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体作业岗位与空间设计

个体作业岗位与空间设计

• 8.3.1视觉显示终端作业岗位的人机界面
• 视觉显示终端作业岗位的人机界面关系可用图8-5来加以说明。由 于这类作业岗位大多采用坐姿岗位,因而其人机界面关系主要存在于 图中箭头所指示的四处,即该类岗位设计要点。
下一页 返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3 视觉信息作业岗位设计
• 1.人-椅界面 • 在人-椅界面上,首先要求作业者保持正确坐姿,正确坐姿为:头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8.3 视觉信息作业岗位设计
• 2.眼-视屏界面 • 在眼-视屏界面上,首先要求满足人的视觉特点,即从人体轴线至视
屏中心的最大阅读距离为710~760mm,以保护人眼不受电子 射线伤害;俯首最大角度不超过15°,以防止疲劳;视屏的最大视 角为40°,以保持一般不转动头部。 • 眼-视屏界面的另一要求是,选用可旋转和可移动的显示器,建议显 示器可调高度约为180mm,显示器可调角度为-5°~+15° ,以减少反光作用;如设置固定显示器,其上限高度与水平视线平齐 ,以避免头部上转。
第8章 个体作业岗位与空间设计
• 8.1 作业岗位的选择 • 8.2 手工作业岗位设计 • 8.3 视觉信息作业岗位设计 • 8.4 作业空间的人体尺度 • 8.5 作业空间的布置
返回
8.1 作业岗位的选择
• 作业岗位按人作业时的姿势分为坐姿岗位、立姿岗位和坐、立姿交替 岗位三类。在人机系统设计时选择哪一类作业岗位,必须依据工作任 务的性质来考虑。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联合作业所推荐的最适用的方案 见图8-1。
下一页 返回
8.1 作业岗位的选择
• 因而下列基本特征是选用立姿岗位的依据。 • ①当其作业空间不具备坐姿岗位操作所需的容膝空间时。 • ②在作业过程中,常需搬移重量超过4.5kg的物料时。 • ③作业者经常需要在其前方的高、低或延伸的可及范围内进行操作。 • ④要求操作位置是分开的,并需要作业者在不同的作业岗位之间经常
不过分弯曲,颈部向内弯曲;胸部的脊柱向外弯曲;上臂和下臂之间 约成90°角,而上臂近乎垂直;腰部的脊柱向内弯曲;大腿下侧不 受压迫;脚平放在地板或脚踏板上。 • 组成良好人-椅界面的另一要求是,采用适当尺寸、结构和可以调节 的座椅,当调节座椅高度时,作业者坐下后,使脚能平放在地板或脚 踏板上;调节座椅靠背,使其正好处于腰部的凹处,如此由座椅提供 的符合人体解剖学的支撑作用,而使作业者保持正确坐姿。
b) ,图中代号含义同图8-2 。
• 8.2.2手工作业岗位尺寸设计
• 根据与作业相关的程度,三种手工作业岗位中的尺寸均分为与作业有 关和与人体有关两类,下面分别介绍两类尺寸确定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8.2 手工作业岗位设计
• 1.与人体有关的作业岗位尺寸 • 由国家标准中与作业者人体有关部位第5或第95百分位数值推导出
上一页
返回
8.2 手工作业岗位设计
• 8.2.1手工作业岗位的类型
• 在工业生产中,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生产岗位称为手工作业岗位。按工 作任务的性质,也分为三种类型。国标GB14776—1993中 对三种类型的手工作业岗位的设计提供了有关的基本原则和确定尺寸 的基本方法。
• 1.坐姿手工作业岗位 • 图8-2(a)、(b)分别为坐姿手工作业岗位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 8.1.2作业岗位设计要求和原则
• 1.设计要求 • ①作业岗位的布局,应保证作业者在上肢活动所能达到的区域内完成
各项操作,并应考虑下肢的舒适活动空间。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8.1 作业岗位的选择
• ②设计作业岗位时,应考虑操作动作的频繁程度,此处对动作频率程 度的划分是:每分钟完成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操作动作为很频繁;每分 钟完成的操作动作少于两次,而每小时完成两次或两次以上时为频繁 ;而每小时完成的操作动作少于两次的为不频繁。
与人体有关的岗位尺寸,列于表8-1。 • 2.与作业有关的作业岗位尺寸 • 3.与性别有关的作业岗位尺寸
上一页
返回
8.3 视觉信息作业岗位设计
• 视觉信息作业是以处理视觉信息为主的作业,如控制室作业、办公室 作业、目视检验作业以及视觉显示终端作业等。随着现代生产自动控 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各种系统的计算 机通信网络的建立,正在改变着人们作业岗位的面貌。因此,视觉信 息作业岗位将逐渐成为当代人重要的劳动岗位,其中视觉显示终端作 业岗位更具有代表性。
• 8.1.1三种作业岗位的特征
• 1.坐姿作业岗位 • 坐姿作业岗位是为从事轻作业、中作业且不要求作业者在作业过程中
走动的工作而组织的。当具有下述基本特征时,宜选择坐姿岗位。 • 2.立姿作业岗位 • 立姿作业岗位是为从事中作业、重作业以及坐姿作业岗位的设计参数
和工作区域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而组织的。
走动。 • ⑤需作业者完成向下方施力的作业,如包装或装箱作业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8.1 作业岗位的选择
• 3.坐、立姿交替作业岗位 • 因工作任务的性质,要求操作者在作业过程中采用不同的作业姿势来
完成,而只有不同的作业岗位才能满足作业者采用不同作业姿势的要 求,为此情况而组织的作业岗位称坐、立姿交替作业岗位。具有下列 特点时,建议采用坐、立姿交替岗位。
,图中标注的代号为设计时需确定的与作业有关和与人体有关的尺寸 。
下一页 返回
8.2 手工作业岗位设计
• 2.立姿手工作业岗位 • 图8-3为立姿手工作业岗位的侧视图,其俯视图同图8-2(b)。
图中代号含义同图8-2。 • 3.坐、立姿交替手工作业岗位 • 坐、立姿交替手工作业岗位侧视图见图8-4,其俯视图见图8-2(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8.1 作业岗位的选择
• ②作业岗位的各组成部分,如座椅、工具、显示器、操纵器及其他辅 助设施的设计,均应符合工作特点及人机工程学要求。
• ③在作业岗位上不允许有与作业岗位结构组成无关的物体存在。 • ④作业岗位的设计还应符合GB5083—1999等有关标准和劳
动安全规程要求。
• ③设计作业岗位时,还应考虑作业者的群体,如全部为男性或女性, 应选用两种不同性别各自的人体测量尺寸;如果作业岗位是男性和女 性共同使用,则应考虑男性和女性人体测量尺寸的综合指标。
• 2.设计原则 • ①设计作业岗位时,必须考虑作业者动作的习惯性、同时性、对称性
、节奏性、规律性等生理特点,以及动作经济性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