别字词中的一个字母要优于识 别单个字母或非字词中的字母
26
词优效应实验
27
字母识别材料1
28
字母识别材料2
29
字母识别材料3
30
二、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三)客体优势效应
Weisstein和Harris:不同图形中的直 线线段的觉察或识别(采用三维图形)
12
一、赫尔姆霍兹的无意识推论过程
(一)无意识推论 赫尔姆霍兹认为,知觉是结合观察者的感觉信息与过去经 验所建构出来的结果,是感觉和概念的整合。有些知觉好 像是直接认识,其实仍然有旧的经验的作用,因为有意识 的作用最后变成了无意识,从而使知觉看来似是不可抵抗 的、直接的。他把这种作用称为“无意识的推论”。 (二)无意识推论过程的特点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特点
整体性: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多 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理解性:知识、经验的作用
5
二、什么是知觉
(一)知觉的概念演变 1.在古典的哲学文献中,知觉与感觉是混淆的。 2.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最早提出感知的区别。 3.18世纪英国联想主义受原子论的影响,把感觉看成心理现 象的元素。
V2.0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1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课程大纲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知觉的理论 知觉的加工过程 模式识别
2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3
一、什么是感觉(Sensation)
感觉பைடு நூலகம்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特点:①直观性
②个别性
4
二、什么是知觉(perception)
必然存在、自动化、不可逆、不改变、无意识
13
二、吉布森的直接知觉理论(1966,1979)
(一)直接知觉理论(direct perception) 环境中的信息如此丰富,人对外部世界的知觉可以是直接 的而非整合的,知觉是从刺激模式中直接提取有效的信息 。
关键概念: 光列阵:自然界中的光结构或是模式。
31
客体优势效应
32
客体优势材料1
33
客体优势材料2
34
客体优势材料3
35
客体优势材料4
36
客体优势结果
37
第四节 模式识别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15
二、吉布森的直接知觉理论(1966,1979)
(二)直接知觉理论的实验支持 伪通道实验(Gibson等,1955)
16
三、David Marr的三层次理论架构
(一) Computational Theory,理论层次的描述 例如,视觉的功能在于识别物体。 (二)Representation and Algorithm,达成目标的机制或 程序。 例如,视觉系统: 网膜影像抽出边界 边界组群 平面表征 立体表征 (三)Hardware Implementation,生理层面的执行。 例如,视觉如何使人看见物体。
21
22
二、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一) 整体优势效应 Navon,1977 视觉刺激:大字母H,S, 听觉刺激:H,S的发音 实验程序:先呈现一个视觉刺激,持续80ms,在视 觉刺激开始呈现40ms,被试开始听到H或S的读音, 听觉刺激呈现300ms。 实验结果:当听到字母与看到的整体字母一致时, 听觉分辨速度加快,听觉辨别的速度不受小字母的 影响。
9
▲反映的性质—感觉的性质直接依赖于刺激物 本身的性质,知觉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主体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知觉包含着对客观事 物的理解解释过程。
10
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联系
二者密不可分,感觉是知觉的前提、基 础。二者往往同时出现,很少产生孤立 的感觉。所以常常以感知的形式出现。
11
第二节 知觉的理论
4.19世纪冯特把意识经验分解成感觉、感情、意向等各种元 素,这些元素按一定规律构成包括知觉在内的各种复杂的 心理现象。
5.格式塔强调知觉的整体性,认为知觉经验是一个整体而不 是个别感觉元素的总和。
6
二、什么是知觉
(二)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觉的看法 1.知觉是寻求对信息的最佳解释的过程。 2. 知觉过程具有积极主动性和选择性。 3.知觉依赖于过去的知识经验,是现实刺激和过去经验相互 作用的结果。
19
一、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三)在实际知觉过程中是结合起来同时进行的。 •调和上述两种看法,代表人物如奈赛尔(Neisser)
Tulving,Mandler和Baumal(1964)的实验证明知觉 既依赖于自下而上的加工又依赖于自上而下的加工。 两种加工是可以相互补偿的。
20
实验:两种加工交互作用
14
二、吉布森的直接知觉理论(1966,1979)
光线到达眼睛的方式以存在着足够的信息,这样的方 式称为光列阵,不需依赖高水平的认知过程即可产生 识别。 他对于自然环境下产生的知觉有兴趣,因此他的理论 也被称为生态学理论。 他的理论研究持续了三十多年,有四个主要原理:
描述刺激的方式不是视网膜上的映像而是光列阵 对知觉来说,重要信息是通过观察者的运动得知 光列阵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固定不变的信息 这一固定不变的信息产生了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