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招投标监督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
调研报告
根据局关于开展建设工程成套设备领域招投标监督管理和招投标市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运行情况调研活动通知的要求,我们于9月15日至19日,由局领导带队,先后对铜陵、黄山和安庆三市及铜陵县、休宁县、枞阳县、潜山县的招投标监管体制和市场公共服务体系运行情况,通过组织座谈、集中研讨、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了较全面的调研。
当地政府网站、电视台对我们的调研活动进行了及时的宣传报道。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颁布实施以来,安庆等三市积极贯彻落实,在招投标活动的实践中,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净化招标采购市场,着力构建“集中监管、管办分离”的监管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安庆等三市在规范招投标行为,保护招投标当事人合法权益和预防腐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各具特色。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招投标管理工作。
市、县党委和政府把加强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作为优化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廉政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认真研究和实施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的管理体制改革。
黄山市于今年5月19日启动招标采购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市委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万以学为组长的市招标采购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7月12日,市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局、市招标采购交易中心成立揭牌,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
亲临现场。
之后不久。
出台了《黄山市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办法》等6个规范性文件。
二是成立了专门的招投标管理机构。
安庆市政府从“工程上马,干部落马”引发思考,一个案件引发一场变革,一条建议催生一套机制。
早在2006年就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招标采购管理局,并定为市政府直属的正县级参公管理事业单位。
之后,安庆市所辖7个县,已有6个县成立了招标采购管理局。
铜陵市2008年对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体制进行了改革,成立了市政府直属的招投标管理中心(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黄山市今年7月成立了招标采购管理局,定为正县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正在申请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三是管理体系逐步健全。
在机构落实的同时,三市相继出台了《招标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落实了交易大厅等公共服务场地,形成了便于监管,运作规范的有形市场,并建立了一整套规模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加强了机构的内部管理,有力地推进了工作的进程。
四是加强了招投标管理的监督和管理。
三市管理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加强了对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收到显著成效。
安庆市自成立招标采购管理局后四年来未出现一例招投标腐败案。
黄山市今年7、8月份共查处虚假证照,伪造业绩11起,净化了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市场氛围,达到了集中监管,有效制约效果。
五是开创了招投标监管和政府采购工作的新局面。
由于三市领导重视,政策明确,机构健全,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到目前为止,
铜陵市共完成招投标采购项目1200多项,交易金额项目金额达55亿多元,节约资金6.5亿多元。
黄山市招标管理局正式成立和运行两个月来,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工程进场交易25项,累计中标金额4.11亿元。
其中,政府和国有投资公开招标项目21项,累计中标金额1.88亿元。
通过招标节约国有资金2889万元,资金节约率达13.29%。
同期,市直政府采购累计成效2723.4万元。
二、当前招投标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三市此项工作都取得积极的进展,总体情况良好,但在我们调研中也看到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各地监管机构名称不统一,职责不一致。
有的机构称招标采购交易中心,有的称招标采购管理局,有的称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局,有的称招投标管理办公室等等;有的达到了完全统一,有的只是部分统一。
(二)监督管理与市场化运作合二为一。
三市中有两个市的机构既是招标采购监督管理者,又是招标采购的具体运作者。
在许多投标采购活动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一身二任,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人为因素难以有效排除,也难以从制度上消除不当竞争,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三)代理行为不规范,主要是代理机构的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招标文件编制不科学,直接影响了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工作的质量。
(四)专家评审管理制度需要改进。
目前三市招投标采购工作中,往往重视对专家产生保密性和专家评标纪律的监督,轻视对专家评判
点公正性和专业性的审核与评价,对专家评标的合理性偏差缺少科学的纠正措施。
(五)专家队伍亟待加强。
目前三市专家队伍人员少,门类不全,专家评委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专家质素不高,许多专业领域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评标专家。
(六)信息化建设落后,重复投资大。
从三市情况看,招投标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系统软硬件水平低,难以保证相关业务的高效快捷的流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并且同一地区市、县重复投资,造成投资浪费。
三、针对全省招投标管理体制现状和存在问题,安庆等三市提出如下建议:
(一)尽快理顺省级招投标管理体制。
目前省级招投标管理是由多部门分头负责,管理中常常是政出多门,管理尺度、标准和要求都无法统一,导致已经出台的各项管理规章与制度,包括招标局下发的规范性文件难以落实,容易产生程序性腐败,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
因此,应当成立由省政府领导挂帅,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招投标管理委员会,下设省招标管理局,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上下统一,集中监管。
现在的情况是省落后于市、县,省政府没有专职机构对市县统一领导。
(二)建立统一开放的招投标服务平台。
为确保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和信息、资源共享,应当尽快建立省级的管办分离、透明公开、开放竞争、集中统一的招投标服务平台(既公共资源招标
采购交易服务中心),这样有利于打破行业壁垒,整合行政资源,节约运行成本,优化发展环境;有利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加强公共资源管理,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更好地加强监督管理,有效避免和防止招标采购领域腐败现象发生。
(三)建立统一开放的招投标专家库系统。
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避免由于人才匮乏,造成评标专家的水平低,评标的不公平。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省一级的公共服务平台上建一套综合软件系统,使得专家库资源、供应商信息档案、价格信息,招标代理机构档案实行资源共享,也便于监管。
同时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四、我们调研组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加强招标管理,是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的内容,从当前的情况看,它不仅能够规模招投标市场运行,节约政府资金,而且能够净化经济发展环境,有效地反腐倡廉。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加强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真正为社会提供公平、公正的服务平台,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顺体制是强化招投标管理的基础。
从安庆,黄山两地的体制改革中可以清楚的看出理顺体制的基础性作用。
安庆市招标采购监管工作建立了由领导协调层、监督管理层、交易服务层组成的三级机制体系。
第一级,领导协调层——即市招标采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建设、交通、水利、财政、监察等相关部
门和各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职责是研究和制定招标采购监督管理有关制度,协调处理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第二级,监督管理层——即市招标采购管理局,正县级直属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主要职责是在市区范围内集中行使招标采购监管权。
市纪检监察机关向市招标采购管理局派驻检察室,对市招标采购管理局和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情况实施再监督。
第三级,交易服务层——即市招标采购交易中心,局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为招标采购活动提供场地、信息和咨询等服务平台。
由于理顺了管理体制,安庆市招标采购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四年来累计进场交易1199项,交易金额142.35亿元,共为政府和业主单位节约资金10.62亿元;查处纠正了300多起不规范的现象和做法,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纠纷,社会各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
(二)统一规范的制度是搞好工作的保障。
各市招投标管理之所以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很重要的一条是都有统一规范的制度作为保障。
铜陵市出台了11项涉及招投标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
安庆不仅市一级有统一规范的制度保障,潜山、枞阳等县也都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
(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是搞好工作的条件。
从三市情况看,各市都在招投标管理中应用了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了招投标管理信息
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
总之,靠安庆这样的一个地区单打独斗,阻力太大。
加快全省招投标管理体制改革,明确省招标局的监管职能,建立省市联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招投标公共服务体系是大势所趋,这必将更好地整合资源,加强监管,尽快达到专项治理的效果,也必将推动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