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0m现浇连续箱梁满堂支架施工方案

30m现浇连续箱梁满堂支架施工方案

潼南区别口镇飞凤村杨家坝乌木桥工程(K0+000~K0+038.5段)现浇箱梁脚手架基础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审核:审批:重庆市渝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别口镇飞凤村杨家坝乌木桥施工项目部二O一五年十月一十六日一、概述1、工程概况根据施工设计图, 1 、该工程属于重庆市潼南县别口镇拟建的一段乡村公路连接线,需跨越一溪沟,拟新建一座桥梁,道路设计为三级,安全等级为二级。

设计基准期100年,纵坡坡度1.5 %,设计荷载为公路- Ⅱ级,设计速度30km/h,抗震设防烈度Ⅵ度。

在桥梁建设地址的地形,设计勘察单位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勘察,下部结构的基础部分与原勘察设计的地质情况有可能不一致,设计图的的设计范围只包含了桥梁的主体设计,不包括引道工程及附属结构。

梁采用C50 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梁。

本标段新建工程里程桩号K0+000~K0+038.5, 全长38.5 米。

宽7 米,设计 2 个桥台,单跨30 米现浇预应力箱梁连接桥0、1 号桥台,中间无墩柱,单跨桥梁。

下部结构为0、1号桥台的扩大基础,重力式U型桥台、上部结构采用等高强度预应力砼连续箱梁,箱梁均采用承重支架的现浇方式进行施工。

4、0 号桥台扩大基础为宽9mX长5.5m,桥台基础及台身总高度是12.04m,1 号桥台扩大基础为宽9mX长7m,桥台基础及台身总高度为13.608m,扩大基础使用C25的片石混凝土,台身及台帽均使用c30 混凝土,上部结构使用s50 混凝土,附属防护工程使用c30 混凝土。

上部结构为长29.96mX(上宽7m+下跨3.1 米)X高度为1.7m的现浇箱梁。

2 桥台与现浇箱梁使用CQF-C40伸缩缝连接。

5、标准横断面布置是:0.5m(防撞栏杆)+6m(机动车道)+0.5m(防撞栏杆)=7m6、上部结构形式均为“蝶式”大挑臂直线型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箱梁,梁高1.7m,一箱多室。

预应力混凝土等高度连续箱梁标准跨径布置为1×30m,横断面采用单箱3室,箱梁结构总宽度7m,桥面采用双向1%横坡,顶板厚0.15m,底板厚0.20~0.45m,跨中段腹板厚0.2m,端部腹板厚度放大至0.45m 。

详见施工图、TB-S-15\16\TB-S-05 结构图2、施工方法简介该桥梁现浇箱梁工程是由多项分项工程组合的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支架模板施工设计,支架基础处理,支架加工搭设、预压调整,施工测量放样、监控,施工放样模板制安及调整,钢筋和预应力钢筋制作安装,支座安装,砼配合比设计、砼浇筑及养护,预应力工程施工及相应试验,真空压浆施工及相应试验,锚具、塑料波纹管、支座等构件相关质量验证试验等。

因此,要对现浇箱梁施工进行科学合理地组织、优化,确保现浇箱梁工程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工期,我施工项目部会提前向相关部门提交各项重大工程部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

3、施工工艺流程现浇梁施工采用就地搭设满堂支架,分段绑扎钢筋,分段、分层浇注混凝土的方法,其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地基处理→搭设支架→全孔预压→安装底模和支座→绑扎钢筋(底、腹板、横梁)→安装侧模→浇注底、腹板和横梁→安装内模→绑扎顶板钢筋→浇注顶板混凝土→拆除模板和支架。

二、制依据编重庆市潼南县别口镇乡村公路桥梁工程别口镇飞凤村杨家坝乌木桥建设项目施工图纸;《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国家和地方的其他相关规范规定及标准三、满堂支架搭设1、地基处理原有地基属于涪江大河的一个支流河道,需整体填筑土石方,安装1m直径排水管涵进行围堰后排水。

一是桥台施工围堰、二是便于0、1号桥台基础施工,因为地方政府正在施工1号桥台引道水稳层及混凝土路面,无法正常通行施工车辆,填筑采用16吨压路机碾压平整,填筑的土石方上面铺设0.2m的砂砾石垫层,上面再在浇筑0.25m厚的C25砼。

再按照安装满堂支架脚手钢管立杆所对应的位置铺设支垫(木板)。

脚手架的立杆间距约0.5米布置。

水平杆间距约1m布置,立杆底部布置纵横扫地杆,扫地杆与混凝土地面之间若有空隙,用木楔加紧,保证扫地杆与地面立杆处接触,受力。

河道填筑土石方长32mX[上宽9米+(下底宽5+5+上宽9)X5m高/2])=32X70=2240立方米、c25混凝土垫层30X8X0.25=60m3钢管下口钢板垫块1037块(0.2X0.2X0.01m规格)2、脚手架材料选用和质量要求钢管规格为φ48× 3.5mm,且有产品合格证。

钢管的端部切口应平整,禁止使用有明显变形、裂纹和严重绣蚀的钢管。

扣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管支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选用,且与钢管管径相配套的可锻铸铁扣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扣件。

新扣件应有出厂合格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当对扣件质量有怀疑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管支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抽样检测。

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锈蚀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3、支架安装本支架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其结构形式如下:为了明确满堂式支架每根立柱所传递竖向力的大小,本设计首先对满堂式钢管支架进行了受力检算,确定钢管支架立柱的横向间距:腹板附近为0.6m,翼板部位为0.9m;纵向间距均为0.5m;支架纵横杆步距0.5m,使所有立杆联成整体,为确保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在每三排横向立杆和每三排纵向立杆各设置一道剪刀撑。

箱梁底模采用δ=15mm厚的竹编胶合模板,底模小楞采用间距0.2m的100×100mm方木,大楞采用间距0.6m的150×150mm方木。

在地基处理好后,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放线,纵桥向铺设好支垫钢板,便可进行支架搭设。

支架搭设好后,用可调顶托来调整支架高度或拆除模板用。

支架底模铺设后,测放箱梁底模中心及底模边角位置和梁体横断面定位。

底模标高=设计梁底+支架的变形+(±前期施工误差的调整量),来控制底模立模。

底模标高和线形调整结束,经监理检查合格后,立侧模和翼板底模,测设翼板的平面位置和模底标高(底模立模标高计算及确定方式类同箱梁底板)。

4、现场搭设要求4.1本工程架体搭设从1#桥台一端开始搭设,以桥台外缘50厘米为第一排立杆。

立好立杆后,及时设置扫地杆和第一步大小横杆,扫地杆距基面20厘米,支架未交圈前应随搭设随设置抛撑作临时固定。

4.2架体与0、1#桥台拉结牢靠后,随着架体升高,剪刀撑应同步设置。

4.3安全网在剪刀撑等设置完毕后设置。

4.4为了便于拆除交界墩盖梁处的模板,可在支座安装完成后,在支座四周铺设一层泡沫塑料,顶面标高比支座上平面高出2~3mm。

在拆除底模板时将盖梁顶处的泡沫塑料剔除,施工时严禁用气焊方法剔除泡沫以免伤及支座。

5、技术要求5.1相邻立杆接头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步距内,与相邻大横杆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三分之一;5.2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宜大于15厘米;5.3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5.4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5.5立杆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架高的1/300;5.6 上下横杆的接长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与相连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 ;5.7 安全网应满挂在外排杆件内侧大横杆下方,用26#铁丝把网眼与杆件绑牢。

5.8 扣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5.8.1 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5.8.2 螺栓拧紧力矩不应小于50KN?M;5.9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四、满堂支架搭设1、支架的搭设根据设计要求,按设计图分联搭设,第一次搭设59m,第二次搭设59m,为了便于施工和消除两次浇注时在施工缝处出现错台,第一次搭设59m。

搭设时在支架部分适当设纵向和横向剪刀撑,确保支架的稳定性。

在墩柱处采用钢管搭设成井字架,并用钢管与碗口满堂支架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以保证支架的稳定性。

为保证施工完毕后结构尺寸的准确, 支架应预留施工预拱度。

施工预拱度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确定:(1)支架受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2)受载后由于杆件按头的挤压和卸落设备压缩而产生的非弹性变形;(3)支架基础在受载后的沉陷。

本工程现浇箱梁支架基础见( 附件图) :2、架安装要点(1)支架立柱前必须保证地基有足够的承载力,立柱底端设垫木来分散和传递压力;(2)支架安装必须预留施工预拱度。

3、支架安装必须预留施工预拱度支架预留拱度计算公式为:f=f1+f2+f3,其中f1:地基弹性变形,f2:支架弹性变形,根据堆载预压计算为f2=12mm,f3:梁体扰度预留拱度最大值设置在跨中位置,并按抛物线形式向两侧立柱位置分配,算得各点处的预留拱度值后用碗口支架顶托进行调整。

五、满堂支架堆载预压1、目的为消除支架在搭设时接缝处的非弹性变形和地基的非弹性沉陷而获得稳定的支架,应逐孔进行预压。

为获得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数据,确定合理的施工预拱度,使箱梁在卸落支架后获得符合设计的标高和外形,应进行沉降观测。

(支架预压的目的:1、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

2、消除地基非弹性变形和支架非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桥面线形控制。

)2、堆载支架预压时因考虑到堆载的物品和施工过程中工人的操作误差等因素,则取1.2的不均匀系数,用编织袋装砂作预压材料,砂袋的堆积高度按梁体自重分布曲线图变化取值,从而使预压荷载的分布与梁体荷载的分布相吻合。

3、监测点布设在堆载区设置系统测量点,其分布跨中、1/4处、1/8处、每跨两端,每个断面的底板边线、底板中线处各布置一个监测点,同时相应地在地基础上设置监测点,在支架基础上对应地再布设观测点4、监测方法为了找出支架在上部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弹性变形,在加载50%和100% 后均要复测各控制点标高,加载100%预压荷载并持荷24小时后要再次复测各控制点标高,如果加载100%后所测数据与持荷24小时后所测数据变化很小时,待24小时内累计沉降量不超过 1.5mm,方达到设计要求,表明地基及支架已基本沉降到位,可卸载,否则还须持荷进行预压,直到地基及支架沉降到位方可卸压。

卸压完成后,要再次复测各控制点标高,以便得出支架和地基的弹性变形量(等于卸压后标高减去持荷后所测标高),用总沉降量(即支架持荷后稳定沉降量)减去弹性变形量为支架和地基的非弹性变形(即塑性变形)量。

相关主题