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案例及分析1

组织行为学案例及分析1


而且以后你们谁也不用再想法对付他了。但如果你是对那个提升感到不 满的话,你应该知道阿苏说了许多你的好话,并指出如果我们把你埋没 到中西部去,这个部门会变得有多糟。加上分红的话,你的收入仍然与 马德一样多。如果你在这儿的工作继续很出色的话,你就可以去负责一 个比中西部地区好得多的地方。” 明娟感到十分尴尬,她抬头向阿苏看去,阿苏耸了耸肩,说 道:“你想不想来点咖啡”?在喝咖啡的时候,明娟向阿苏诉说了在过 去这个月里她是怎么想的,并为自己的不公正态度向阿苏道歉。阿苏向 明娟解释了她所认为的疏远冷漠实际上是某种敬畏:他看到她的优秀和 效率,结果他非常小心翼翼,惟恐哪儿阻碍到她了。 第二天,办公室又恢复了正常。但是一项新的惯例建立起来了:明 娟和阿苏在每天的十点钟一起去喝杯咖啡休息一下。他们的友好状态使 在他们周围工作的同事们从高度紧张中松弛下来了。 思考题: ① 明娟和阿苏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② 威恩作为公司领导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否可行? 案例分析提示 1、由职权之争引发冲突,又因信息沟通障碍产生矛盾。 2、威恩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可行的。他采用了转移目标的策略,如给 他们设置一个共同的冲突者马德,并促进明娟和阿苏之间沟通信息,协 调认知。 3、改善人际关系一定要体现平等的原则、互利原则和相容的原则。 让明娟和阿苏和平共处、互相谅解,且告知他们未升迁的利益更大,并 使他们相信威恩的话。这一过程启发我们应该依据人际交往的原则,运 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下属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五、案例介绍: 案例《王义堂现象说明了什么?》 不到两年换一个,换了12任厂长也没摆脱亏损的一家国有企业,却 在一个农民手里起死回生。1994年5月,当王义堂接手河南泌阳县水泥 厂时,该厂亏损123万元,到年底,王义堂却使该厂盈利70万元。第二 年实现利税525万元。第三年在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仍实 现利税470万元。 当年水泥厂多年亏损,再任命谁为厂长呢?难!有人说:“让王义堂试 试吧!”。王义堂?这提议让大家一愣,他是水泥厂所在地的农民,他怎 么能当国有企业的厂长呢?可再一琢磨,认为王义堂有本事,他和人合 伙开办的公司,个个盈利。县里与王义堂签订了委托经营协议。王义堂
组织行为学案例及分析
一、案例介绍: 成都顺利奔驰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是一家全国 连锁的房地产中介公司,在成都拥有60多家连锁分店,据称是成都市最 大的房地产经纪公司,公司总部位于天府绿州,公司员工为500多人。 公司各连锁分店有统一的标识“自行车”图案,有统一的蓝底白字颜色 的装修,员工统一着装灰兰色工作服,每店统一配有两辆“奔达”牌电 瓶车,店内配有颜色、样式、规格统一的桌椅、电脑、复印机、电话。 公司有统一的经营制度、奖励制度、分配制度、组织纪律制度、财务制 度等,其中分配制度是每位员工底薪500元,再根据工龄、职位、文化 程度及销售收入提成分级分等进行分配。公司对外的宣传口号是“顺利 奔施是永远值得您信赖的朋友”,并推行“限时、限价代卖”制度,公 司经常在报刊上打广告,宣称其讲信用、无风险、价格透明、深得消费 者信赖。但该公司张总经理在全公司员工大会上讲话是这样说的:“企 业的最高目标就是赚钱,企业的第一目标是赚钱,企业的全部目标还是 赚钱,这是我们公司的信条,各位员工必须切记、牢记在心。我们公司 是搞房地产经纪的,如果仅靠买卖房子的几个佣金,公司是不能赚大钱 的,你们的收入也不会高。要想做大做强企业,就要敢想敢干,要用非 常的手段做非常的事情,大家都要动脑筋想办法。比如坐地买卖,虽然 省市建委、房管局明令禁止,有什么了不起,行业内都这样做,我们就 是不做人家也要做,所以,不要怕,只要能赚到钱,有什么不能做?问 题是要做得有艺术、有技巧,要让客户吃亏说不出来,要让他们找不 到、抓不到“辫子”,有冤无处伸。现在这个世道,就是弱肉强食,我 们要做龙头老大,这样谁也不敢惹我们,谁也惹不起我们……” 该公司红运店店长滕三军是张总经理的得力干将,滕三军大学毕业 后四年,前后换了四个单位,前面都因为嫌工资低而辞职,好不容易成 为店长,小伙子一表人才,长得1.72米的身高,虽然有点口吃,但人挺 精神、帅气,他非常崇拜张总经理,并且按张总的“指示”认真地做。 有一次滕店长遇到一个文质彬彬的客户马大哈,马大哈看了《成都商 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顺利奔驰公司的广告,便认定这家公司有实力、讲信用,他急着 想卖掉几年前买的红运花园的一套三住房,用此钱给女儿出国留学用。 滕店长一见马大哈,感觉今天遇到兔子了,心中一阵窃喜。马大哈带滕 店长一同去看房,滕店长进房考察以后,便历数该房的几大缺点,要求 马大哈在原报价15万元的基础上降到13万元,否则卖不出去。马大哈第 一次卖房,他是1996年以7万多元买的房,如今能卖13万元,他心里也 算满足了。他自己并没有卖房经验,自己也拿不准这房子值多少钱,所
师或社会工作者。 3、张林的早期职业生涯设计是不甚合理的,关键是他对自己个性 特点和各种职业特点缺乏深入分析和了解,如果满足于现状,不利于把 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也不利于自我的发展。但张林是个愿意 不断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人,虽已年过50,他还是可以在对自己和职业 有较深了解的情况下,做出适当调整,取得更大的成就。 三、案例介绍: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始建于 1994年。 公司创办之初非常艰难。没有资金,就向亲属借了5万元钱;没有场 地,就从别的公司的营业场所中租了一张桌子,作为自己的营业场所; 没有现成的客户,就从他们原先认识的朋友中开始介绍。整个公司就两 个人,所有推销、搬运、验货、送货等全部工作都是两人亲自来干,辛 苦自不必说。公司刚开始主要经营打印机,当时卖一台打印机的利润还 是相当可观,这样一年下来,经营情况还很不错。 第二年,租了一个门市,就招了一名员工帮助进货,业务量开始有 起色。由于对整个市场发展的行情把握得比较好,发展速度很快,当年 做得比较好的是惠普公司的外设产品。他们决定招聘一个在惠普PC和 服务器产品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人加入公司,为了吸引对方的加盟,他们 提出了加盟者与公司之间对所经营的惠普PC和服务器产品毛利二八分 成的分配方式,并于1996年4月便开始代理惠普公司的PC和服务器产 品。 1997年是公司稳定发展的一年,微机和外设的销售量都有了明显的 增长,人员增加了不少,公司有了自己的独立门市,并有点HP专卖店 雏形的味道了。 1998年又是一个转折点,公司办公从临街门市搬到写字楼,同时又 吸收一名合作者加盟,任销售部经理,公司与他毛利润二八分成。这 样,整个公司的经营分成门市和写字楼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各有一名 合伙人负责,权责分明。 从公司的发展过程来看,还是比较顺利的。但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 发展,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也发现在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公司 各个部门之间各行其事,除去加盟者之外,其他员工士气和热情不高, 公司除了物质上的刺激外,再无其他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办法。但现 实的情况是,像该公司这样的规模和经营情况的公司在物质刺激方面的 余地并不大,因为利润率已经很薄了,这是IT产业中硬件销售业的总体 态势。其实,即使是那些平均利润率比较高的行业中的小公司也同样存
院。毕业后,在某市的一家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一年半后,他辞职不干 到某市一家集装箱公司谋得一份管理职位,三个半月后,他被解雇了。 在谋求新的工作岗位时,他到一家职业介绍所作了能力测试并寻求帮助 和建议,测试结果表明他最适宜做推销工作。那家职业介绍所为他找了 一份药品推销工作,任职于一家大型医药公司。他喜欢这一工作,在那 里干了一年半。后来,他听说另一个更著名的药材公司有同类型的工 作,便向该药材公司申请,并在1984年被雇用。进入90年代,他的女儿 长大并考入一所著名大学,但他的妻子却下岗了。张林的生活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他也变得有点工作狂了,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 力。有人劝告他去找一位心理医生解除他的心理紧张。他接受了劝告, 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作了一系列的咨询诊断。 [思考题] 1 他现在的工作和过去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他?还有其他什么工作 适合他吗? 2 张林的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存在什么问题? 本题案例分析提示 1、从文中看,张林是一位工作稳定、从事推销行业的中年男性。 他虽然几次调换岗位并小有成就,但他并不得志。他对目前的推销工作 是基本适应的,但与他的某些个性倾向是有矛盾的,也就是说当前的职 业对他来说并非最佳选择。 他的个性按照麦迪的个性性格类型属外向、高忧虑型,具有多血质 气质。他的外向、独立理智的个性使他对当前的工作是能胜任的,但他 多年形成的正直、善良的价值观与他所在的行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经济 效益不择手段的做法发生矛盾,而且他自己对单位给的报酬也不甚满 足,所以产生苦恼。 张林的需求是要让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努力寻找独立发挥 自我能力的机会,希望有较高报酬的并且不与自己价值观念发生冲突的 工作。 2、张林开始做成本会计工作虽然是专业对口,但与他外向、独立 的个性是不适应的;他做基层管理工作虽然可使他自我实现的需要获得 一定的满足,但与他正直、善良的价值观是有冲突的;他在推销员的岗 位上是胜任的,但也要谋求更大的发展,获得更多的承认。同时推销员 的工作与他处世态度亦有矛盾。 他是个外向、独立、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也许更适合做教
在相同的问题。公司领导者常常为这类事情头痛不已。 请问:该公司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何在?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 案例分析提示 案例可用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组织发展理论来分析。 根据M=V·E ,原因在于V太小。改进办法:增大V1和V2 四、案例介绍: 明娟不再和阿苏说话了。自从明娟第一天到爱通公司上班,她就注 意到了阿苏,阿苏总是表现得冷漠疏远。开始,她认为阿苏是憎恨她的 工商管理项士学位,她在公司的快速提升,或者是她的雄心壮志。但 是,明娟决心同办公室里的每一位同事都处好关系,因此她邀请他出去 吃午饭,一有可能就表扬他的工作,甚至还同他的儿子保持联络。 但随着中西部地区营销主管的任命,所有这一切都结束了。明娟一 直盯着这个职位,并认为自己有很大的可能得到这个职位。她同与她同 一级别的另三位管理人员竞争这个职位。阿苏不在竞争者之列,因为他 没有研究生文凭,但是阿苏的意见被认为在高层有很大的影响力。明娟 的资历比其他的竞争者要浅,但是她的部门现在已成为公司的核心部 门,而且高层管理多次对她进行褒奖。她相信,若阿苏好好推荐的话, 她能得到这个职位。 但马德最后得到了提升去了陕西,明娟十分失望。她未能得到提升 就够糟的了,使她无法忍受的是选中的竟然是马德。她和阿苏曾戏称马 德为:“讨厌先生”,因为他们都受不了马德的狂妄自大。明娟觉得马 德的中选对自己来说是一个侮辱,这使她对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进行了 反思。当传言证实了她的猜测:阿苏对决策的作出施加了重大影响之 后,她决定把她同阿苏的接触降低到最低限度。 办公室里的关系冷了下来,持续了一个多月,阿苏也很快就放弃了 试图同明娟修复关系的行动,他们之间开始互不交流,仅用不署名的小 便条进行交流。最后,他们的顶头上司威恩无法再忍受这种冷战气氛, 把他们两人召集到一起开了一个会,“我们要呆在这,直到你们重新成 为朋友为止。”威恩说道,“至少我要知道你们究竟有什么别 扭。” 明娟开始不承认,她否认她同阿苏之间的关系有任何变化。后来她 看到威恩是严肃认真、誓不罢休的,只得说道:“阿苏似乎更喜欢和马 德打交道。”阿苏惊讶地张大了嘴,吭哧了半天,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威恩告诉明娟:“部分是由于阿苏的功劳,马德被安全的踢走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