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 - 中国国家图书馆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复合文献开发:集印刷与附带电子媒介 于一体的文献信息
第六节
拓宽图书馆的信息形式
• 兼具博物馆、美术馆和综合文化实体的 职能 • 实物和形象资料
第七节
从文献信息开发到信息资源开发与加值
• • • •
Definition of Terms 事实(facts): 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映射 数据(data): 事实的数字化和序列化 信息(information):事实和数据在信息媒介上 的映射 • 知识(knowledge):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 取、评价的结果 • 智慧(wisdom): 运用知识的能力 • 创新(innovation): 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新智慧
– 文献选择标准的理论及流派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杜威的“价值论” • 克特的“需要论” • 1925年,英国麦高文《公共图书馆选书理论》中的“图 书选择评分法”。 • 文献计量学方法:阮冈纳赞“使用概率”标准
– 文献选择标准
• • • • • 文献内容的主题 文献的用户对象 文献的责任者 文献的出版者 文献的价格
第三节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基本任务
• 1、确定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 2、加强藏书发展政策研究
– – – – – – – – – – 图书选择与采访政策 经费分配政策 藏书管理政策 藏书发展纲要 合作藏书、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政策 捐赠政策 机读数据库文件政策 藏书保护政策 文献剔除、评估政策 信息自由与检查政策
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 首先它是一个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而包括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内容和服务业在内的信 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有很 大的比例,是一个国家尤其是现代国家国民经济和 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可以对国民经济的其 他部门起到倍增器的作用,提高其他部门的经济效 益,直接或间接促进经济、科技、政治、军事和外 交能力的提高,从而增强综合国力。 • 第三,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到信息内容、信息 载体、信息系统与网络、计算机硬件与软件、通信 以及人才等诸多方面,而这些又是构成一个国家经 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实力的因素之一。
与介质有关的过程
• • 记录--数字化、包装、HTML标准格式、复 制等 • • 物理转换—从某种媒体转换为另一种媒体 • • 存储—为长时间访问某种媒体作准备, 例如 馆藏和计算机文件 • • 保管—保证媒体长时间的可用性 • • 物理存取—媒体的存取和传递, 如书刊传递、 电子媒体传递、Internet等网络传递等
• 3、合理配置与优化配置文献资源:文献资源 布局原则
– – – – 完备性 适应性 协调共建 效益
• 4、建立各具特色的馆藏文献:文献的地方特 色、类型特色、专业特色、文种特色等 • 5、加强协作协调、推进共建共享
第二章 馆藏文献资源结构与建设原则
• 第一节 馆藏文献结构 • 图书馆藏书体系中不同藏书成分、不同学科内容、 不同收藏水平的藏书间的关联组合形式,它反映藏 书体系各个部分的组织形式及相互关系,规定着不 同学科、类型、水平的文献在藏书体系中所占的比 例。
书目搜集 文献选择 文献查重 文献订购 文献验收
第五章 馆藏文献的布局与典藏
第一节馆藏文献的布局原则 • 馆藏文献的布局原则
– 藏书方便利用 – 功能明确实用 – 运转灵活
• 馆藏空间布局结构形式
第二节 馆藏文献排架
第三节 馆藏文献的管理
第六章 馆藏文献的评估与剔除
第一节 馆藏文献的评估
第二节 馆藏文献的剔除
• 复本量确定的经验模式法和数学方法: D=LR/12E(1+C)+S+K+W
– – – – – – – – D:复本量 R:某种文献的用户数 L:借阅期限(月) E:文献内容的有效期 C:用户续借该书的概率 S:分馆 K:保存本数 W:预计损耗数
– 图书与期刊的关系 – 中文与外文的关系 – 印刷型出版物与电子网络出版物的关系:检索类
–数量急剧增长: –内容交叉重复 –类型、语种多样 –老化速度加快 –载文聚散呈现规律
• 第二节 • 文献资源:社会智力资源和物化了的知识财 富。 • 特点:
– – – – – – 再生性 积累性 可建性 冗余性 共享性 价值潜在性
• 资源分布
• 文献资源建设: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图书馆及其 它文献情报机构对文献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积累 和合理布局,以满足、保障社会发展和国家建 设需要的全部活动。
– 微观意义的文献资源建设是指各个文献情报机构 对文献的收集、组织、管理、储存等工作。 – 宏观意义的文献资源建设是它突破了馆与馆的界 限,立足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国际之间的 需求而进行全局性的文献资源布局和协调发展工 作。
• 文献资源建设与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关系
• 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
对现有的文献资源开展调研 确定目标、制订规划 馆藏文献的收集与选择 建立有权威的文献资源管理或协调机构,确定成 员单位、建立各种协作关系 – 文献资源组织、管理、评价 – – – –
• 我国文献资源建设的问题
– 文献藏量不足 – 入藏文献重复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如,外文原版 科技期刊重复率60%,而专业覆盖面不到38%。 – 文献资源利用率较低:据统计,我国外文科技期 刊的利用率最高为30%,利用低的不到5%,文献 存储单位平均有50%--70%的书刊处于无人问津的 状态。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终端检出的文献约有 40%--50%在我国找不到原文。 – 文献资源建设资金缺乏有效保障 – 队伍素质不高,将文献采选工作简单化。 –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缺乏有效组织方法
第三章பைடு நூலகம்文献资源的来源
第一节 国内外出版物系统
第二节 文献发行系统 – 国内 – 国内外文献发行方式的趋向
• 网上售书活跃 • 大型书店向图书超级市场转化 • 兴办连锁书店或联号书店:我国全国购书网
第三节 网络信息资源
• 早期联机检索系统中的信息资源 • 因特网资源:书目信息、电子报刊、文件文档、 电子邮件等信息
– 学科结构 – 等级结构:
• • • • • 完整级 研究级 大学级 基础级 最低级
– 时间结构 – 文种结构 – 类型结构
第二节 各类型图书馆的藏书体系
• 一、国家图书馆
二、省市公共馆
• 市县公共馆
高校系统
专门图书馆
• 第三节 实用性原则
第四节 系统性原则
其他原则
1. 2. 3. 4. 经济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区域性原则 互补性原则
第七章 整体化文献资源建设
• 第一节 历史
第二节 面临的问题和目标
第三节 布局模式
第四节 加强建设
第八章 组织管理
第一节 文献购置费的筹措与管理
第二节 队伍建设
第三节 采访、典藏流程与职责规范
第四节 采访、典藏制度与考核
文献资源开发部分
•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建设的首位 • (1)信息技术是指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一切工具或 手段; • (2)信息产业是由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内容服 务业构成。制造业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支撑体系, 服务业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中介体系; • (3)信息活动包括信息市场交易、信息咨询服务、信 息发布交流、信息广告宣传等。 但不论是哪一种形 式,都是以信息资源开发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利用为目 的的信息行为; • (4) 信息高速公路是为了行车拉货。信息高速公路上 的“车”、“货”就是信息。立法、规章制度、条例、 标准规范、是为了保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所有活动 的有序化、合法法等。
–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任务
• • • • 跟踪调研 技术与工具的使用 规划和布局 协调各个机构和图书馆
第四章 馆藏文献的选择与采集
• 第一节 文献选择及其组织形式 • 文献选择是指图书馆遵循一定的方针、原则、 标准,对众多的文献进行鉴别、判断,从中挑 选出适合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目标及用户需要的 文献的过程。 • 文献选择的标准和方法:
• 衡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
– – – – – 信息资源的收全率、 信息资源的有序化、 信息资源的可获取性、 信息资源的时效性、 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等。
原则
• • • • 社会需求 市场营销 产品标准化 整体协作
第五节
• 开发过程
– – – –
开发现状与发展
传统型文献开发阶段 剪报、综述、调研报告等产品开发 音像型和数据库型文献产品 多媒体和网络型开发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
周庆山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Zhouqs@)
文献资源建设部分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文献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文献? 外延在扩大 标准的概念 文献是一种记录知识的传播媒介。
• • • •
• 二、文献类型:
–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电子型、网络传递型
• 三、文献的整体发展特征与规律: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文献信息开发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概念和种类(信息需求)
• 文献信息开发:对内容进行多层次加工 揭示和有序化,并根据读者需求和信息 市场营销策略以多样化产品形式提供给 用户的工作。 • 传统型和新技术型 • 加工深度 • 载体形式
第三节
影响文献信息开发的因素
第四节
开发原则
衡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
• • • • •
信息资源的收全率、 信息资源的有序化、 信息资源的可获取性、 信息资源的时效性、 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等。
信息资源
• n 数字化、多媒体、TB量、网络传播的信息 资源 • n 为信息化社会和信息社会化开发利用信息 资源 • n 为提供知识服务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 n 去伪存真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n 内容创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 n 信息挖掘和知识发现 • n 数字地球共建和共享信息战略 • n 更新传统信息采集、数据库建设和信息提 供模式和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