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七年级上册
萧红
5/10/2015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 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 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 舍身求法的人,……虽是 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 所谓“正史”,也往往掩 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 中国的脊梁。
俯 首 甘 为 孺 子 牛
横 眉 冷 对 千 夫 指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 月19日),男,汉族。浙江绍兴人,字豫 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 鲁迅闻名于世。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 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 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 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 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 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他的作品被 译成英、日、俄、法等50多种文字。
本文前三段反映了鲁迅是怎么样的 一个人?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
第一段:开门见山的写了鲁迅先生的笑。 这真诚、明朗的笑确实是鲁迅先生独一无二 的,反映了他性格率直开朗 第二段:写鲁迅先生的走路特点是轻 捷快速。 第三段:写鲁迅先生不注意人的衣 着,是说明鲁迅先生不以外表看人。
5/10/2015
海婴的夸耀: 看电影不乘车: 踢鬼: 评价穿衣: 开怀的笑: 语言描写:“……你们有吗?” 一张小画: 明确:对家人、朋友的体恤和关爱。 明确:勇敢无畏、唯物主义、做事追根溯源。 语言描写: ……而后 动作描写:“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常常 动作描写:““你的裙子的颜色不对 ……他拍着手骄傲地呼叫起来。” 明确:热爱生命 不同的纸烟: 穿一件白上衣的 笑的咳嗽起来” ……” “……人瘦不要穿黑 吃鱼丸: 明确:孩子的天真和先生的病重相对比,让人心痛。 “若没我呢”: 明确:生活节俭,待客有道。 衣裳 …… 横的把人显得宽……” 明确: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父子情深: 语言描写:“他说不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 明确:告诫别人要学会自强、自立。 休息是读书: 动作描写:“他的眼皮往下一放” 动作描写:“先生挣扎着把头抬起来 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 走路的姿势:

遭殃
shuài
校对 深恶痛绝
崭新
ō


草率
噢的一声
5/10/2015
(chà ) 差不多、差生 (chā) 差别
(sè )堵塞
差 .
(chāi) 出差
塞 (sà i) 边塞

(cī)
参差
活塞 (sāi)
(chà i)大病差后 、久病出差(瘥)
5/10/2015
xià o (学校) 校 jià o (校对)
1、 从“鲁迅先生的笑”一事中,你能 体会出他怎样的性格品质? 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2、从鲁迅先生陪客人一事中、你能体会 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热情,和蔼、有耐心。
3、鲁迅先生刚一睡下„„鲁迅先生在枕头边 睡着了。“这段描写有什么含义? 以描写的手法,烘托出鲁迅先生废寝忘食的 工作热情,以及对鲁迅先生由衷的敬爱之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爱 子
5/10/2015
怀鲁迅 (郁达夫)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 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 听到了鲁迅的死! 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 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 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 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 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 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 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 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 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头。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 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 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这正象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时将到时充塞在天地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 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学》第七卷第五号 学不 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他的的作品对人 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止境的发掘,对 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是 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 他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 何形式的忍从,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 立性和不妥协性。
主要作品



本文节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忆鲁 迅先生》,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萧红是一位 经常从记忆深处挖掘写作素材的作家,而这篇 文章变是她这类作品的代表作。作者将自己与 鲁迅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剪裁提炼,组 织成文。节选部分共分十八个生活片段叠加而 成,自然空行成段。全文布局自由随意,用女 性独有的敏锐目光悉心观察,捕捉到了鲁迅先 生许多灵动传神的细节,以质朴浅白清新隽永 的语言,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充满 人情味的活生生的鲁迅,彰显了一代伟人鲁迅 的思想和人格。
5/10/2015
4、作者强调鲁迅先生的背影是黑色的,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

更好的突出鲁迅先生形象的高大。
5、“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人 了”这段的鬼是指的什么样的人? 这里的鬼是指那些品格低下,思想落后或者 是立场错误的文化人。
词句品味· 积累(课本142页)
6 2 3 4 5 1、 、 答( 1)“多吃一口”等的重复就是对鲁迅先 答:“旷代”指当代无人可比,“全智者” 答:“蹲”是拟人手法,体现了一种亲切、 答:“站”和“停”同样是拟人手法,亲切 答:许广平先生的心境就是文中所说的“无 答:对于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作者痛惜地 生的复原存在无限期望的心情。 字面为全知全能的人,“旷代的全智者”即 主动。说纸烟听子远远地蹲在书桌上,使 、主动,好像毛笔、拖鞋是有灵性的、通 限的希望”“无限的要求”“比祈祷更虔 感觉,他太累了,真的需要歇一歇。现在 当代最高智慧之人,或当代圣哲。 人感到连纸烟也通人性,在照看着种病的 人性的,跟随主人多年,陪伴主人、伺候 就想先生每天那样,他工作完了,也累到 (诚”。 2)“一定要”是指许广平先生,也是作者 主人。如果改成“放”,就没有了这种感 主人日复一日夜战文坛,熟知主人的规律 了极点,他去休息了,永远的休息了。显 ,也是“我们大家”说的。 “催逼”为催促、逼迫、,及鞭策、不容你 “精精致致”,就是挑选最好最好的菜。表 觉。 ,现在主人工作完了,休息了,它们就静 然,换上“去世”二字,这些意味和感觉 懈怠之意。 现了许先生对丈夫的体恤和疼爱。读来不 就消失了。 静的守候在主人身旁。这是非常动人的画 禁让人落泪。 面,如果换成“插”和“放”,就完全失 去这种味道了。
和 儿 子 周 海 婴
妻 周 子 树 许 人 广 平
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 鲁迅故居按照鲁迅生 室兼书斋。东面是张铁床, 前居住时的情形复原;屋 沿西墙放着大衣柜、茶几、 前有小花圃,种植桃树、 两把藤椅和1只镜台,镜台 紫荆、石榴等花木。底层 上陈设着外国版画。 1幅 前间是客厅,中间 1 张西餐 海婴出生后16日油像挂在 桌、 5把椅子。沿西墙放有 靠北墙的五斗橱的上端。 书橱和瞿秋白留赠的书桌。 南窗糊着彩色玻璃纸,窗 南窗下是夫人许广平的缝 下是书桌,桌上放着文具、 纫机,靠东墙是儿子海婴 烟具和花具。窗边壁上的 的玩具橱和小桌椅。后间 日历维持着原状:民国25 是餐室,正中 1张方桌,围 年10月19日,镜台上的闹 着 4把椅子,西北墙角 只 钟指针停在凌晨 5时251 分, 双层餐具橱,东墙放着西 显示着鲁迅逝世的日期和 式衣帽架。 时间。
zhuǎn (转椅)


zhuà n (转动)
5/10/2015
研读课文 重点赏析 你认为哪一个生活场景给你留 下最深
刻的印象?最能看出他的什么性格 特征?
5/10/2015
整体感知:课文中提到的鲁迅先生 的18件小事
开怀的笑 走路姿势 评价穿衣 不逛公园 看电影的路上 纸烟 休息 工作时间 踢鬼谈鬼 吃鱼丸 生病中 海婴的夸耀 明朝会 病情好起来了 木刻画 “若没我呢” 病好了 他休息了
中 华 民 族 永 生
鲁 迅 先 生 不 死
在现代所有的中国人中,鲁迅无疑是最为深刻而且最为独特的一个,他的遗 嘱也是最为独特的一封。下面是遗嘱全文: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 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 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 属的,其中有的是: 不是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 在此例,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 走路、待人接物、读书、写作、养病、 去世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 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 先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抒发 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爱 国
爱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民
学习目标
1.
了解与鲁迅及作者萧红相关的文学常 识。 仔细揣摩本文的细节描写,体会细节 描写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 对鲁迅先生无限敬仰、无限怀念的深 厚感情。
2.
3.
你能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吗?
sòu


pōu
chóu chú
咳嗽
yāng
不济
jiào
解剖


zhǎn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 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 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 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 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 “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 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 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 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