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第三章 社会认知


思考:
“一个男生经常嘲笑一个女生”
相应推断理论:
由人的外显行为来推断其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 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就是外显行为的原因。
实验:
例如:“那个图书管理员帮一个老妇人将杂货送到 了马路对面。”
反思:
• 如,一个人拿枪指着某人的脑袋,被指着脑袋的人 就把兜里的钱都给了打劫者,我们是不是能推断说, 被抢的人的行为是利他的呢?
三、 印象管理
1.含义 人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
别人用自己期望的方式来看待自己 的一种尝试。
2.印象管理的策略
• 获得性印象管理 • 保护性印象管理
获得性印象管理(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
• a讨好行为:意见遵从、热情相助、抬举他人; • b自我抬高; • c威慑; • d恳求。
保护性印象管理(弱化不足)
社会认知的内涵 印象形成
社会认知偏差 印象管理 归因
一、社会认知的内涵
• 1.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 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幻灯片 6
• 2.社会认知指人们如何选择、解释、识记和使用社会信 息来做出判断和决定。内在机制
面部表情研究:
• 思考: • 眼、耳、鼻、口、眉以及面部肌肉中最能表达情绪的是哪
编辑们列出的重要选题:
• A正在参加成人教育以攻读第二学位,他选的是《怎样写 毕业论文》;
• B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她的选题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丛书 ";
• C是围棋迷,他的选题是《聂卫平棋路分析》……
5、投射效应
• 指的是将自己的特点投射到别人身上。 • 俗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推己及人”,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物以类 聚,人以群分”
职业、地域、年龄刻板印象
教授、会计、商人、工人 • 文质彬彬、白发苍苍; • 精打细算、斤斤计较; • 唯利是图、油头滑舌; • 身强体壮、性情豪爽。 东北人,山西人,江浙人 • 彪形大汉、豪爽仗义; • 节俭、小气; • 精明能干、狡诈滑头; 老年人,青年人, • 保守、唠叨;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社会认知法则1:
• 请一个同学提问: • 问:“你认为我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吗?” (便利法则:进入意识的容易程度) • 再请一个同学提问: •…
社会认知法则2:
• 代表性法则:事物与典型事物的相似程度;
人格测验与代表性法则
• 平均分是? • 为什么? • (4.26)
思考:
• 给你一张一师学生的照片,让你推断是哪里人?
社会认知法则3:
• 基础比例信息:总体中不同类别的成员所占的相对比例的 信息。
实验:
• 第一,要求被试估计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中所占的比例; • 第二,给每位被试一个随机的数值,判断是高于还是低于
这个数值,随后对具体数值进行估计。(数值是幸运轮盘 随机获得的,数字10和65) • 第三,估计数值的中位数分别是25%和45%。
三维归因理论:
刺激物、行为者、所处的关系或情境。这三个维度 构成了一个立体框架。
在对事件进行归因时要使用三种信息: 区别性、一贯性、一致性、。
朋友向我们推荐一部美国电影好看
• 区别性 • 如,究竟是这部电影真好看,还是凡是美国电影他都说
好看? • 一贯性 • 如,朋友是只对我们说好,还是对所有人都说好?是正
忍耐 毅力 能力 努力 勇敢 合作 状态
机智 领导权力 庞大军队 有计划性 一致性 纪律 进取心
努力 毅力 忍耐 能力 刻苦钻研 合作 勇敢
思考:
• 小学教师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归因时有没有采用了折扣原 则?
文化与归因
• 西方人失败时多进行外部归因如运气不好、难度太大,而 成功时多进行内部归因,如自己有能力;
• 东方人恰好相反,失败时往往进行自我检讨,将原因归结 为自己努力不够、能力有欠缺,而成功时则归因于天时、 地利、人和、领导的关怀、朋友的支持等。
6.自证预言
• 对一种情景的最初错误解释,会引起某种预料的行为,使 错误观念变成现实。
• “罗森塔尔效应” • “美国第一人黑人州长”
社会认知偏差的形成:
• 具有过度类化和先入为主两个显著特点。 • 偏差往往是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 • 以不正确的推断方式为中介而形成的。
资料:
• 美国著名形象设计师莫利先生曾对美国财富排 名榜前300位中的100位执行总裁调查。
• 禁忌:
• 着装不要过于性感,尤其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时 更是如此。
• 例如,女老师衣服不要过紧、过短、过露;男老 师夏天的服装,上衣要有领有袖,如果不是在操 场活动,上课时总得要穿条长裤才好。
• 赶时髦穿着奇装异服,梳着怪发在学生当中穿来走去。
• 总之,印象管理是一种工具或手段,关键是如何运用这种 手段,要达到什么目的,其本身无所谓好坏。
• 97%认为懂得并能够展示外表魅力的人,在公司 中,有更多的升迁机会;
• 100%认为若有关于商务着装的课,会送子女去 学习;
• 93%相信在首次面试中,申请人会由于不合适的 穿着而被拒绝录用;
• 92%认为不会选用不懂穿着的人做自己的助手; • 100%认为应该有一本专门讲述职业形象的书供
职员们阅读。
• 辩解,即当事人承诺对于活动承担责任,但否 认这项活动是错的。
• (“我们失去了30%的市场,但经济对每个人 都这么差”。)
印象管理的一些问题
• 印象管理是好是坏? • 印象管理是否意味着人们成为“社会变色龙?” • 人们是否有意识地管理某些印象?
资料:
• 美国一位八年级的学生说:“我们班曾经有一位 女英语教师。她的仪表让我们无法学习下去。她 长相标致、体态轻盈,还爱穿着紧身裙。我们从 一开始就陶醉于她那迷人的外表而无法学习下去。 整整一年中,教室里总是乱糟糟的。我们班成了 吵吵闹闹、纪律涣散的乱班,这位教师没有办法 来驾驭课堂。
好他高兴才这样说,还是任何时候他的说法都是一致的 呢? • 一致性 • 如,是大家都说这部电影好看,还是只有他一个人如此 认为呢?
实验:
说服两个人献血,实际是由一个人扮演。 扮演不同的角色:教授、学生。 结果两个人都答应献血了。 但参加实验的人认为学生答应献血是……, 而教授答应献血是……。 折扣原则:表明:低地位使得对其的内在归因打了折 扣,而高地位使得对其的外在原因打了折扣。
• “一个人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机会给人以第一印 象。”
近因效应:
• 最近得到的信息对他人印象的影响作用。 • 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作用大,与熟人交往时近因
效应作用大。
2、刻板印象
根据一个人属于哪一类社会团体或阶层(性别、 年龄、职业、名族、国籍、职业、所属的组织等), 根据这一社会团体阶层的人的典型的行为方式来判 断这个人的行为。
3、晕轮效应
当我们了解一个人时,可能被他的某种突出应
• 仁慈效应就是在对他人进行认知的过程当中,总是 为他人着想,总是能宽容他人,对他人的评价总是 肯定多于否定。
• “对课程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 • 96%的教师得到积极评价,19%的课程得到积极评价。
• 日本的母亲和孩子在数学成绩低于他人时更为强调努力的 作用,而不会抱怨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高;
• 美国的母亲和孩子则对于低数学成绩不但强调缺乏努力, 同样也强调缺乏能力和老师教得不好。
特赖恩迪斯对成功的原因知觉和排列顺序
• 美国人
希腊人
印度
日本人
• 努力工作 • 能力 • 努力 • 专心致志 • 忍耐 • 有计划性 • 准备
两个部位呢? • “如果人们的眼睛在说一件事情,而舌头在说另一件事情,
老练的人会相信前者”。
文化与非语言
“ok”手势表示什么? • 美国、中国-----没问题 • 日本-----钱 • 法国-----零 • 墨西哥-----性 • 埃塞俄比亚------同性恋
中国文化下,判断他人人格的方法(李庆善、章志光):
需要努力的思维。
二、社会认知偏差
由于社会认知对象的复杂性、认知者的主观性、认 知加工能力的有限性以及认知方式的非逻辑性,人们在进 行社会认知时,难免会发生偏差,造成误差。
• 首因效应 • 刻板印象 • 晕轮效应 • 仁慈效应 • 投射效应 • 自证预言
分类:
1、首因效应
• 首因效应是指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 的影响。又称第一印象。
• 时间考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危难考验(“利动小人心,义动君子心”) • 世态炎凉考验(变化中的应对方式)
内在机制:
• 自动化思维:指无意识的、不带意图目的、自然而然
的并且不需要努力的思维。 • 分类、图式、图式: 社会认知法则法则1:
图式:
指一套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现象,包 括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有关该物体各种认 知之间的关系及一些特殊的事例。
• a合理化理由幻灯片 66 • b事先申明 • c自我设障(运动员赛前故意受伤,故意与队友、家属和教练发生矛
盾、冲突,故意忘记带自己习惯用的运动器械登场,或是制造其他身心
不舒适的症状等。 )
• d道歉
• 借口,即承认活动本身是错的,但当事人否认 他应该承担责任。
• (“我错过时间是因为我朋友得了流感”。)
心理学实验:
• 罗斯: • 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
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 • 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
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 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
投射效应发生作用的两种情况:
• 对方的年龄、职业、身份、地位等与自己相同; • 发现自己不好的特征时,寻求心理平衡。
1.归因理论:
a海德的归因理论:外因和内因 b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成败: c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思考: d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三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