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命题规律
(一)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1.考试依据
《考试大纲》提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 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 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 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 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3.能力考查覆盖全面,力度到位。
试卷涵盖了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 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
证和探讨问题”4项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
试题设计力求创新,突出学科特征,刻意 反映史学研究新动态和新成果。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一是材料成为试卷主体,材料内容远离教材,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②注重历史解释,能力考查的起点 高考命题坚持“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原 则,历史材料或文字叙述构成试卷的主体。对能 力的考查主要从阅读理解试题材料切入,以有效 信息的提取、解读、整理及运用为基础,向其他 各种能力的考查延伸。同时,对教材涉及的一些 重要历史概念,特别是教材未作阐释、学生理解 不透的重要概念,试题往往从理解深度上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2014年历史 高考命题规律 与备考复习对策
沈海财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导
言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改革踯躅不前 ●然而我们在高考面前总是疲惫不堪 ●高中教学严重滞后于高考命题改革 ●师生深陷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泥潭
●跳出题海:科学备考的唯一出路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一
高考命题规律解读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重大变革。历史考试大纲将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
表述为4项3个层次共12条,比课程标准的要求前 进了一大步,提高了一个层次。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表1
目标
历史(课标版)高考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
要求 I II III
一 理解试题提供的 整理材料,最大 对有效信息进行 获取和解读信息 图文信息和考试 限度地获取有效 进行完整、准确、 要求。 信息。 合理的解读。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解读:
这个历史学科能力目标和要求的表述,既不
同于课程标准,也不同于以前的考试大纲,而是
根据高等学校历史专业对新生学科能力的要求所
提出的。对高中学生来说,更应是历史学习的潜
能,它主要包含了历史材料阅读能力、历史概念
理解能力、历史知识应用能力、历史问题思维能
力和历史文字表达能力。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②创新意识突出,求异思维活跃。
目前,高考历史命题组是一个知识和年龄结
构都比较合理,命题经验日益成熟的班子,保
持着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活力,创新意识强烈, 求异思维比较活跃,因而每年的试题都将出现新
思维,并有新突破。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③反猜题与出其不意。
反猜题可以说是所有考试命题工作的一种心
2.考查宗旨
《考试大纲》提出:“考查对基本历史知
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
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 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3.命题原则
《考试说明》明确表示:命题不拘泥于教科 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
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综合题为0.46。历史题难度通常高于政治地理。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五)高考命题规律的探析
1. 高考究竟考什么 ——过程、解释、方法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①强调历史过程,突出主干知识及其结构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线索、 各阶段时代特征及其相互联系; 中国近现代各时期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近代前期主流思想 的发展演变; 世界各主要国家民主制度确立和发展的背景 及各自特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世界影响,现 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多样化表现及特征; 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比较。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2.考纲强调通史体系 考试大纲从高考的现实需要出发,强调通 史体系,根据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按照通史
的思路对课程标准的内容加以调整,遵循古代、
近代、现代的时序,对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强
调知识的内在关系,打破模块界线,构建起基
本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学科体系。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2. 高考怎样考——命题思路
①着眼于学习潜能和学科素养的考查。 坚定不移地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 高考命题的基本信念,在操作层面上也达到了一 个较高的水平,历史在文综三科中一直走在政治 和地理的前面,并对它们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因 而历史试题也是三科中难度较大的。比如对学科 素养的考查已经有机地渗透在许多试题之中。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5. 试题难度逐年调整,仍然偏高
难度和区分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 难度为0.5时,其区分度可能最好;区分度在0.3 以上才是好题。因此高考命题的设计难度通常为
0.50-0.55。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历史试
卷的平均难度为0.46。2012年历史试卷的难度为
0.47,与上年比略有降低,其中选择题为0.48,
●图表材料在试卷中每年都有出现。通常是一 个表和一幅图。 ●试卷文字阅读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文综 卷的历史部分由2007年约2800个字符逐渐增 加到目前的3600个左右的字符。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2.考查内容重点突出,学科主干知 识凸显,主题鲜明。
突出学科知识的主干,强调对重要事物
和概念的准确理解,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 和其他学科关系更为密切的一些内容,如文 学史、科技史、当代思想政治等则极少涉及。
③试题分析。每年组织高考试题评价。 ④时间因素。高考命题时间和命题周期。 ⑤必然性与随机性。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二 考生答卷失误透析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一)考生典型失误分析
1.阅读能力欠佳
考生的阅读能力,即从试题中获取和解读信
息的能力不足,是近年高考失分的首要原因。这
在综合题和选择题中都比较突出,考生平均约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从中学历史教学的角度来理解,它所强调的是: ●历史阅读能力,即读懂历史材料,正确理解题 意,并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知识迁移能力,即运用已有知识,认识和理解 新的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并分析和说明问题; ●历史思维能力,即运用史学思想和方法思考、 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即准确描述历史事物,概述历 史事实,阐释历史观点。 同时,大大淡化了知识记忆能力即再认再现能力。
理常态。目前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在以材料为 主体的试卷结构下,反猜题已是轻而易举的事, 出其不意也成为命题工作的一种基本追求。所以 企图以猜题押题去提高考分的想法已显得十分幼
稚。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3.影响和制约高考命题的因素
①知识结构。命题专家专业构成。
②命题经验。经验与质量有着直接关系。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③关注学科素养,强调史学方法 对文史常识和史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每年 都有题目涉及,这体现了高考命题对历史学科素 养的重视。 史学思想和方法方面,主要包括:全球史观 或整体史观或“世界体系论”、文明史观及现代 化史观,比较史学以及“新史学”的各种流派和 方法,如“问题史学”“计量史学”“概念史 学”“心态史学”“结构史学”等等。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④与大学课程密切相关的内容 一是大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和学术热点问题以 及科研前沿的成果(且是在政治上不太敏感的问 题),近年日益重视经济和社会史的考查正是其 突出体现; 二是中学教材中阐释片面、观点陈旧的内容, 高考命题也会有意去颠覆; 三是古今中外贯通,在学科体系和主干知识 方面不同版本教材可以互补的内容。 考纲将是高中课标与高校课程的衔接,而不 是翻版。 趋势是远离教材,越来越远。
50%的失分和这一因素有关。这个问题一直没有
引起历史教师的足够重视,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
对策,因而至今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①与试题材料的阅读难度有关。主要是文言 文和世界史文献材料的译文。 ②与试题远离教材的程度有关。考生对陌生 的历史事物和历史叙述,往往是不知所云,无从 下手,这在世界史部分较为突出。 ③与考生的知识面狭窄有关。考生无法将已 有知识和试题内容建立有效联系。 ④与考生阅读速度和理解力不足有关。长期 以来教学缺乏对阅读技能的训练。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4.试卷结构经过调整后已趋于稳定 (1)题型结构
题量:12道选择题 2道主观题 N道选做题(N选1) 形式:所有题目基本上都有背景材料 特点:综合性 一道主观题为大跨度综合(25分) 开放性 一道主观题为开放性题目(12分) 无参考答案,有评分标准, 远离教材 选做题按选修模块命题(15分) 但试题较少直接涉及选修教材内容。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3)能力结构
目标要求 I II 获取和 理解试题提供 整理材料,最 解读信息 的图文信息和 大限度地有效 考试要求 13% 获取信息 19% 调动和 辨别历史事物 理解历史事 运用知识 和历史解释 实,分析历史 17% 结论 11% 描述和 客观叙述历史 准确描述和解 阐释事物 事物 释历史事物的 0% 特征 3% 论证和 运用判断、比 使用批判、借 探讨问题 较、归纳的方 鉴、引用的方 法论证历史问 式评论历史观 题 12% 点 1% 累 计 42% 34% III 对有效信息进行 进行完整、准确、 合理的解读 18% 说明和证明历史 现象和历史观点。 2% 认识历史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并 作出正确解释 3% 独立地对历史问 题和历史观点提 出不同看法 1% 24% 合计 50% 30% 6% 14%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